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3-04-02彭竹张德银
彭竹 张德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4课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3)了解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明晰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尝试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少年王冕有了初步的了解。课文按王冕的年龄段,都写了哪些内容?
课件出示:
七岁时
十岁时
十三四岁时
十七八岁时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漫步于字里行间,进一步认识少年王冕。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王冕的年龄段回顾课文内容,不仅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脉,也为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触摸心灵,感精神之佳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文中描写王冕的词句哪些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词句,并及时做好批注。
2.交流所得,分享感动。
预设一(语言):
课件出示: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转换角色,触摸人物心灵。
师:小王冕,你真的觉得在学堂闷得慌吗?那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2)指导朗读。
师:不能去学堂上学了,你一定感到很难过吧!你希望妈妈知道你的难过吗?那你会怎么说这句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王冕母子对话)
(3)师:一句美丽的谎言藏着一颗可贵的孝心。
预设二(行为):
课件出示: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吃,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师:哪些词语紧紧地抓住了你的心?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舍不得”来体会。
(2)转换角色,走进人物内心。
师:是啊!腌鱼腊肉很少吃到,闻着它的香气,小王冕你想吃吗?为什么不吃呢?多么孝顺的孩子啊!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板书:孝)
师:看着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王冕,买点尝尝吧!为什么不买?多么爱读书的孩子!
(3)指导朗读。
3.师: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孝顺、勤勉的王冕形象。就是这样一个放牛娃,日后却成了元代著名的大画家,对此,你的脑海里一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既要得言,又要得法。让学生把目光聚焦“最感动的词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也教给了他们阅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尤其是角色转换方式的巧妙运用,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切体会王冕的孝心和勤奋。
(三)潜心涵咏,悟表达之妙
1.师:是什么让王冕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交流。
预设一:
课件出示: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1)师:时间之短,进步之大,短短三个月,就将荷花画得“没有一处不像真的”。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出示原著,比较阅读。
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师:看!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透过这句话,你能想象出在这三个月中王冕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怎样的努力?任选一个关联词来说说。
(出示关联词:一……就……,虽然……但是……,无论……都……)
师:真是争分夺秒的三个月!真是刻苦练习的三个月!真是坚持不懈的三个月!这样刻苦勤奋的王冕,怎能不让我们为之赞叹呢?(板书:苦作舟)
预设二:
课件出示:
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师:你走入了王冕的内心,这是王冕人生转折的内部原因。
(2)指导朗读。
师:人小志气大,你读出了他的决心与自信。
(3)师:正是这份“哪有什么学不会的”决心,让他一步步提高,一点点进步,成为画画高手。
预设三:
课件出示景色描写语段(略)
(1)师:让我们来欣赏这幅美景美在哪儿?(指名说)
(2)指导朗读。
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读出它的诗情画意?
(3)借助提示,指导背诵。
师:这么优美的语段,我们应该把它积累下来,怎么背呢?
(课件出示:天空中______山上______山下______湖里______)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练习背诵。
(4)合作探究,领悟写景作用。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人公是王冕,文中为何要描写这样一段景物呢?
师:你真了不起,懂得联系上下文来揣摩。没有这美景,就没有王冕想要学画的决心,也就是说景物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景物描写在不同文章有不同的作用,今后在阅读时,要注意仔细体会。文中,雨后荷花美景图为王冕人生转折提供了契机,他勤学苦练,终成一代画家。在王冕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百善孝为先”的美好品质和“学海苦作舟”的求学精神。生活中,如果我们也能像王冕一样,那么成功也会悄然降临到你的身上。
预设四:
课件出示: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1)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王冕从书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2)师:是啊,读书让人增智,读书让人明理,这是王冕人生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王冕通过读书积淀了知识,辨明了道理,而这一切,都随着雨后美景的出现而绽放光芒。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以学生自然生成的问题为抓手,巧妙地将王冕成功的各种因素整合起来,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心中的王冕形象会更加立体、丰满,对文本内容也会有更透彻的理解与感悟。值得称道的是,教者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过程中,始终不忘语文学习之根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表达之妙,并及时积累、内化语言。
(四)放飞想象,促文字之用
1.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就像放电影一样,为我们呈现了王冕坎坷而奋进的少年时代,那么文章是怎样串联起王冕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的呢?
2.回顾王冕人生经历,体会课文行文特点。
师:大家看,文章在时空的转换上过渡自然,娓娓道来,然而岁月在流淌,时光在飞逝,但少年王冕那颗奋进的心、那份孝顺的情从未改变!
3.想象练笔,深化主题。
(1)师:青年时期的王冕又会怎样呢?让我们续写王冕的快意人生,一起走进青年王冕。
课件出示:______,王冕的名气越来越大,______
(2)交流练笔。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既要关注文章写什么,又应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要想方设法将学到的写法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篇文章的特点非常明显:起承转合,过渡自然;人物的孝心、勤奋双线并行。让学生续写青年时期的王冕,将文章的行文特点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巧妙地结合起来,可谓得言、得意又得法。
(五)简介名著,课外延伸
师:《少年王冕》节选自《儒林外史》,书中塑造了许多读书人的形象。想了解书中都写了哪些读书人吗?让我们在课余时间一起走进《儒林外史》,感受它的魅力。
【设计意图】名著教学的目的在于用一篇带整本书。结课时简介名著内容,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感受经典的欲望,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融通。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