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詹姆斯的经验主义宗教观

2013-04-02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经验主义詹姆斯信仰

耿 星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46)

启蒙运动以来,宗教神学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理性思维日益深入,以及伴之而来的宗教经验神圣性和神秘性的弱化,甚至道德沦丧,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危机。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宗教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这一系列问题迫切摆在人们面前。

威廉·詹姆斯,为这个问题奋斗了整整一生。他的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宗教经验研究,以及后来的彻底经验主义,都是围绕宗教问题展开的。詹姆斯通过分析宗教具体现象和一般理论,力图解决“宗教信仰是如何可能的”[1]58的问题,或者说,科学时代的宗教存在的可能性问题。

一、彻底的经验主义

詹姆斯对于宗教经验的研究是从其彻底的经验主义出发的。关于“经验”,西方传统的经验主义一般强调人的知识由经验而来,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由于很难给“经验”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些哲学家试图界定“经验”的活动领域。如休谟认为“人的知识最终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而经验的来源无非是印象(感觉)和观念(反省)两种”;陪里认为:“感觉是典型的经验,经验主义就是感觉哲学”[2]47;詹姆斯认为“经验主义‘把我们送回到感觉上去’”[3]264。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经验主义十分看重经验与感觉之间的联系,把感觉与知觉领域作为经验的活动范围。虽然这种限制本身是为了强调知识来源的直接性,保证知识的确定性和可靠性,但这种“直接性”却致使他们将经验理解为表象,理解为静态的观念,即用某种感觉结果(形象或印象)取代活生生的经验过程。他们试图脱离经验的过程去把握真理,将个别升到共相,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经验的直接性。正如杜威所说:“经验始终是‘那个’的经验”[4]113,脱离了“那个”便丧失了经验的直接性。传统的经验主义从静态的角度理解经验,抹杀了事物的各种连结,掩盖经验的过程。

与传统的经验主义不同,詹姆斯认为经验不是观念或印象,即对某种原型的摹本,而是经验者体验的内容和意义。经验不是静止的东西,而是一种意识流,随着生活过程不断向前流动的。经验是“连续的”,我们的全部生活内容,就是由经验流组成的。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直接经验的对象。经验是“连续的”,“事实的陈述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结合性的还是分割性的)比起事物本身来,同样是属于直接个别经验的东西,不多不少恰好就是这样”,“经验的各部分通过关系——这些关系本身也是经验的一些部分——而一个接一个连结到一起”。[3]280

在宗教领域,詹姆斯尽量避免传统经验主义的认知经验,整个思想贯穿着彻底的经验主义精神,力图从人的生活意义理解认识,理解经验,他的宗教经验蕴含着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内心感受以及亲身的体验。在他那里,经验不再只是表象,不再只是静态的观念,经验者具有这个观念所包含的一切,“他感觉到了倾向、阻碍、意志、紧张、胜利、或者被动的舍弃,就像他感觉到时间、空间、速度、密度、运动、重量和颜色、痛苦和快乐,复杂或情境可能包含的其他性质一样”[5]115。詹姆斯所探讨的经验是那些活在个人内心的经验,在《宗教经验种种》(1902)一书中,宗教仪式、教会组织几乎不成为其关注的焦点。就某方面而言,个人宗教至少可以证明,它比神学或是教会来得更根本。“教会一旦建立,就会在变为二手货的传统中维持下去;但每一个教会的创始者是因为与神圣的直接沟通才拥有其魅力。不只是超过凡人的耶稣、佛陀或是穆罕默德,所有基督宗教教派的创始者都一样。”[6]21因此个人宗教应该被视为更根本的事物。

二、宗教经验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自己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尤其是信仰者与其所认定的神圣对象有某种关系时的感觉、行动和经验,也就是詹姆斯所谓的“神秘经验”。“我们所有的态度,无论是道德的、实用的、情绪的或是宗教的,都源于我们意识的‘对象’,也就是那个我们相信与我们共同存在的对象,无论它是真实的或是理念上的”[6]39。很大程度上,宗教经验就特性而言是“神秘的”,詹姆斯认为个人的宗教经验,其根源和中心在于意识的神秘状态,因而他在将个人的经验限定为宗教经验的唯一探究对象后,对神秘经验也进行了极富创意的探讨。

一般而言,神秘主义与神秘的这些词是贬义的,用来指那些“模糊不清、漫无边际且极端情绪化的意见”[6]270,为避免这种言辞上的争论,詹姆斯用四个特征划分出某一类意识状态,并将这一类意识状态赋予一个专有名词,即神秘经验。第一,不可言说性。此种经验不可言传,它的内容无法以适当的语言表达。“没有人能让一个从来没有过特定感觉的人,了解那种感觉所包含的性质与价值”[6]271。第二,知悟性。这种经验是洞见,是启示。“神秘状态是对于推论的理智所无法探测之深刻真理的洞悟”[6]271。第三,顷现性。这种状态无法维持很久,消退之后就渐渐淡入日常生活的状态。第四,被动性。这种神秘的状态一旦到来,神秘者便觉得自己的意志好像中止一样,真切地觉得有个更高的力量将他握住。如果某个经验具备这四个特征,就可以称之为神秘经验。

如果我们回顾下过去的历史,很容易发现詹姆斯所谓的神秘经验随处可见,如浪漫主义运动、印度进行神秘悟证的运动“瑜伽”,佛教徒为更高的冥想状态而进行的“禅那”,以及伊斯兰世界里,苏菲派和各个托钵僧团体拥有的神秘主义传统。无论基督教、佛教或是伊斯兰教的教徒,这种与神感通而忘我的状态,都不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触的具体事物那样显而易见。

对于人与神感通的神秘经验,詹姆斯从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经验对象“不可见的实在”进行了心理学层面上的阐发,试图说明神秘经验内容的可靠性。

广义的说,宗教经验的对象是“不可见者”,此类抽象概念作为心理对象,人却不能直接看到它们。“在人的意识内,好像有一种对于我们可称为‘某个在那里的东西’的实在的感知、客观临在的感受,以及一种知觉”[6]41事实上,无论那个东西是真实的还是理念上的,它都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宗教的神秘主义权威人士甚至认为这种缺乏特定的、可感知的形象是一种正面价值,尽管它无法以言语表达,但它在信徒的宗教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信徒生活依靠的力量,是追求崇高、神圣真理的必要条件。

这里神秘经验涉及到詹姆斯宗教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詹姆斯所谓的“经验”是否包含着可靠的知识?有无客观实在性?为说明这种信仰的客观实在性,詹姆斯尝试对神秘经验进行心理学说明,将“潜意识”视为一个很好的中介。在宗教经验中所感受到的与神的神秘感通,其实是我们意识生活中下意识的延续。按照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意识是一个不间断的流,是一个场,我们的心灵就是一连串的意识场域,值得注意的是,场域的边缘是模糊不清的,变化不断的。在场域的焦点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意识,其范围是有限的,界外似乎存在潜意识领域,这边缘的内容会时不时进入日常意识的视野,构成统一的意识状态。詹姆斯认为神秘经验就是这种意识状态,虽然不能通过概念和逻辑的理智表达,但却比处于焦点的意识更加广大,乃是更深层的本源意识,是决定理智意识的意识。“日常的觉醒意识,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理性意识,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其周围还存在着许多全然不同的可能意识状态,彼此之间只以极薄的帷幕互相隔开。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感觉到这些意识状态的存在;但只要施予所需要的刺激,一触之间它们就可以完全呈现”。[6]277

从这个已经被公认的心理学事实出发,这种神秘的感通状态由此既得到了几分心理学的科学证明,又能获得神学家们的认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假说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宗教和科学的隔阂,使它们有所沟通,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

三、宗教经验的实用主义价值

要说明的是,除了对宗教经验内容可靠性的证明,詹姆斯更重视信仰的功用、宗教对信徒的用处、以及这个信徒对于世界的用处。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将人的行为置于理论之上,试图为宗教信仰在世俗间争得一席之地。

在詹姆斯之前,有一些哲学家和神学家,试图用理性原则改造宗教,从而形成了理性宗教。最先提出理性宗教的是洛克,“凡由我们的自然理性和观念所发现出的那些真理,启示亦可以发现出来,传达出来。因此,上帝亦可借启示发现全部几何命题的真理,正如人们应用自然官能发现那些真理一样。不过,所有这类事物,不一定需要启示,因为上帝已经给予我们认识它们的更为确定的自然方法。因为我们如果由思维自己的观念而发现了各种真理,则那些真理一定比传说的启示而来的真理更为确定”[6]267在洛克看来,真正的宗教知识可以通过理性发现。

相反,詹姆斯认为,传统宗教的危机正是人类理性追求的结果,如果宗教信仰需要理性的证明才能维持,那么蒙昧民族中就不应该存在信仰。另一方面,理性宗教试图通过理性来证明信仰,本意是想使宗教信仰变得更加可信,然而它本身却无法证明信仰,信仰在人的理性范围内经不起科学证明的推敲。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类不需要宗教,而是要看清楚理性可以影响的范围。

詹姆斯在彻底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借鉴帕斯卡赌博,提出宗教“因信称义”,宗教的基础应该是意志和情感。帕斯卡看到了传统的“纯理性证明方法”局限性,在信仰问题上主张“打赌说”。他的代表作《思想录》的第233条专门讨论了“无限与虚无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上帝作为“无限之存在”超越了人理智的认识范围,但按帕斯卡的看法,生命过程犹如航船,既然你上了这艘船,你就非赌不可,“既然非得作出一种抉择,只有看看哪一种抉择与你的利害关系最小。……若赢了,你将获得一切;若输了,你并没有失去什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就赌定上帝存在吧!”[7]110相信上帝存在不再是理智的行为,而是意志的行为,或者说,意志是选择上帝存在的基础。帕斯卡赌博引起詹姆斯的关注,由于不能为上帝的存在拿出确凿的事实或证据,信仰的选择变成了一场充满风险的人生赌注,但假若某种选择最终能给我们巨大的收益,那我们就不能为害怕失误或谬误而驻足不前,应当凭借自己的“信仰意志(will to believe)”来大胆地进行选择。

对于这场意义重大的选择,詹姆斯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真正的选择”[8]14:选择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划分为:(a)有生命力的或僵死的;(b)有强制性的或可逃避的;(c)价值重大的或无足轻重的。就我们的目的而论,如果某一选择属于那种有强制性,有生命力而且还有重大价值的,我们便称之为真正的选择。比如,对一个生长在基督教社会里的人来说:要么做一个神智学信徒,要么做一个伊斯兰教信徒,这就是一个无生命的选择。在西方文化中,信仰神智学和信仰伊斯兰教都是无生命的选择,而如果对于一个穆斯林来说就不一样了,那是具有生命力还有重大意义的抉择。

因此,人类应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来对待宗教信仰。当然,对于哪些宗教是“实用的,“实用主义还不能下武断的结论,因为还不能确定终究哪一种宗教最确切使用。事实上,正需要通过人们的各种过度信仰和各种信仰尝试来提供这方面的证据”。[8]3如果这种信仰确实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帮助,那我们也不能阻止也不该阻止。

四、结 语

詹姆斯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他通过对传统经验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彻底的经验主义的经验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将宗教经验纳入到分析的范围,从而为他实用主义哲学的宗教观念奠定了基础。然而,正如罗素指出的,“詹姆士把宗教当作一种人间现象来关心宗教,对宗教所沉思的对象却不表示什么兴趣”。[9]377因此,他对于宗教存在的考虑仅仅是在实用的层面上,而并不试图对宗教信仰的对象说些什么,而是用“信仰神”来代替“神”[9]377。这样一种辩护是宗教徒所不能接受的。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性和宽容的对待宗教的方式,为好的宗教信仰留下了地盘。

[1]尚新建.美国世俗化的宗教与威廉·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Perry R B.In the Spirit of William James[M].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38.

[3]威廉·詹姆士.多元的宇宙[M].吴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Taylor E I,Wozniak R H.(eds).Pure Experience:The Re⁃sponse to William James[C].Bristol:Thoemmes Press,1996.

[5]威廉·詹姆士.彻底的经验主义[M].庞景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威廉·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M].蔡怡佳,刘宏信,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帕斯卡.思想录[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William James.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in Popu⁃lar Philosoph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9]罗素.西方哲学史(下)[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猜你喜欢

经验主义詹姆斯信仰
月亮不止一个(节选)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詹姆斯12年来的2K能力值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论信仰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