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2013-04-03赵宇杨开舜李绍波
赵宇 杨开舜 李绍波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该院2005—2011年收治的17例(观察组)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术后未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72例(对照组)的作为对照,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影响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营养状态差、术后化疗不正规、病变节段过长、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是1.20、1.25、1.38、1.47、1.53,且随着HR值的增大,危险相关性随之增加。 结论 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差、术后化疗不正规、病变节段过长、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均是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加以预防。
[关键词] 脊柱结核;手术;复发;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047-02
脊柱结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类型之一,约占结核总患病率的3%左右,由于存在着骨组织的大量破坏、死骨形成以及脊柱稳定性的失衡,患者常需卧床休息,极大的降低了其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截瘫[1]。目前手术内固定联合药物治疗仍是治疗脊柱结核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约70%左右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由于手术时机选择不当、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病灶清除不彻底等原因,术后仍有1.25%~25%的结核病灶复发[3],该研究通过对2005—2011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防止再骨折的发生提供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且完成随访的脊柱结核患者89例,按照术后是否复发分为2组,其中17例术后复发患者归为观察组,男8例,女9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238.6±7.4)岁,其中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6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5例,骶椎结核1例,复发时间2~28个月,平均复发时间(7.6±2.8)个月,结核复发诊断参照相关标准[4]。同时选取72例术后愈合良好未复发病例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41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6.9±10.1)岁,其中颈椎结核10例,胸椎结核19例,胸腰段结核18例,腰椎结核24例,骶椎结核1例。
1.2 指标观察
选择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继发病灶、自身营养状况、病变节段过长、术后化疗是否正规、病灶是否清除彻底、术后病灶制动是否严格、病变节段、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共11项作为观察指标。自身营养状况评价采用观全面评价法(SGA),包括:①体重变化: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为重度营养不足,5%~10%之间为中度营养不足,5%以内为正常;②饮食变化:是否存在饮食减少、不进食等情况;③胃肠道情况: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④活动能力或功能变化;⑤应激反应[5]。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选出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可信区间,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继发病灶、自身营养状况、病变节段过长、术后化疗是否正规、病灶是否清除彻底、术后病灶制动是否严格、术后并发症等7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状态差、病变节段过长、术后化疗不正规、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结核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发病率与社会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近年来,随着HIV感染导致的免疫缺陷的增多以及耐药结核菌株的不断出现,其发病率再次呈现升高的趋势。
目前手术内固定联合药物治疗仍是治疗脊柱结核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约70%左右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然而术后仍有1.25%~25%的结核病灶复发。目前认为脊柱结核的复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自身免疫力、细菌耐药性的变异、手术清理不彻底等等,但关于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且尚无定论。国内研究表明短期、不规则、单一以及不规范的术后化疗常导致术后复发和截瘫的病例,金格勒[5]等研究表明结核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常由于经济条件差或饮食异常导致营养状况差,术后复发几率较高。该研究通过比较术后复发和术后未复发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状态差、术后化疗不正规、病变节段过长、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是1.20、1.25、1.38、1.47、1.53,且随着HR值的增大,危险相关性随之增加,其中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和病灶清除不彻底危险系数最高,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沈雄杰[4]等研究表明严格卧床休息和病变部位局部制动是保证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效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术后复发者多因过早下床或活动时未佩戴支具。此外硬化骨中患有大量的结核杆菌,若清除不彻底,可能会成为复发的根源,加之其内血运较差,植骨融合较差,易导致假关节的形成[5]。
总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差、术后化疗不正规、病变节段过长、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均是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加以预防。
[参考文献]
[1] 周爱霞,王麓山,王文军. 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J].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68-370.
[2] Jain AK, Dhanmmi IK. 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 a review[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7,460(1):39-49.
[3] 王睿,孔晓海,陈其义,等.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探讨[J]. 中国骨伤,2008,21(4):291-293.
[4] 沈雄杰,李伟伟,王锡阳,等. 胸腰段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616-619.
[5] 金格勒,姚立东,崔泳,等.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7):516-519.
(收稿日期: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