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艺术性
2013-04-02苗天宇
苗天宇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艺术性
苗天宇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是其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
大学生;德育教育;艺术性
现在强调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教育,它是学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与智、体、美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所谓“先成人,后成才”就是这个道理.德育教育的艺术性指的是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
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方面的现状
1.1 知识来源广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传播已经摆脱了单一的传播模式.如今电视、广播、网络等不断地发展使得大学生接收信息、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网络上信息的即时性让学生能够随时了解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大学生从其他媒体上学到的知识量甚至要超过单纯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量.
1.2 对于新观念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目前的大学生由于在网络上接收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他们呈现出对新鲜事物的一种包容心态.他们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并且乐于追求新事物、新观念[1].例如,同性恋刚刚传入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这个观念感到陌生甚至厌恶,但是现在大学里同学们普遍接受了这个观念,并且有的大学生自身也成为了同性恋者.
1.3 价值取向更加现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以及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不断积累,同学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实际.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将来的工作和事业,现在所做的一些事最终目的也是为将来的工作和事业服务.
2 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所处德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看国内的环境,尽管目前国家推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协调发展,可是长期存在的重经济,轻精神的观念仍然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太少,这样的大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让人们经历了一场物质性和观念性的变革,这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2].大学生从学校接受积极的德育教育,同时也受到社会贪污腐败等消极现象的负面影响.国内不少高校缺乏成才教育氛围,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环境建设,某些领导作风不正,存在腐败行为、专制独裁现象.
看整个国际的环境,世界经济正迅速走向全球化,政治格局趋向多极化,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步入人们的生活的情况下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大环境.这其中一些腐朽的、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大量向国内渗透,冲击着国内的思想文化,大学生作为充满活力的一代,接触到的不良信息使得其理想信念出现扭曲.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些境内外敌对分子借助互联网进行反动宣传,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高校完成德育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目标是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明了德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也是开展德育活动的依据.首先,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高校在实现德育目标时,存在着只片面教授理论知识,而不鼓励在实践中去体验或者检验.其次,贯彻德育目标空喊口号,没有采取行动去落实.如到处都讲为人民服务,但是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引导大学生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渠道有哪些等问题都急需解决.再次,忽视完成德育目标应该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上很多悲剧是因为年轻人缺乏健康的心理导致的,不少高校没有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的设立也只是一种摆设,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不能在实际上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最后,德育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学生要求过高,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追求所有学生都同时达到优秀.
2.3 德育工作采取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苏轼在《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和《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中集中阐述了水土系统综合治理思想,并请求中央财政支援加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他税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方法是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方法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3].首先,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方法单一化,没有多样化.如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通常使用说服教育,即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教育,通过讲道理、分析案例、树立典型等方式,循循善诱,最终让其接受一方理论.其次,采用“填鸭式”教育,灌输理论知识,不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灌输教育通常安排大课堂,人数众多、课时少,教师教学时常按照课本或者教案陈述,而不与学生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甚至产生不满情绪.最后,德育工作方法守旧,不能灵活运用新技术.现代教育媒体形式多样化,而高校德育教学不能与时俱进,不善于运用电视广播、投影、计算机、互联网等方式.
2.4 高校德育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现在德育内容单一,没有按照高校德育大纲执行.如在思想上,德育被简单理解为政治教育,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其次体现在德育内容过时.很多高校德育课程守旧,缺乏时代感,内容上与中学课本重复较多,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学生应接受相应更新后的德育教育.当代大学生接触的视野开拓了很多,德育教育内容却还局限在几个知识点,忽视了大学生新的道德需求,如与未来息息相关的就业指导等.最后,德育内容缺乏对于学生密切相关热点问题的关注,让学生认为德育只是表面功夫、虚假和空洞,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态度,也使之对此失去了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 对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一些建议
艺术性本意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德育教育的艺术性指的是能够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1 关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一些相关建议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大学的环境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的时期,大学德育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而且巨大的影响.改善校园德育教育环境要靠学校和师生共同努力.首先校园的制度建设要加强.学校作为一个亚社会为了维护其正常的运行必然会有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这些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都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等产生某些影响[4].因此大学的管理者应该按照德育教育的目标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努力建设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制度环境,并根据德育教育内容不断的改变相应的完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后关键要让师生去遵守才能体现制度的作用,为此学校方面要组织师生学习想干的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深入人心,让师生自发的去遵守.
首先德育目标的制定要立足于现实,同时也要放眼于未来.为了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确立由中国特色的大学德育教育目标.大学德育教育根据现实制定目标,指向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吸收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立足于现实的同时,德育教育目标也要放眼于未来,使德育教育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其次德育教育既要要求共性又要要求个性.共性指的是对于所有大学生共同的要求,这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普遍的要求,如果只是对大学生提出这种共性要求会挫伤大学生的积极性.毕竟大学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德育教育要兼顾共性和个性.共性的目标要求下体现出个性,让每个大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朝着适合自己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3.3 关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方法的一些相关建议
首先,德育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应该具有多样性,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并引起其兴趣,例如通过校报、院报、宣传栏、黑板板、摄影展、讲座、组织观看德育电影等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其次,要鼓励大学生自主进行德育教育,主动吸收知识,接受德育教育.大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激励下能自主学习,教育者应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教学中的灌输教育形式,纯粹的灌输会使学生觉得枯燥,采用灵活互动的方法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最后,德育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应与时俱进,如选用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等形式等.
3.4 关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的一些相关建议
首先,要丰富大学生德育内容,改变过去单一重视政治教育,要齐抓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全面发展.其次,德育内容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对于社会上新提出的德育工作话题并入教学内容,保持教学的新鲜度.最后,要德育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关注你学生需求,对于其密切相关的内容应及时给予指导.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校德育内容的科学性,要把理论与实践统一,实现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结合;高校德育内容应凝聚传统德育内涵的精华和时代精神.如对于大三学生在准备考研过程中,压力过大,存在心理问题,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对于大四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难题,要开展就业指导相关活动等.对于大学生实际问题的指导能够改善德育工作中常被认为空洞,缺乏实用性的观念.
结语:如今的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处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处在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德育教育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用正确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体现德育教育的艺术性.
〔1〕张亮.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浅析学术期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唐光辉,刘媛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镜生.浅谈大学生道德修养[J].南开大学学报,2004(7).
〔4〕馗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2005.
G641
A
1673-260X(2013)09-0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