APP下载

安农系列薄壳山核桃良种在安徽的引种表现

2013-04-04何小艳阮学龙傅松玲

经济林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种仁优良品种薄壳

何小艳 ,殷 巧,马 平 ,阮学龙 ,傅松玲

(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2.黄山天都园林实业有限公司,安徽 黄山 245000;3.桐城市孔城林业站,安徽 桐城 231400)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K. Koch,又名美国山核桃,为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落叶乔木,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果树种之一[1-2],原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3-5]。因其树形高大优美,材质优良,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其坚果壳薄易剥、富含营养,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树种[6-7]。研究表明,薄壳山核桃种仁含高级植物油70%,蛋白质12.1%,碳水化合物12.2%,食之有健身、补脑的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8-9]。我国原有大多数引种地的纬度、气候和土壤等地理生态环境条件均能较好地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的要求[10-11]。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引种,但以实生引种为主,结果迟,品质差,以致目前仅零星栽培[12]。以优良单株作为无性繁殖材料,来改良薄壳山核桃遗传品质,是提高薄壳山核桃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13]。安徽农业大学自2000年从美国农业部德克萨斯州核桃实验站引种23个薄壳山核桃新品种,在安徽合肥、潜山、枞阳、含山、阜南等地进行了区域引种栽培试验,经过长达12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品种保存率较高,且多数品种生长良好,经过初选15株,复选6株,最后决选5株表现良好的品种。笔者通过对这5个优良单株进行树体特征、生长结实习性、果实经济性状等特性的分析,发现5个优良单株均表现优良。

1 调查对象

供试的23个品种为2000年直接从美国农业部德克萨斯州核桃实验站引种的种子培育的实生苗,随后在合肥安徽农业大学试验苗圃播种育苗,获得种苗9 000余株,2002年分别移栽至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市大杨店农业示范园苗圃基地、潜山县天柱山镇林庄村黄大弯试验地、含山县农业高新科技园、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珍稀树种园及阜南县三塔镇许堂乡试验地。经12 a的观察研究,根据保存率、树体特征、生长结实习性、结实量及果实经济性状等方面的调查比较,安徽农业大学在合肥大杨店农业示范园苗圃经初选、复选、决选,筛选出5个优良品种,最终定名为安农1号(福柯5的实生后代)、安农2号(思林1的实生后代)、安农3号(伊洛特的实生后代)、安农4号(思林4的实生后代)、安农5号(旺柯恩的实生后代)。

2 试验地概况

供试的5个优良品种种植在合肥试验地,位于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市大杨店农业示范园内,地势平坦,土壤为黄棕壤,地处北纬32°15′、东经117°17′,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多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水量940 mm,雨水主要集中在生长季节,无霜期220 d。

3 试验方法

参照《经济林研究法》[14]、《果树研究法》[15]、《果树栽培实用技术》[16]中生物学调查和核桃性状调查的方法[17],对此5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进行树体特征、生长结实习性、果实性状、种仁经济指标等的观察与测定。

3.1 产量与生长量

(1)产量测定:自2010年开始,每年薄壳山核桃果实成熟期将每株果实全部采收完,再称取质量。并统计记录备案。

(2)树高测定:因地势平坦无坡度,用测高仪直接读取数据测量树体高度。

(3)胸径测定:胸径卷尺测量胸径,对5个不同品种的树体进行连续3 a的实地测量记录,包括胸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

3.2 果实性状

分次随机抽取1.0 kg 薄壳山核桃鲜果,统计果数,计算单果质量,取平均值。分3次随机抽取1.0 kg 已风干的薄壳山核桃种子,统计颗数,计算单果质量,取平均值。随机选取20颗鲜果,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果长、果径和果皮厚度,精确到0.01 mm。单果质量和种仁质量用精度为0.000 1的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出籽率和出仁率用以下公式计算。

3.3 种仁经济性状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采用GB/T5009.82-2003高效液相色谱法;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GB5009.5-2010凯式定氮法[18-19];总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采用GB/T5009.88-2008酶质量测定法;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采用GB/5009.7-2008直接滴定法和GB/T5009.9-2008 酶水解法;总糖含量的测定采用GB/T20977-2007斐林氏容量法;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GB/T5009.6-2003索式抽提法[20]。

4 结果与分析

4.1 产量与生长量

苗木的树高和胸径是判断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21],而产量是选择优良品种的重要标准,因此笔者对5个优良品种近3 a的树高、胸径及结实量做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5个优良树种连续3 a的树高和胸径均呈增长趋势,结果量也逐年增加,虽然树体生长量逐年略有波动,但总体仍呈增长趋势,胸径在增大,树体在增高,结果量持续增大,冠幅大,树势强壮,说明5个优良品种丰产、稳产性能好,生长势头良好(见图1~3)。

图1 连续3年的单株产量Fig.1 Yield per plant in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图2 连续3年的胸径生长量Fig.2 Increment of DBH in three consecutive year

4.2 果实特性

果实质量和出仁率,尤其是后者,通常是用来衡量山核桃果实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22]。本试验中测定了5个优良单株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坚果壳厚、鲜果质量、干果质量、单仁质量、出仁率和出籽率等8个性状指标[23],5个优良品种果实性状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5个优良品种的单果质量,除安农2号由于自身品种问题果实形体偏小、单果较轻,其它均在20 g以上,安农4号和5号的单果质量达到30 g以上。根据1982年~1986年全国14个省市调查选优标准“坚果壳簿,种仁饱满,出仁率在40%以上”[24-25],从表1可看出,5个优良品种出仁率均达到40%以上,而果实偏小的安农2号出仁率高达57.49%。结果显示,各品种果实均较饱满,空壳率低,因此当单株产量提高时,种仁量会提高,继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图3 连续3年的树高生长量Fig.3 Height increment in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薄壳山核桃的特点之一是其果实壳薄易剥。从表1中可以看出,5个优良品种的坚果壳的厚度仅为0.50 mm左右,一般手剥即可取出种仁。与我国的核桃Juglans regiaL.和山核桃C.cathayensisSary.相比,薄壳山核桃具有明显的易于机械剥壳取仁、果味纯正、适于南方栽培的优点。

表1 5个优良品种的果实性状Table 1 Nut characters of the five fine varieties

另一方面,果形指数也是评价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果形指数[26](简称果指)表示果实的外形,果指越大,说明果实的纵径和横径之比越大,果实越狭长。该指标常与果壳厚度结合,表示果实的破壳难易程度,果指越大,果壳越薄,说明果实越容易破碎,在后期的加工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从表1中可以看出,5个品种的果实均为椭圆形,平均果指为1.52。其中安农3号和安农4号果指较高,为1.63,说明这2个品种较为狭长;安农1号和安农2号的果指不高,但壳薄。故这5个品种的综合表现优良。

4.3 种仁经济性状

脂肪是薄壳山核桃仁的主要成分,5个优良品种的经济性状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这5个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的种仁中脂肪含量接近50%,脂肪经消化后,分解成甘油及各种脂肪酸。根据结构不同,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薄壳山核桃仁含有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在90%以上[27]。研究表明,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薄壳山核桃仁,可降低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低胆固醇及调节血脂的作用,常食用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含油率是考察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5个优良品种脂肪酸主要成分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薄壳山核桃种仁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十七烯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及亚麻酸)含量总和均超过90%,而其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棕榈油酸,其含量均超过70%。所以,从经济成分角度分析,可以看出5个品种均表现优良。

4.4 适应性和抗逆性

薄壳山核桃对自然环境有较宽的适应性[28]。喜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山地、丘陵、平地均可栽培。对蜜环菌根腐病、黑斑病、枯枝病、干腐病等有极强抗性。喜含钙的微碱性土壤,耐干旱、较耐涝、抗寒冷。通过对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示范园区立地环境的调查发现,土壤为易板结的黄棕壤,呈微酸性,林分密度大,透光性较差,且人为管理粗放,林分内间植重阳木。经观察发现,此种环境下5个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枝干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在同一地块上的重阳木,且病虫害少,无边行优势,没有生长在林缘,生长过程中没有充足的阳光,但结果量仍然很大,长势健壮。

5 结论与讨论

(1)5个优良品种的产量与生长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生长势头良好,始果期早,产量逐年增高,树体生长健壮,胸径和苗高也在逐年递增,5个单株表现优良。

(2)从果实特性可以看出,5个优良单株果实的表现为果实大,种仁饱满,种皮及果皮较薄,出仁率也均超过当前国内选出的一些优良单株,如黄山1号、长林13号、绍兴1号等,均在40%以上,单果质量平均达7.61 g,其中安农4号高达11.42 g,加之单株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从种仁的经济性状角度考虑,5个优良品种的种仁均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油酸含量均超过70%,比国内的金华1号、绍兴1号等优良单株高出10%;仁油率均在40%以上,含油量较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均在30%以上,一般品种表现为20%左右。5个优良品种的种仁经济性状表现优良,值得大力推广栽培。

(4)薄壳山核桃本身对自然环境要求不高,5个优良单株的试验地管理粗放,疏于施肥、除杂等抚育管理,但单株产量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其中的安农4号和安农5号生长在林分内,无充足的光照通风条件,但产量仍较高。调查发现,5个优良单株历年未出现病虫害现象,即便周围的重阳木已感染病虫害,5个优良单株仍表现出长势强健、生长良好的态势,综合来看5个优良单株抗性较强。

根据12 a的调查研究发现,薄壳山核桃适宜在黄淮流域及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经过近3 a的选优工作,初步选出安农1号、安农2号、安农3号、安农4号、安农5号5个品种,其各个指标均能符合相关标准,综合表现优良,树体健壮、果大皮薄、种仁饱满及种仁经济指标含量较高等,本试验中初步确定以上5个品种作为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将在今后的试验中进一步论证,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芳德,黄 菁,和红晓. 不同树龄美国山核桃光合作用的试验与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3): 44-46.

[2] 吕芳德,黄 菁,和红晓. 美国山核桃光合作用初探[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3): 174-177.

[3] Jaynes R. Pecan Culture in North America[M]. Hamden:Northern Nut Growers Association,1979: 1 - 88.

[4] 汪 涛,王 彬. 美国山核桃不同品种移栽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3(18): 119-122.

[5] 王 静.美国山核桃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D].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6] L H 麦克丹尼尔. 坚果栽培[M]. 朱金兆,查多禄,魏康年,译.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5-42.

[7] 杨建华,李淑芳,范志远,等. 美国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良种选择[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6):907-910.

[8] Hubbard E E. Commercial Pecan Tree Inventory and Prospectus,Georgia,1987[M]. Georgia: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1988.

[9] 董风祥, 王贵喜. 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 ].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 39-53.

[10] Reid W T. Growing Pecans in Kansas [M]. Chetopa: Pecan experiment Field, Kansas University,1992.

[11] 习学良, 范志远, 邹伟烈, 等. 10个美国山核桃品种的引种研究初报[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4): 382-387.

[12] 李 娅,韩长志. 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经济林研究,2012,30(4):162-167.

[13] 朱益川, 赵世远, 文 斌, 等. 四川核桃优良单株选择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00,21(4): 11-15.

[14] 中南林学院. 经济林研究法[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42 - 53.

[15] 华中农学院. 果树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52-58.

[16] 卜范文. 果树栽培实用技术[M]. 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67 - 72.

[17] 熊新武, 习学良, 范志远, 等. 3个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调查[J]. 西部林业科学, 2006, 35(3): 81-86.

[18] 王翼平, 李亚南. 山核桃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J] .食品科学 ,1998,19(4): 44 - 46.

[19] 韩喜江, 郝素娥. 黑龙江省山核桃仁的营养成分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7(1): 87-90.

[20] 王 载.植物油生产理论基础[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66.

[21] 张日清, 吕芳德. 美国山核桃在原产地分布、引种栽培区规划及主要栽培品种分类研究概述[J]. 经济林研究,2002, 20(3):53-55.

[22] 方 亮, 吴文龙, 李永荣, 等. 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在南京地区种植的果实品质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166-169.

[23] 杜洋文,曾 博,邓先珍, 等. 鄂油无性系各性状因子与产油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经济林研究,2012,30(4): 68-72.

[24] 谢孝福, 许明权, 徐文荣, 等. 长山核桃选优研究初报[J]. 中国果树 , 1991,(1): 22- 24.

[25] 吴奇坤. 长山核桃优良单株——黄山1号[J]. 经济林研究,1999,17(4): 64 - 65.

[26] 张日清, 吕芳德, 何 方. 美国山核桃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01, 28(4): 45-47.

[27] Santerre C R. Pecan Technology[M]. New York: Chapman&Hall, 1994.

[28] 杨玉良, 张 强, 耿 强, 等. 长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及大苗培育技术[J]. 江中国林副特产,2005,(3): 13.

猜你喜欢

种仁优良品种薄壳
美国薄壳山核桃家庭原味炒制试验
薄壳山核桃种植现状与发展策略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薄壳山核桃培育与栽植技术
鸡蛋与薄壳建筑
不同产地元宝枫种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北美海棠优良品种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不同含油率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节动态
探究玉米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