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探析
2013-04-02王子海
王子海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对外汉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的重点就集中于三点:一是学生汉语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汉语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三是两种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置.
1 汉语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1.1 写作基础理论中的应用性融合
1.1.1 写作主体的应用性体现
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对汉语的应用性与学生的就业需求而言,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写作能力是汉语写作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写作主体的基础理论中要突出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融合:首先,培养主体的角色意识.应用文体的写作主体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角色,认定角色后才能开始进入写作状态.第二,培养主体的服务意识.从事汉语写作的主体在很多写作环境下并不是为了自身的情感表达而进行写作的,一旦成为第二写作主体,有了服务对象即第一写作主体,第二主体必须具备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写作目的.第三,培养主体的目的意识.主体的目的意识能够时刻提醒、修正、预设写作的过程,影响写作的方向,必须加以重视,秉承写作目的的写作才能体现第一写作主体的意图,实现写作的效果.
1.1.2 写作受体的应用性体现
写作受体是指写作活动中接受信息的人.它的存在与否关系到写作活动能否最终完成,因此写作受体是写作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写作受体与传统的读者并不是一个概念,受体是针对于主体而言,读者针对文章而言.写作过程中同样存在受体,比如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领导在秘书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介入,而读者只有在文章生成后才能出现,但文章生成后,受体随即也就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以公文写作为例,公文的受体按照行文方向可分为:上级、下级、平级.根据不同的写作受体,写作主体在行文语气、行文用词、行文表达过程中就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写作目的.
1.2 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形式到内容
汉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度注重单一文体、文种的快速讲解,放弃了文体写作总体规律的总结,遇到特殊情况就无法实现写作的目的.以公文为例,主要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
1.2.1 写作形式的规范
第一,标题.根据自身的写作教学经验,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标题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第二,主送机关.根据职权范围与隶属关系来确定,一定不能越权、越级,更应该注重主送机关的撰写顺序,学生也需要通过顺序的撰写来确定主送机关的选择.第三,落款.落款的写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时间的标准格式按照《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以中文大写”执行,如2011年12月11号,标准格式为“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第四,主题词.按照“类别词﹢类属词﹢文种”、“内容﹢形式”的原则选取主题词.第五,抄送.抄送是发文机关希望在主送机关外的相关单位能够了解、掌握、熟悉自身行文的目的而设置.
1.2.2 写作内容的行文策略
行文依据:行文的背景、上级的相关活动或者具体要求、本单位前期工作、具体公文的回复构成了行文的依据.以行文的背景为例:行文的大背景是前提、原因、条件,这是行政单位具体行政过程中管理视野的体现,从大局出发,关注全面工作,为自身在行政工作中规范行政行为提供标准与参考.
行文主体:具体工作的组织安排可以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事件的发展逻辑顺序、步骤的紧急程度、核心事项的突出及辅助条件安排等顺序来组织安排,完成主要内容的书写.
行文希望与要求:公文撰写过程中,往往会在最后一部分提出写作主体通过公文内容所体现的希望与要求.这些可以从正面的行政权利、事件紧急程度、相关规定的要求等方面切入,还可以从反面和侧面来体现.
2 汉语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的教学对象主要集中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群体,所以,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熟悉写作偏误出现的规律并寻求对策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进行汉语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
2.1 教学对象写作思维的特点
王力先生认为: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法是法治的,中国语法是人治的.这深刻地将两者的思维差异从本质上做了表述,也直接导致了再汉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学习出现的矛盾冲突,影响教学与学习.以英汉思维对比为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教师喜欢的是那些悟性高的学生,告诉他一棵树,他能描写出一片森林,写作必须做到意合,甚至意无穷.第二,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汉语写作注重把外物内化为主体的一部分,注重主观性,通过自身的感悟、体会产生写作语言,而英语注重将外物单独作为描述对象,注重客观性,让客体自己站出来完成行为的整个过程,写作就体现出多主语化,经常使用被动语态.第三,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英语写作注重抽象推理,直截了当,一目了然.汉语写作则是从外围展开,一片片、一层层、一段段,逐渐进入到核心部分的表达.
2.2 教学方式的转变
2.2.1 词语——语句——语段——语篇的汉语教学模式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授课对象都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汉字学习的基础,以汉字学习中的语音、语义、字形为根基,通过字与字组合而成的词为写作的基本单位进行写作教学.句子是词语的最小生存空间,词语之间联系的确立最终表现为句子.构句的过程就是词语的写作过程,寻求词语的搭配、组合、表意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构句,所以,句子的写作教学是汉语写作教学的第二个层面.组句成段是文章表现主题的形式,文章大的主题需要段落的小主题的衔接与意义的链接,所以,段落既保证词语的语境设置,也实现句子的主题渲染,成为汉语写作教学的第三个层面.语篇是汉语写作教学的第四个层面,许多汉语学习者词语选择正确,组句也合理,语段衔接流畅,但从整体看,无法表现写作主题,语篇写作也有自身的规律与特性,需要汉语写作教学者总结概括,传达给学生.
2.2.2 汉语写作偏误的规律
坚持建立汉语写作词语、语句、语段、篇章的偏误资料库为学生运用教学知识进行实践教学.如对汉语写作语篇偏误规律的研究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照应不足.一篇文章如何体现主题的一贯性,就是靠自文章初始至文章结束都在围绕主题展开,而汉语学习者的语篇缺乏前后照应与内外照应的主题渗入模式,远离主题,结构松散.第二,顺序混乱.写文章必须由其外在或内在的顺序,意识流所倡导的意识自由流动性并不代表着想写到哪就写到哪.所以,汉语写作者必须有文章的顺序意识,特别是对于初学者.
2.2.3 写作偏误的教学对策
针对各种偏误现象的出现,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如针对语篇偏误指导学生进行主题的行文策略训练.主题能否得到贯彻于合理表现是语篇成功的关键,照应与衔接是语篇成功的条件.所以,进行语篇的主题写作训练有利于解决偏误问题.按照行文的策略来进行主题写作训练可以采用:协调策略——把有利于主题展开,写作中发挥正面积极作用的写作材料在语篇写作中凸现出来;对抗策略——把那些处于主题对立方向的反面、负面写作材料发挥反衬、侧面烘托的作用来为主题书写服务.
3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3.1 汉语写作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3.1.1 系列文种训练
汉语写作课程为了提高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应用写作能力,根据课时设置与专业特点应该采用系列文种实践模式.比如要召开一次单位年终表彰大会,按照公文生成的原则就会依次产生四个文种:第一,×××关于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选拔的实施意见;第二,×××关于召开××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的通知;第三,×××关于表彰××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的决定;×××(领导)在××年度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
3.1.2 涉外文书为主的专业文种训练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进入到与境外机构、企业联系较为密切的单位工作,这就要求对于应用文体中涉外文书提高重视,汉语写作课程也应该突出为这一部分学生强化专业文种的训练,配合大四开设的涉外文书写作课程,从汉语应用的角度辅助其外语优势地位的确立.
3.1.3 英汉应用文体的对比训练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实践过程中可以针对较为简单的文种采取英汉双语的对比训练.如“请柬”的写作,指导学生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训练,寻找两种语言在同一文种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结构、表意、语言、形式的差异,进行总结.
3.2 汉语写作教学实践环节设置
3.2.1 突出语境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语境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是十分有益于实践环节的展开的.语境实践可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结合现有实践内容中的语意上下文让学生开始写作,如设置两个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写作练习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通过文字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为原有的上下文内容填充空白内容,完成写作.第二,结合作者的主观因素:思想或心理状态.如先为学生设置一个作者的身份,表明其现有的思想、心理状态,按照当时作者所处的综合情况进行某一主题的写作,让学生通过主观因素来体现主观情感.第三,结合写作对象的客观因素:时代与时空展开写作,如讲一个具体的物体放入到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由学生根据时间、地点等因素的特点自己确立写作的主体角色及行为状态,由此及彼,完成写作.
3.2.2 突出可行性的教学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面对的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是太高,所以,在进行写作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两个标准来实现实践环节的可行性:第一,学生看得懂.中国的语言文字引申义十分丰富,如果让一个留学生理解一个中国人都无法看懂的主题,根本无法进入写作实践环节.所以,可以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图标、标识等外在意义或符号较多的实践工具来辅助实践的开展.第二,学生听得懂.无论是教师自身的讲解还是实践材料的讲解必须让学生真正的听得懂.理解实践内容的本义与目标、要求,理解写作的步骤、标准、策略,理解教师的实践环节设置的目的.因地制宜,突出可行,实践才有意义,才能实现实践的效果.
3.2.3 突出交际的教学实践
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接触到的汉语使用背景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感受与思想也来源于实际需求,这以日常的交际需求为主线.所以,汉语写作教学实践必须以满足学生日常的交际为出发点,如果他关心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妨就以中国的饭菜为切入点,引导其就引用中国饭菜过程中需要的交际语言,通过写作的方式,变口语为书面语,实现写作的目的.
汉语写作课程的对象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根据其就业的去向就可以确定其课程主干内容:汉语文字处理(公务员、秘书、办公室文字工作人员)需要突出汉语写作能力,特别是汉语应用写作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以留学生、少数民族为主的韩语学习者)需要突出其汉语写作教学能力.当然,任何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与考验,所以,汉语写作课的实践环节尤为重要,需要针对上述两个能力的培养制定不同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知识的可操作性,这三项内容是汉语写作课程急需改革的重点,是完善汉语写作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1〕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田然.近二十年语篇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5(1).
〔3〕唐曙霞.运用“过程法”进行汉语写作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4〕罗玲谊.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
〔5〕姜山.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教法新探[J].教学研究,2010(4).
〔6〕王晓辉.对外汉语写作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7〕朱湘燕.对外汉语写作教学调查及研究[J].语言教学研究,2007(6).
〔8〕冯晟.写作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写作课中的具体应用[J].教学改革,2009(22).
〔9〕赵金铭.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