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木桶效应的高校学生工作短板问题分析
2013-04-02向翼凌
向翼凌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基于木桶效应的高校学生工作短板问题分析
向翼凌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学生工作要求,建设一支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学生工作队伍刻不容缓.文章应用“木桶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学生工作存在的短板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的路径.
木桶效应;学生工作;短板;对策
1 木桶原理概述
“木桶原理”最初源于美国管理学家Laurence J.Pet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彼得原理”[1],每一个员工由于在原有工作岗位的良好表现,其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如能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其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据此可以推断,最终每一个职位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要求的员工所占据.因此,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工作能力要求的员工所完成的.
20世纪90年代这一理论被引入我国,并广泛应用到各研究领域,后逐渐发展成为“木桶原理”.该理论是指: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木桶上最长的那个木板,而是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1]据其核心内容可以得出两个推论:(1)要想使木桶盛满水,则构成木桶的所有桶壁木块都必须足够高;(2)只要有一块桶壁高度不够,那么该桶就不可能盛满水.
新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在思想认识、行为意识、交流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工作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要想做好该工作犹如要装满一桶水,其中任何一块短板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桶里的水.
2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短板
2.1 管理体制短板
从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主要是在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领导下,以党委学生工作部(处)这一(党政合一)单位为专设机构,同时协调校内团委、学生会、教务处、财务处、后勤集团等部门开展工作.而各二级院(系)则在分党委(党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指导下,以学生工作办公室为专设机构开展工作.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学生会既接受校级职能部门的领导,同时又接受院(系)分党委、行政的指导.
多年来在该体制的指导下,学生工作得到了积极、有效开展,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但随着高招人数的持续扩大,学生思维、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换,使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在为学生工作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工作时难度加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另外,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管理对象为全校学生,管理幅度偏大,无法有效满足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需求,各二级院(系)学生管理机构在开展学生活动或管理工作中也有可能会出现短期目标行为,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开展学生工作及学生成长.该领导体制成为学生工作的一块潜在短板.
2.2 知识结构短板
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来看,目前,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专职班导师(辅导员)、任课老师(兼职)担任.一方面,专职学工人员大多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体育等相关专业,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体育等专业背景,有利于学生活动的丰富开展,但缺乏与所带学生相同或相似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任课老师所兼职的辅导员工作,具备较好的专业文化素养,能够有效的与所带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但其缺乏开展丰富学生活动所需的文娱元素.
从学生工作的目的来看,其根本目标在于: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这其中既有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有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生活动,又要掌握专业核心知识.这样一来,专职学工人员与兼职任课老师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灰色区域”,两者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差异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补与资源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制约学生工作优质开展的知识短板.
2.3 信息技术短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以腾讯QQ、微信、微博、飞信、社区论坛等为代表的智能通讯工具涌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大加强了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网络信息正极大的影响、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状态和思想意识.
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传播性特征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接受老师传达的管理信息,有利于学工老师及时、便利的开展学生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的实现了联系纽带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实践情况来看,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大部分学生不敢也不愿在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下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意见和建议,信息手段更多扮演的还仅仅只是“传话筒”的角色,尚未形成具有本校、本年级、本专业鲜明文化特色的网络信息系统.另外,从学工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年轻化趋势明显,绝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熟练并热衷于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联系学生、传达消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世界,过度的使用网络技术势必会淡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长此以往必然会疏远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信息技术便成为师生感情联系的短板,阻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 提升学生工作短板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引导、服务型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开展学生工作首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和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继续加强党委对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学生工作部(处)在全校中的管理、服务、协调职能,针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特点,在学生工作部(处)内部进一步优化职能部门设置,明确各自分工与义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各二级院(系)应在学生工作部(处)的统一部署下,针对本院(系)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学生工作,走差异化的学生工作路线.
3.2 建立一支专家型、职业性的优质学工队伍
学生工作并不仅仅在于专职辅导员队伍本身,广大任课教师,特别是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声望的教授应该广泛的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不断加强与班导师(辅导员)的交流、沟通,全面共享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等动态信息,并与其形成良好的专业优势互补,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专职班导师(辅导员)应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影响学生的能力,积极、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努力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3 建立一套有文化内涵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以腾讯QQ、微信、微博、飞信、社区论坛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正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工部门及学生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在利用这些媒介向学生传达管理信息的同时,还应按学生工作部(处)、院(系)学工办、年级、班级等标准,分层次纵向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另外,还应进一步挖掘这些媒介的传播功能,努力使其成为思想传播、精神发扬、文化凝聚的高地,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应用网络、通过网络学习.
〔1〕张斌.“木桶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孙国权.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刘小燕.“木桶理论”与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学习月刊,2010(1).
〔4〕李博.基于“木桶原理”的高校教师的团队建设[J].科教文汇,2008(9).
〔5〕劳伦斯J.彼得,雷蒙德·赫尔.彼得原理(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郑军.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G647
A
1673-260X(2013)09-0221-02
本文受到武汉工程大学教育研究项目(2012Z05)、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 20121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