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与朱镕基经济思想——读《朱镕基讲话实录》

2013-04-02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朱镕基讲话同志

戴 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1)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主持中央经济工作的朱镕基同志,既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也是这一变化的推动者。正如一种经济思想形成是对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回应一样,《朱镕基讲话实录》反映的朱镕基同志通过主持制定与实施一系列积极、审慎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措施所形成的经济思想,既有历史的印记,又给当下以启示。

一 走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性和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微观基础,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地位与发展的重要性。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频率最高,足见朱镕基同志对国有企业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朱镕基同志围绕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思想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是坚定搞好国有经济的信心和决心。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面临整体利润下降,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与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是这一时期的中心工作。朱镕基同志对国有企业及其改革的地位与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搞好国有企业“这不只是一个企业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不坚决推进改革,国有企业就没有出路”。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多元化经济成份并存背景下,为实现国有企业整体上“脱困”,朱镕基同志在充分调研并深刻分析国有企业困难成因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1997年7月18日至24日,朱镕基同志在辽宁考察国有企业期间强调,“必须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这是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表示,“我过去曾说,如果三年后大多数亏损的国有企业不能摆脱困境、扭亏为盈的话,我就下台”。在列举国有企业中最困难的纺织企业通过压锭与改造实现全行业转亏为盈,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事实后,朱镕基同志指出,“我相信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三年脱困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二是全面、准确理解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11月4日,朱镕基同志在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对推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有很大作用”,但“只讲‘产权清晰’这一句话,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方面,其他三句话都成了陪衬而已,这样理解太不全面”。针对各地出现的用“产权清晰代替了一切”的现象,1995年3月9日,朱镕基同志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辽宁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只在产权上做文章,并要纠正企业为把银行债务冲掉而假破产的做法,企业破产拍卖所得要首先用于安置企业职工。朱镕基同志认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搞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同促进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结合起来”。不把企业改革、行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企业绝对办不好。

三是突出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国有企业建成现代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快改组改造,继续淘汰落后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造。朱镕基同志多次谈到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方针,阐述了其对“抓大放小”的理解。“抓大是重点,放小也不只是拍卖、出售一种方式。”“我讲股份制改造,主要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重组、中外合资、上市等形式,改组成为股份制公司。”“‘放小’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也可以把企业卖掉,进行资本重组。”在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朱镕基同志强调,“结构调整非常重要”,“产品要调整,要搞市场需要的东西;质量要调整,那些低质量的,假冒伪劣的东西,不能让它们在社会上存在;技术含量要调整,尽搞那些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没有前途。一定要搞知识型的、技术型的产品”。

四是切实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配套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各项配套改革给予保障与支撑。朱镕基同志认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是实现政企分开。“政企不分,工厂没有履行经营自主权,厂长也不会对经营状况负责。”“政企分开的前提是选择好厂长。”在全国开始实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之时,朱镕基同志就特别强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保证。“我们参加试点的主要任务,就是制止国有资产流失,大家要明确这一条。”“我们必须维护国有资产,保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朱镕基同志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必须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2000年4月18日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指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问题,需要有一个好的机制,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一个好的、成熟的管理方法。“做到这三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朱镕基同志在加强与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谨慎的探索,积累了至今仍具指导意义的经验。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程中,朱镕基同志认为:“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只是转换企业内部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政府机关的职能要相应转变。”“政府少管一点,让企业自主经营。”“政府的职能非转变不行,政府部门只管宏观。”朱镕基同志在2000年11月7日的讲话中指出:“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就是政府的角色要到位,不要错位。”“政府的职能应该主要是创造一个法治环境,让企业去公平竞争。”

二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面对国有企业困境、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及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形势,朱镕基同志认为,应从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入手,带动金融、财政体制的改革,这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系重大。“投资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投资约束机制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对于一般加工工业项目,主要由专业银行和商业性银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独立评估,自负盈亏。对于社会效益好而投资回报期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主要由国家和地方筹集政策性资金来解决。与投资体制改革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转变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与投资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改革,“要在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税收征管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只用发行国债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要下决心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明确各自的财权和事权,形成一种较强的约束机制。”

三是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与力度。经济发展史与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与经济不稳定存在很大程度的因果关系。朱镕基同志在主持中央宏观调控工作时,十分注重把握宏观的节奏与力度,具有很高的宏观调控艺术。在朱镕基同志主持以探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主要目的的股份制试点工作中,他指出,“在目前市场发育很不完全的条件下,股份制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作用不宜过分夸大”,要“创造条件逐步进行股份制的试点”,“要坚持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的原则,着重抓好已试点企业的规范工作,注意不断总结经验,不要急于在面上铺开”。“股份制改革试点最好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

四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针对1992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过热问题,1992年10月20日和1993年4月1日,朱镕基同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两次经济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注意防止经济过热,指出:“当前各种矛盾集中表现为金融形势紧张,究其根源是投资规模过大,问题在于经济结构没有改善,隐患是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1993年6月9日,受李鹏同志委托,朱镕基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总理办公会议,针对当时通货膨胀加剧的严峻形势,研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并提出了要把握基础货币闸门、坚决制止银行违章拆借、坚决制止乱集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准备再次提高存款利率或实行保值储蓄等加强宏观调控的十三条应急措施,同时又指示国家计委补充几条行政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当时扭转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软着陆”,具有决定性意义。1998年以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通货紧缩的趋势,中央果断地把宏观调控重点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扩大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趋势,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朱镕基同志在1999年7月15日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重点是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增加社会需求,还要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利用外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改革,确保社会稳定,扭转通货紧缩的趋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有大量篇幅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关于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与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及其改革政策与措施。

一是确保粮食生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稳定生产是国民经济稳定、安全发展的基本保障。而粮食收购价格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机制。朱镕基同志在1994年5月27日的讲话中指出:“粮食价格和购销体制的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平稳运作和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粮食收购价格的形成,要体现调动农民积极性、能够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及城市的消费者能够承受等三个原则。

1995年2月27日,他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也可以说是它的灵魂,就是粮食的定价要符合价值规律。”在1997年1月13日的讲话中,他强调,要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价粮,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朱镕基同志再次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并指出,可以通过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加大粮食转化力度,解决粮食供过于求问题。2000年3月19日,关于“粮食保护价必须高于种粮成本”的批语中,朱镕基同志特别强调“任何政策措施都不能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朱镕基同志十分关注关心的问题。在2000年3月13日的讲话中,针对出现的粮食供过于求,导致粮食价格下降,影响了以粮食生产为主业的农民收入现象,朱镕基同志提出了三条对策:坚持既定的粮食购销政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减轻农民负担。在2000年5月25日的讲话中,针对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卖粮难、市场粮价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减少农业投入等新情况、新问题,朱镕基同志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央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强调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要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关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朱镕基同志在2000年3月13日的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农民去种那些优质的品种、适合市场需要的品种”。2000年2月12日,朱镕基同志在一则批语中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为依归,政策为向导,农民意愿为归宿,行政命令是不行的”。2002年7月25日至27日在黑龙江省考察时,他指出,要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及早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就要吃大亏。尤其是农民收入增加不上去”。他要求调结构时,要突出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等几个重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朱镕基同志认为,减轻农民负担最重的一条措施,是实行“费改税”。

三是着力推动农村扶贫工作。关于扶贫问题的重要性,朱镕基同志1996年在甘肃考察工作时认为:“扶贫的问题是一个农业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农村的问题,是消灭城乡差距、工农差别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工业发展不起来,国民经济也无法持续健康地发展。”关于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在1996年9月25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朱镕基同志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是选拔好贫困县的领导干部,主要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二是“要选好项目”。主要是发展“种植业、养猪业、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三是“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搭配”。他建议:“把扶贫的拨款和扶贫的贷款结合起来用在一个项目上,使它有一定的资本金,这样可以保证那个项目将来有收益。”

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朱镕基同志在1999年10月3日的讲话中,就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发展差距,提出了五点意见: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经济;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力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四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服务国内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既受益于对外开放的推进,又承受着很大的对外开放成本的压力。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对外开放从领域、层次、内容等多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全面、高效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是朱镕基主持中央经济工作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中,从“要继续扩大开放”、“要加快改革和开放的速度”,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更积极的姿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等用语的变化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反映了朱镕基同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想。

一是在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基础上树立开放的观念。全面开放型背景下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首要关键在于决策者应具有开放的思想。向国外学习,尤其是学习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理论与市场管理经验,是朱镕基同志开放型经济思想形成与政策实施的重要源泉。1992年3月25日,朱镕基同志就如何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讲话中,针对社会上对加快吸引外资出现的“姓资”、“姓社”的担心与争论现象时指出,“你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先进和管理,都在你的社会主义土壤上面开花结果,它就姓‘社’了,不姓‘资’了”。1993年5月13日,朱镕基同志就如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过去我们向国外学习和借鉴了不少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国民经济管理方法。通过学习借鉴和自身的实践,我们对如何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1994年1月17日及1月20日讲话中,朱镕基同志分别提到:“我们去年设计的改革方案参考了许多国家的资料,看哪个适合中国的情况,就用哪一个。”“从今年1月1日起我们实现了汇率并轨,去年我们进行了金融秩序整顿。应该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美国的经验。”此外,散见于《朱镕基讲话实录》中的关于投资、财政、金融改革措施、股票发行与监管、股份制改造、住房公积金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发展中心城市等诸多方面,都提到了对国外经济思想及管理方式的学习、借鉴与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问题。

二是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与效益。在我国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力作用。引进外资的质量与效益,决定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朱镕基同志在1991年12月20日关于搞好企业技术进步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技术开发与技术引进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的基础上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创新,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特别强调,要“有效地利用外资,不能再引进多余的生产能力搞重复建设”。在2011年7月4日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就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如何着力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要求,“引进外资要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效益相结合”。“引进外资要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结合”。“引进外资要同扩大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在2011年9月19日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要把吸收外资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推进西部大开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和专业人才。”“现在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三是提高出口贸易和“走出去”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基础路径。但出品贸易中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加工贸易方式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朱镕基同志在1996年月6月5日的讲话中指出:“加工贸易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很好总结、研究和调整的时候了。”在分析了传统加工贸易方式存在的缺点基础上,朱镕基同志认为,“继续研究调整进出口贸易的结构,逐步减少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不能让加工贸易超过其他贸易方式的发展”。在1998年11月27日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着重分析了加大出口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的意义,并提出要通过提供“出口信贷”、“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支持企业产品出口。在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提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一方面要扩大内需,“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并特别指出,要实现“出口结构的多元化”,“要提倡搞加工贸易‘走出去’”。2001年朱镕基同志访问俄罗斯时提出“进军俄罗斯”,2002年访问印度时又提出“向印度市场进军”。朱镕基同志针对我国“走出去”战略,还十分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对有效实施“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四是善于在扩大开放中保护自己。在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落后情况下,如何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是一个极为严峻而重大的现实与战略问题。朱镕基同志在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如果进口商品冲击国内的市场,我们要通过税收手段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保护国内市场。”在1996年12月20日的讲话中,他指出:“引进一个外资企业,打垮一批国有企业,实在不合算。”在1997年1月8日的讲话中指出:“既要坚持对外开放,也要根据国际惯例,注意保护自己。”朱镕基同志在多次讲话中谈到,加强外汇管理,保值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保持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是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在1993年8月2日的讲话中指出:“出口能否增加不完全决定于汇率,主要靠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服务。”在1999年1月12日接见外国政要的谈话中,朱镕基同志指出,“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条件成熟,必须监管水平跟得上才行”。在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外许多人预期人民币要贬值这一问题时,朱镕基同志指出,“我们特别要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为什么不贬值?首先还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并且要求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不能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的质凝,朱镕基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做出了说明,在2001年9月27日的讲话中,他认为,判断外汇是否过多应该基于本国国情及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外汇储备多,说明我们国家有实力,这有利于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如何全面地看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朱镕基同志在2002年2月24日的专题讲话中指出,“既要讲挑战,更要讲机遇;既要讲‘防御’,更要讲‘进攻’”。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之所以拖了这么多年,主要在农产品和服务行业问题上拖得久,“来回地‘打仗’,最后才达成了我们认为能够承受的一个让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参加世贸组织的地位,利用一切过去没有的条件,充分发挥优势打入国际市场,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这才是我们参加世贸组织的本意”。

猜你喜欢

朱镕基讲话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注水”讲话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严良堃同志逝世
国旗下的讲话
朱镕基巨额版税全给了基金会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