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 探疑 解疑 质疑 释疑

2013-04-02陈才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老师课堂教师

陈才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今年,笔者在全县掀起以“五疑”模式为主题的课改的热潮中,也在课堂中积极行动起来,大胆尝试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学生解疑——学生质疑——师生释疑”的教学方式。

一、设疑——教师巧妙设置课堂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目标指引,学生之所以主动学习,是因为疑问学习者感受到问题、刺激,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刚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教师只揭示学习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还不能将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所以教师对思考题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教师能将这个“疑”设在该节内容的重难点上,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自然延伸,进而启迪学生发现新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好的问题实际上提示了学习目标,不但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疑是教师在备课中最需要下苦功夫的环节。

比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探疑——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在一上课就将设置好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并交代自学的方法,如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寻找解疑途径;观察小实验;边看书,边小组讨论,边解决疑难等,引导学生以正确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尝试,发现一些以前总不听课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也有所行动,自己阅读课文开始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仍有少部分同学不参与学习,但已经有不少同学行动起来了。笔者认为这是课堂改革的一个进步,只是脚步还不够大,如果再提一些有情景性、挑战性的实用性高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会更强些。创设铺垫型情境:以处于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主创设铺垫型数学情境。此种情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唐老鸭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不动;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子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小学生总有一种不服输精神,有一股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劲头,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有的同学自己思考到底是坐正方形轮子好呢?还是坐椭圆形的车子好?还是坐圆形的车子好呢?有的同学去查找手中的资料了,小组成员之间讨论起来了。学生自觉地进入了探疑阶段……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就是圆形轮子的小车行走才平平稳稳,然后提出“圆有什么特征呢”来导入新课。看到学生的脸上表情,就知道他们找到答案了没有,教学之乐便油然而生了。

三、解疑——学生展示探疑结果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笔者认为小组展示就是非常必要的环节,通过前面的自主研学与合作讨论,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疑问有了自己的答案,到底他们学得怎么样呢?各小组可以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汇报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我采取抽号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方法;不同小组针对某题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或者个性化的表演等。这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聆听的重要环节,同学变老师了,学生兴致就高了,咱们的“同学老师”他到底讲的什么,讲得好不好,我们得认真听了之后才知道,这样的教学环节满足了儿童好表现与不服输的心理,因此,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当然小组操作中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注意的,要是每堂课的小组发言人都是同一个人,几堂课之后大部分学生会失去热情,而如何操作和评价小组的合作,促进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才能真正提高每位学生的展示能力,是需要每位教师仔细斟酌的。老师在这个环节并不是没事做,而是要认真聆听,发现小组不会的问题或把握不准的问题,甚至错误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点拨。

四、质疑——每—组学生展示(板演)问题

前几个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设而完成的,课堂生成部分占得比较少,这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显得比较单薄。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呢?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埋怨现在的学生怎么那么不爱念书,却没反省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课堂理念。课改让笔者明白了:每堂课,老师已经讲满了,学生听得疲倦,哪还有问题要问?因为会的、不会的老师可能都讲过了,即使有问题也懒得问了;还因为真正下课时间才8分钟,要好好休息一下,紧接着下一个40分钟的听讲又开始了。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提问了。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提问题,效果就完全不同,如果再激励一下:看谁提的问题最好,能难倒同学和老师,他们兴致更高,他们总希望自己提的问题能难倒别人,如果把老师难倒真是太开心了!于是我就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每一小组提出本组不能解决、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板演在黑板上。

如“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8小时,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0小时,丙队单独完成需要12小时。”我让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出了以下不少好的问题:①甲、乙、丙三队合做,1小时能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②甲、乙、丙三队合做5小时,能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③甲、乙、丙三队合做3小时,还剩还程的几分之几没有完成?④甲、乙先合做2小时,剩下的由丙队完成,需要几小时?⑤甲队先做2小时,剩下由乙、丙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这些问题不少在课改前是老师原本要提出来的的,而如今多数学生也能和老师一样能提出来,还有不少涉及到课外的知识是老师原来课堂中不会讲授的,也被提出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增强了。

五、释疑——师生以抢答形式解疑

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如果课堂只有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学生质疑的问题是课堂中生成的,一般是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易混点,易错点,或难点、关键点的理解提出的,是对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的及时反馈。这类问题的解决能帮助学生理清重要知识点。

抢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为了争取时间和机会,在其他同学写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要先积极思考,在抢答时我们会看到许多小手高高举起,一改往日不举手发言的沉闷的课堂景象。

学生不能解决或者解释不清楚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得为学生释疑,也就是教师点拨了。比如“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如果学生解释不清楚,老师引导他们回忆一下:“1的约数只有它本身一个数,而质数的约数有1和它本身,而合数是除了这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如果碰到老师也无法当堂解决的,只能给学生引导一下方法和思路,然后课后再解决。

教师设疑是考验一个教师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把握专业能力,而让学生质疑不仅考验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而且考验教师的胆略和应变能力等,因为学生质疑、释疑可能出现许多情况,还包括老师可能要面对随时被“问倒”的“窘境”,教师将面临更大的能力挑战。如果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挑战,而又不停地战胜挑战,教学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笔者愿意为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老师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