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提高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效率的做法

2013-04-02蒋选荣束爱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本题个体习题

蒋选荣 束爱军

在高三第二学期生物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综合试卷,教师几乎每周都会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试卷讲评。试卷讲评课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更应该借助试卷讲评课平台,引导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延伸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高三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做好阅卷分析工作,选择性讲评习题

一份综合试卷,教师如果逐题讲解,大概要用到2个课时,学生关注度不高,课堂效率低。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教师应该在每一份试卷讲评之前,分析试卷批阅情况,推算出每题的正确率,并结合每题的难度系数,对试卷中的习题有选择性地讲评。一般对于正确率在80%以上的习题就不用讲评,引导学生自我纠正和同伴互助,重点讲评正确率在60%以下的习题。对于错误率高的习题,教师也需要进一步仔细分析,精确定位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应该选择错误高的选项进行讲评;对于简答题,也应该选择错误率高的知识点讲评,不必面面俱到,逐题讲到底。

例如:在某份试卷中考查了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本题正确答案为B。统计表明,全班55人中25人选错,其中4人选A,21人选C。鉴于此,笔者在评讲该题时,只需重点评讲选项C中涉及的知识点,而不必面面俱到。

二、指导学生归因、内省

教师在试卷讲评课前,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对照参考答案,纠正试卷中的错误,查找生疏、遗忘的知识点,归纳分析错误的原因,反思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回归书本并有选择地整理书本相应的知识点,对于仍然未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提供给教师,作为教师选择性讲评的依据。

例如:下列有关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人由于多饮、多尿,从而引起多食。

B.将1ml班氏糖定性试剂和病人尿液混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病人一般因胰岛素分泌较少,使得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D.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

本题正确答案为C。笔者在批阅后进行统计时发现:本题全班55人中有23人选错,其中有20人选B,3人选D。综观错误原因可归为如下两点:一是少数学生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存在记忆不清晰的问题;二是多数学生对糖尿病的病因理解不够,只知道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并没能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即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前设计了一份试卷讲评的导学案: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_____。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需要重新认真梳理。

①血糖的来源:_____;_____;_____。血糖的去向:_____;_____;_____。

②血糖平衡的调节图解:_____。

③糖尿病的病因、症状与防治: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病人的_____细胞受损,_____分泌不足,使得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发生障碍,而由肝脏释放和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_____增多,因此出现高血糖。糖尿病人会出现“三多一少”现象是_____,目前还无根治的办法,主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调节和控制_____并结合_____的方法进行治疗。

④尿糖的检测方法有:_____。

⑤你认为解题错误的原因是_____;经过梳理和同伴讨论后,你仍然感到有疑问的内容是________。

通过设置以上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内省,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遗忘、疑难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理。设置⑤的目的是能够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试卷讲评时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三、建构知识网络,内化、升华知识点

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切忌就题论题,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将相应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及时进行变式训练,内化相应知识点,延伸拓展考点内容。

如: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值。

B.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此题考查了酶的作用特性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等有关酶的内容,正答率为58%。笔者在讲评该题时首先有目的地进行了借题发挥,适时引导学生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见图四),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其次,笔者还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对题目进行变式,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变式训练:(多选)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度的(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在该变式题的设计中,将图①②作为原题中图一、图二的变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酶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达到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训练中将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效果。

【答案】ABD

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往往反映在试题的编制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3个要素,即知识、方法和过程技能。教师在讲评试卷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如: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请回答:

(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_____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类型主要是_____。

(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为什么?

(3)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GT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个体?请说明理由。

评讲步骤: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题干,分析题干中信息,进行知识点的准确定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题干中①外源器官移植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涉及免疫的知识。②基因(AA)表达GT酶,GT酶→表面多糖物质,Aa是编码GT酶的新基因型,这些涉及遗传的知识。

接着联系题干信息明确各小题题意并进行知识点搭桥,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联系的桥梁,用比较、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围绕已知和未知条件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找出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并用生物学语言进行准确表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如分析本题①时可引导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行比较,从而据题意分析判断出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分析本题②时,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这样的桥梁:基因A→mRNA→GT酶→多糖类物质,推理判断出Aa和AA个体同样能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因此不能作为器官移植的来源。

【答案】

(1)免疫,细胞免疫。

(2)GT酶是显性遗传,而新型个体的基因型中还有一个显性基因A,因此不能作为器官移植的来源。

(3)选用Aa的两个雌雄个体交配就能得到aa个体,aa个体属于隐性纯合子,就是丧失表达GT酶的个体。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本题个体习题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