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地市党报头版头条——以《温州日报》为例
2013-04-02胡恩强
文/胡恩强
作者系《温州日报》编委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头条是报纸的“眼睛”。报纸要走进读者的心,“眼睛”要会说话,要灵动,要具备瞬间吸引读者的能力。
自党报诞生以来,就具有很重要的一项功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借着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契机,很多地市党报在内容、形式上开始谋变。但如果头版和头条不改,内版改得再多也是徒劳——门面不吸引人,怎么让人产生“走进来”的欲望?《温州日报》通过题材的多样化选择、图片的大胆运用、文本的创新呈现,在头版头条上下足了工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题材的多样化选择
什么样的新闻可以上头版头条?每家报纸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而地市党报都会有一些原则性的标准,比如全局性、重要性、典型性、综合性等。符合标准的几乎都集中在时政题材,更多时候,是市委书记的会议及活动记录。要想改变地市党报头版头条的面貌,首先要走出以往的这种标准化的选择思维。
重新定位头条,拓宽党报视野。
要从党报的高度上“走下来”,视野可以更宽广些——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题材都可以选择;笔触可以更“贴近”些——读者会发现,党报头条讲的也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文本可以更可读些——除了“上头那些事”,也能够“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以《温州日报》今年4月份的头版头条为例。30天30个头条,领导会议活动等纯时政的稿子12条,其他各种题材的稿子18条,包括社会治安、经济建设、休闲旅游、百姓生活、文体活动等多种题材,有县市区亮点,还有时事评论,涵盖面非常广。
突出“点”的力量,“自下而上”进行发动。大而全的东西容易让人疲劳,所以,头条内容需要来自基层的鲜活新闻。文成县举办首届“世界文成人大会”,打亲情牌招商引资,《温州日报》在头条位置予以报道——《诠释内外文成人“1+1>2”》,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泰顺县出奖励补助政策推动农家乐发展,《温州日报》的头条报道是《新乡村客栈将招徕四方游客》;在全市旧村改造这一中心工作上,平阳县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创新做法,《温州日报》的头条报道是《平阳:旧村改造“四策合一”顺民意》;一边是关乎温州500万人饮用水的“大水缸”,一边是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生计的畜禽养殖业,这是一个两难抉择,但百丈漈镇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于是有了头条《一个生态镇的净化之路》。这些来自“点”上的新闻,因为“小”,反而显得更有力量,更具有可读性。
走出“面”的制约,把“线”放大。按照以往的标准,一个新闻能不能上头条,往往是看这事对于全局性即“面”上的工作有多重要。反向思考——其实“面”是由很多条“线”组成的,把“线”报道好了,就是在宣传“面”的工作。所以《工业投资增幅居全省首位》《温州大学迎来办学80周年》《城市“绿心”有了“专职管家”》《民营石油行业龙头牵手温州港》《温州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树全省标杆》等很多来自“线”的报道登上了头条位置。
揣测读者喜好,关注读者需求。
我们读者的生活追求正在发生变化,对生态、休闲、运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简约而不简单”是他们所喜欢的生活。“投其所好”成为《温州日报》头条的选择标准之一。仅仅在今年4月份的头条里,就高频率地出现《春天里,我们去森林氧吧深呼吸》《到森林里与春天约会》《寄情雁山瓯水,展露勇者本色》等符合读者喜好和兴趣的头条。
图片的大胆运用
活跃版面、冲击视觉、吸引眼球,都离不开图片。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把图片提到头条位置,已经成为共识,比如神舟九号上天、奥运会开幕、四川雅安地震等事件。但平常的日子里,让图片上到头条,在头版唱主角,还是比较少见。近几年,《温州日报》就越来越多地尝试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头条位置大胆运用图片。
上到头条位置的图片,往往具备一些特点:能够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视觉冲击力;能够传递出文字之外更丰富的信息含量;能够让人透过图片接收到一种情感温度。只要图片足够出色,就可以提高图片位置,降低文字位置。
渲染快乐氛围。2012年3月11日,久雨初晴,组照《太阳出来喜洋洋》登上《温州日报》头版,晒被子、洗车、踏青、赶工……透过这些照片,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情感上的共鸣,感觉整个城市都动起来了,自己也就开心起来。2013年2月4日,组照《迎春贺年》,舞狮贺新春、爆米花出炉、捣年糕……一组充满年味的放大图片,文字稿成为了一种图片说明。2013年4月6日,组照《到森林里与春天约会》,关于青山、绿水、花海、踏青人等的一组充满诗意的图片,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看了恨不得马上出去“与春天约会”。
传递人文情怀。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一张图片《跨越苦难追寻梦想》,内容是映秀各界干部和群众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举行祭奠活动,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这个时候,不需要更多的文字,一张图足以表达情感。再如,清明这天,两幅图片并排上了头条,一张是在革命烈士陵园悼念烈士活动的照片,另一张是东瓯王墓文化公园追思先祖活动的照片,从图片里传达出来的无尽哀思是文字表达所难以企及的。
制造瞬间震撼。打开2013年4月14日的《温州日报》,一幅皮划艇瓯江竞逐的特写照片一下子把读者拉到了比赛现场,图片下方是头条标题《寄情雁山瓯水,展露勇者本色——中国•温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昨日揭幕》。标题下,又配着两张图片,分别是跑步和骑自行车的镜头,图片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体育的精彩,更能激发读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锻炼健身的热情。
文本的创新式呈现
文本的呈现虽是一种外在形式,但很多时候,比内容本身更重要。报纸需要在一瞬间抓住读者。所以党报的头条特别需要形式上的改变。短新闻、现场新闻、评论、导读式头条,甚至诗歌……只要是有助于新闻传播效果的,都可以选择。
故事化叙事。很多时候,头条是由重要性决定的,但这个有重要性的稿子能不能吸引读者,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表达方式,而故事化叙事是比较好的一种做法。尤其是经济类题材,因为专业性往往会带来枯燥性,所以更需要叙事方式的改变。去年,在实体经济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温州日报》推出了《温州小微企业成长采样》连载报道,展示典型的温州小型企业的发展历程,每家企业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成长故事,报道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增强了可读性。后来,《温州日报》又将这种方式运用到领导活动稿的写作上。2012年2月3日,温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督查公园建设,《温州日报》把主标题做成《六大山地公园试开园迎客》,从领导的视角给读者讲一个试游公园的故事,摒弃了以往注重传达领导指示、展现领导形象的“八股”文风,领导看了满意,读者也喜欢。
要点式导读。2013年5月,《温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温州改革发展新样本》,围绕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报道各县(市)区在发展思路、路径、机制上的突破创新,梳理各地改革突破点、发展新亮点、管理创新点,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各地对成功经验的相互借鉴,形成发展新动力,为共建美丽幸福温州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考虑到题目太大、太重,可读性会打很大折扣。于是《温州日报》编委一改往常风格,不在一版发全文,也不以头版头条发一部分再转版的形式处理,而是在一版头条位置,做了精心的导读式处理,把稿子的小标题拎出来,把要点进行简明叙述,把几千字的稿子以几百字的规模呈现给读者,这种形式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这就是一种创新的头版头条的文本处理方式。
情绪化表达。2012年1月,温州下了一场难得一见的大雪。《温州日报》头版头条《瑞雪临城,丰年可期》直接以诗歌的形式体现。“……温州的大街小巷,被一夜偷袭的瑞雪覆盖。那一片片飘舞的精灵,是春雪的献礼,是冬日的馈赠。清晨的绿树红花上,点缀着皑皑的雪,比之茫茫北国,更增风情和亮色……” 2013年5月,《温州日报》推出大型活动“温州好人”第二季——“美丽温州说”,开篇《寻访温暖故事,描绘温州最美图谱》,在头版头条呈现的方式就是一个六百多字的《编者按》:“……我们试图去寻找、去发掘、去宣扬这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温暖人心的故事。故事也许很小,是一棵小小的嫩芽,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走,去探寻背后让美丽的嫩芽成长的力量……”文字虽短,却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