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2013-04-03杨高灿
杨高灿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实务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学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渐渐的变得多了起来。在没有爆发07年金融危机以前,人们在习惯上总是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五种计量属性中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的一种,因此,许多专业人士也对其推崇之至。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许多关于公允价值的负面效应逐渐的浮出了水面,特别是加速不正常条件下的经济恶化因素,使得公允价值的许多不足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对其应用的反思。
一、公允价值的概述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被采用最初也是起源于一场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也同样是爆发于美国,同样与房贷有关。七十年代在联邦美国储蓄和房贷领域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最终政府不得不收拾损失高达一千六百多以的不良贷款。也是从那个时期,专业人士开始认识到过去一直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严重缺陷。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取得时的成本,与现行的市场价格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因此,相关性是历史成本最大的缺陷,它使资产和负债的衡量脱离了现在的实际,不能真实的反应真实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与企业当前实际的经营状况之间缺乏必要的相关性。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有些企业即使已经到了财务危机的状况,在财务报表上仍然显示着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当时许多对历史成本缺陷有足够认识的专业认识人为其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财务警示和决策有用价值,而误导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和方向。因此,人们为了解决资产和负债计量与现实行情脱轨的问题,而积极的寻找能够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实现状况的计量属性,最终,人们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核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定义上来讲,所谓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偿还而付出的金额。在这里所说的自愿是指在非强迫或者非清算的环境下进行的交易。根据对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是其他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的基础,比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其实可以称为资产或者负债在初始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市场条件的变化,这种计量属性下确定的成本已经与现实想脱离了。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在金融市场上的影响
虽然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自身独特的政策、经济和银行信贷等深层次的矛盾经过长期的积累的一个总爆发。似乎公允价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十分的有限,但我们仍然不仅要问,公允价值属性在这场美国次贷问题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到底扮演者什么角色,其对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我们抛开造成这场经济危机的经济、政治、信贷等这些表面的且显而易见的原因,深入研究金融危机的现象,去深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始终扮演者催化器、加速器的作用。具体来讲,当行情过度高涨时,市场中这些金融产品或者衍生产品在公允价值的推动下会被严重的高估;而当行情比较不景气时,这些金融类产品就会在公允价值的催化下变得被严重低估。严重的市场失调,会使得价格机制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类产品会使得严重虚增或者减记,下降的情况下,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定价会使得企业严重的亏损,财务状况急剧恶化,资本充足率快速下降,企业的股票或者债券被大量抛售,大量抛售的后果是企业的亏损更加严重,财务状况频临破产。这样就使得经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公允价值对金融市场的作用。
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要求对金融资产在交易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但是当市场出现极度的不正常时,也就是上面说的恶性循环就会出现,使得公允价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一步的扩展到商品市场经济领域。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在市场经济中注重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而不再是过度的强调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会计信息的作用也随着这种变化而转变,开始倾向于为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撑。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信息收集的基础是因为其能够真实而客观的反应企业资产和负债以及经济实质的真实情况。这对于由企业组成的市场来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来讲,还不够完善,在会计实务中不能全面的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替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推广应用还有待于资本市场、会计环境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
三、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不足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较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在重视优越性的同时还应发现其中的不足,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其加以改善。这次金融危机虽然带给了世界经济巨大的震动和损失,但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客观的正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中存在的缺陷。
第一,客观性不足。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的交易环境下,熟悉交易双方愿意为获得资产或者清偿债务付出的金额。这里所说愿意,并不是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实质上会发生。公允价值只是一个价格产生的机制,不论交易或者事项是否发生,只要在乎公平交易环境下,熟悉交易的双方能够接受的交易对价。这个交易价格是一个估计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发生的交易价格。因此,资产或者负债公允价格的确定不具备足够的客观性,而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大概的估计之上的。这种估价可能会高于实际价格,也可能会低于实际价格,虽然偏离实际价格的幅度不会很大,但总的来说建立在公允价值之上的计量模式缺乏足够的客观性。
第二,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的所有会计核算都是基于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的假设而进行的。持续经营的假设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会计核算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上。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要保持稳定的经济收益,而未来经济收益的预期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只有好的未来经营收益才能给持续经营足够的保障。在未来经济收益的观点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都应当更多的关注对未来的预期,而不是现时的市价。放弃对未来良好的预期,而转向重视现时的市场,把企业的命运押注在现时市场的变动上是典型的违背持续经营假设的情况。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如果这些破产的金融机构或者企业,更多的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未来市场的走势上,放在将来企业预期受益上,那么这些企业也不会破产,起码不会破产的那么快,那么突然。
第三,特殊时期公允价值应用会加剧经营的恶化。
通过上面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我们已经就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催化恶劣经营状况更加恶化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公允价值除了会通过价格机制影响金融市场的变化,还会通过企业经营决策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普遍过热的经济形势下,比如2007年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整个股市一片飘红,各种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幸亏我国宏观调控能力较强,及时的调整回到正轨,否则有可能因为泡沫越吹越大,最后涨破。市场投资的价格用公允价值来衡量,就会变越来越高,不理智的投资者为了搭乘经济高涨的顺风车,积极的采取扩张的投资策略,致使后期经济泡沫消失时,投资无法及时收回,而随着公允价值的急剧下降而亏损亏损再亏损,严重者会把整个集团企业其他业务拖入泥潭而无法抽身,最后酿成破产清算的后果。
第四,存在被操纵的可能。
公允价值被推崇的原因是因为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能够及时的适应变化,反应出资产和负债在每个会计期间的价值,并根据与上期数额的比较把变动引起的损益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但我国在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时候,应更多的是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特点。并通过限定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保证其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真实反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客观性不足,会导致公允价值的过多的依赖专业人士的职业判断,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还不算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国家,如果不对公允价值应用条件加以限制,很可能会被不法人士利用空档对公允价值进行隐性的操作,这样所谓的公允也就不能公允了。
四、总结
金融危机暴露出的公允价值的弊端,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美国就对金融资产中第一大类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制度上进行了修改,把交易性金融资产划归为非交易性投资,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的亏损不会不会再账面上体现出来,但是投资机构通过把投资处置掉,把亏损进行转移。他们可以利用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自己需要的账务,这样做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从有利的一方面来讲,公允价值的使用使得被严重高估的资产和负债来回现实,把被严重低估的企业经营状况按照其实际状况反应出来,这样做有利于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比较客观的信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企业在搭乘经济高涨顺风车的同时,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破产风险,在这种情形下账面显示的财务状况不一定能够体现企业的真实状况,容易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在兴奋中迷失方向,导致严重的后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起到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但不可否然,其对金融危机的推动作用。为了趋利避害,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使其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我们应当客观而理性的对待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改善会计环境,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确的管理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