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侵略气焰受挫看长沙会战的重大影响
2013-04-02谭纬纬薛其林
谭纬纬,薛其林,陈 婷
(长沙大学长沙文化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3)
从九一八事变拉开日寇铁蹄践踏我国疆土的序幕,到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再到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侵略气焰渐趋极盛。一时间,位于粤汉之间的长沙则成为中国阻止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前沿堡垒,日本也意欲将长沙变成“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长沙再度成为交战双方都极度重视的战略要地。日军为攻克长沙,尽早结束在华侵略战争,以便从事更大的军事冒险,于1939年至1942年间,相继向长沙发起过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以第九战区为主力军的中国军民积极应战并取得重大胜利,史称“长沙会战”。不仅对中华民族而言,对国际反法西斯战场来说,长沙会战的伟大胜利都好比一场及时雨,浇灭了日军狂妄的侵略气焰,既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又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 长沙会战重挫日军的侵略气焰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其侵略气焰愈演愈烈。为加速达成以战迫降的目的,分身前往欧洲、太平洋战场,与德意法西斯形成合力称霸世界,日军相继发动了三次对长沙的作战,却不曾料到,三次会战均以中华民族不同程度的胜利宣告结束,尤其是第三次长沙大捷更是一次典型的大胜仗,极大地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一)第一次长沙会战初挫日军气焰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打击中国军队抵抗意志、消灭第九战区主力为目的发起对长沙的第一次进攻,中国军民积极应战予日军以迎头痛击,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会战以双方阵地恢复战前态势结束,中国军队伤亡失踪4万余人,日军伤亡3万余人[1]。战术上,中方损失在日方之上,日方据此认为已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之目的。然而,战略上,在欧战爆发后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国军民成功地守住了长沙,极大鼓舞了中国抗战士气,正如当时舆论所称,“当此二期抗战,首建殊勋,振四百兆之人心,雪五千年之国耻”。就连日方也难以否认其在战略上的失败,第11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给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的《关于解决中日事变之意见》可佐证:“摧毁敌军的抗日企图,是至难中的难事……在作战中放弃已占领的要地要域而返回原驻地的作法,不啻鼓励敌人反击,并会成为敌人宣传的材料。”[2]
(二)第二次长沙会战再挫日军气焰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军事大国苏联的战局岌岌可危。随着苏军阵脚渐稳,日军大本营确立放弃北进计划转而南进,为此,日军意欲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与英美争霸太平洋地区。为防止中国反攻,确保武汉无虞,同时解除南进之忧,日军仍以摧毁中国抗战力量,沉重打击第九战区为目的,于1941年9月下旬对长沙发动了第二次攻击。中国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仍以日军撤兵长沙结束,中国战局因此并未受到影响。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说:“日军此次在长沙的败仗,是日本作战以来最无效的一次策动。”中华民族的顽强抵抗再次挫败了日军嚣张的侵略气焰,使日军的企图再次成为泡影。
(三)第三次长沙大捷重挫日军凶焰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日本陆军由广州进攻香港。为牵制中国军队南援行动,策应日军作战,阿南惟几下令于当月24日第三次进攻长沙,并扬言在长沙过元旦。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势如破竹,其气焰更是不可一世。据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的日记记载:“(第三次会战)决定得很快,只用1个小时的时间就下了决心……”[3]然而,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最终使得日本提前发布的“日军已经攻陷长沙”的快报沦为笑柄,连日军都敬称第九战区总司令薛岳为“长沙之虎”。此次会战共歼灭日军5万余人,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遭到的比台儿庄更为凄惨的败仗。战后由日本防卫厅编撰的战史也不得不承认,“(第三次长沙会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恢复”。蒋介石称此次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我军最确实而得意之作”。这是太平洋战争初期美英等同盟国一连串失败后首开胜利的纪录,长沙是这一时期所有守城战中唯一取得胜利的城市。
二 长沙会战胜利的重大影响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有力地挫败了其侵略阴谋,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强力量,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稳定抗战相持阶段的局势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振奋了同盟军的低迷士气,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政治上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长沙会战的胜利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一是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诸君如忆及日军之活跃,即知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并予敌人以打击,为如何不可思议之事。”美国陆军上将马歇尔致电蒋介石:“对于阁下之部队在长沙周围策动抵抗日军时,其精神与有效之动态,表示庆贺。”二是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开始以强国的姿态屹立于反法西斯阵营之中。尚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进行时,中国与美、英、苏作为四大强国,于1942年元旦领衔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随后,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蒋介石出任最高统帅,第九战区总司令薛岳获得一枚美国勋章。三是迫使西方改变对华歧视观念,美英等国主动放弃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废除一系列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年双十国庆,蒋介石激动地宣布实现了国父的此一遗愿。四是在经历多年艰苦抗战后,中国终于赢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援助。苏联从1938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作为中国军火的主要供应者,派遣军事顾问和飞行员抵华助战,英美也从1940年开始多次批准对华贷款。另外,美国《武器租借法案》对华生效,并为中国空军配备飞机及技术人员等,同时美国对日限制也逐步升级,并最终坚决要求日军从中国撤兵。
(二)军事上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
从国内战场来看,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会战的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直接贡献。首先,西方精锐部队尚且难挡日寇铁蹄,落后的中国却单独对抗日本如此之久,表明了中华民族抗击法西斯的顽强力量。三次会战共歼日军十余万,尤其是第三次长沙大捷,就兵力动员的规模以及日军的死伤而论,在历次中日战争中战绩应是最为辉煌的。第二,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蒋介石在第一次会战后的军事会议上称:“一个月以前……有人以为抗战无望,心理动摇,要求出面调停……长沙会战后我们坚信,我国更无依托第三国调停战争之必要。”第三,挫败了日本政府以战迫降的企图,对稳定相持阶段的军事态势起了及时、积极的作用。此后近两年时间,国内几乎没有重大战役,直到1943年底才重燃战火。就国际战场而言,首先,会战牢牢地牵制住了在华日军,迟滞了日军的南进计划,有利于盟军赢取战机、加强战备。丘吉尔为此不得不承认,“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罗斯福也公正地说:“假如中国被打垮……(日本兵)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与德国配合,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交通线。”[4]其次,太平洋战场上英美节节败退,致使同盟国士气低迷,而中国的长沙会战首开胜利之门,粉碎了骄横的日本法西斯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当时整个太平洋反法西斯战场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英国《每日电讯报》如是评价第三次会战:“籍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云彩确见光彩夺目。”
长沙会战的伟大胜利,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而且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美国陆军史》关于长沙会战给出的高度评价:“对中国和盟友们说,长沙是一个值得回忆的地名。”“长沙”被永久地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的丰碑上。
[1]张宪文.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2][日]井本熊男.作战日记编成的支那事变[M].东京:日本芙蓉书房,1987.
[3]董学生.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4][美]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M].上海:上海新群出版社,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