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2013-04-03李鸿波
李鸿波
武汉市第六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20015
大脑中动脉如发生狭窄或是闭塞则会出现脑缺血现象,会引发病患不同程度的症状,如侧偏瘫、身体一侧的感觉障碍或是偏盲,有时还会出现双眼向对侧注视障碍等症状[1],在优势半球极则极可能引发完全性失语,由于引发病患的广泛脑水肿而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昏迷症状[2]。如果发生在病患上部皮层支闭塞则极可能会出现中枢性舌瘫或是面瘫,甚至出现下肢轻于上肢的偏瘫,其优势半球也可能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等[3]。该研究最终目的是旨在探讨通过CTP及CTA对132例MCA狭窄,甚至出现闭塞的病患资料检查,来验证此方法是对病患脑缺血诊治的极为有效的依据。现以2010年3月—2012年3年间前来该院所属神经内科132例病患为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神经内科的132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组。其中:83例为男性病患,49例为女性病患;年龄32~67;且132例资料均为MCA狭窄或闭塞的确诊病患。37例正常成人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其中:29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30~64岁。
1.2 检查方法
研究组及对照组合计215人,均行CTP、CT及CTA检查。而研究组132例病患于症状发作间歇期行MDCT。其检查顺序为:首先,头颅CT横轴位平扫;其次,CTP及CTA头颈部扫描;第三,血管造影检查[4]。
研究组132例病患行CT灌注检查。首先,取CTP动态扫描敏感层面,经肘静脉团以4 mL/s流率注40 mL碘普胺对比剂。其次,对比剂注射同时,对其敏感层面施以同步的动态CT横轴位扫描。第三,行8个层面,4 cm范围内脑灌注情况评价。第四,评价最大病变层面。并结合MCA或是同层面大脑前动脉为参照,获取时间-密度曲线。第五,通过灌注软件进行细致的CTP的图像处理之后,我们即可得到相应参数的CTP图像[5]。
研究组(132例)与对照组(37例)CT灌注图像分析、评价。在对照组CTP图像,选MCA供血区、前后分水岭区作为敏感区域,中轴线为其中线,并进行对称性测量其中轴线两侧区域的CBF、MTT、VBV、TP等参数值为参考值。研究组方法同上。以对照组数值为标准,将研究组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其灌注异常超出对照组95%。
1.3 统计分析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双侧MCA支配区及分水岭区相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对比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132例病患资料检查,70例病患呈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此70例病患中,56例存有不同程度CTP灌注延迟,14例CTP正常。62例病患,双侧MCA狭窄,甚至出现闭塞现象,并呈现出清晰的双侧脑缺血现象。CTA诊断MCA闭塞98.17%的正确率,CTA诊断MCA狭窄95.34%的正确率,特异度91.36%。
单侧MCA狭窄CTP:70例病患呈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此70例病患中,56例存有不同程度CTP灌注延迟,其中MCA区病变33例,MCA及分水岭区23例,14例CTP正常。
双侧MCA狭窄CTP:62例病患,双侧MCA狭窄,并呈双侧脑缺血。此62例病患双侧MCA支配区的TP及MTT都有延迟现象,CBF呈下降趋势,MCA支配区及分水岭区的CBV却均呈上升趋势。
3 讨论
根据本组132例病患资料研究表明,无论病患MCA狭窄的轻重程度,在其分布区以及相连的分水岭区,病患患部脑血流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而在MCA支配区的TP则发生了明显的延长。62例双侧MCA重度狭窄,甚至是闭塞病患,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无论其侧支循环的存在与否,其症状侧所有相关的脑灌注的参数,都发生了异常性的改变,即使其有侧支循环,也没有减轻其脑灌注损伤程度,反而存在着脑血管时有扩张。
综上所述,通过本组132例病患资料进行脑CTP检查,并与37例对照组的脑CTP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后证明,病患行脑CTP检查后,MTT及TP相关数值均可准确、清晰地显示出病患在发生不同程度的MCA狭窄或闭塞后,所引发的脑灌注损伤,也证明此方法是对病患脑缺血诊治的极为有效的依据,可在临床诊治中广泛应用。
[1] 田超.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临床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13(1):34-36.
[2] Sosnowski M,Pysz P,Gola A,et al.Coronary artery visualization using a 64-row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unselected patients with definite or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disease:a comparison with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J].2009,16(5):413-417.
[3] Turan TN,Makki AA,Tsappidi S,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and location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J].Stroke,2010,41(8):1636-1640.
[4] Hatsukami TS,Yuan C.MRI in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igh-risk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plaques[J].Imaging Med,2010,2(1):63-75
[5] Grubb RL,Derdeyn CP,Fritsch SM,et al.Importance of hemodynamic factors in the p rognosis of symp tomatic carotid occlusion[J].1998,280(12):1055-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