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之我见
2013-04-02毛瑞兴
毛瑞兴
(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众所周知,编辑在学术性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位于中心位置,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教师评职晋级论文的需要,学报的来稿日益增多,为应对这种局面,学报不断走向扩版加页增加发文量的循环中,显然发文量的加大,稿件的选择就会宽泛,工作量就会增大,编辑质量和学报质量就会下降.这一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尽力发挥编辑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努力使学报所处的困境得到缓解,使学报的质量有所提高,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学报编辑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编辑的职业道德是编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每一位编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辑的行为.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体现在这些方面:(1)编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学报的出版始终都在正确的政治轨道上.高校学报是高校的学术窗口,是学术交流和探讨的重要阵地,集中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其政治方向要坚定,舆论导向要正确,学风要严谨,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对于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方针,每一位学报编辑都得学习,做到了然于胸.(2)保护好作者的知识产权.高校学报编辑要了解和熟悉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作者的知识产权.在目前一些学术风气不正的情况下,剽窃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一半作者的来稿几乎都有很大一部分是抄袭他人的成果,对待这种情况,编辑要对作者要晓之以理,使之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自己下功夫,写出自己的东西,写出自己的原创.
学报,尤其是社科类的学报,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论述国家政治、政策方针等方面内容的文章,在编辑工作中,就要求编辑必须立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国家利益和法律为准绳,对文稿所阐述的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和探讨,对学报负责,对社会负责,考量和判断文章发表后会不会有负面的作用,考量和判断其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学报要不断加强学术研究和创新,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自由、言论自由,走在时代的前沿、理论的前沿,不仅要发表那些较成熟或成熟的理论成果,还要积极编辑发表最新的理论文章.
学报编辑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政策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以不变应万变,处理问题得心应手,就会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学报与国家的政治方向相一致,与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相一致,始终坚持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其次,学报编辑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编辑总是幕后英雄,总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学报出版了,作者的名字见诸报端,人们见到的是这位作者,了解的是这位作者,熟悉的是这位作者,却很难有谁会去了解一下这篇文稿的编辑是谁.把别人推向舞台,自己却退到幕后.这就是编辑工作!如果没有甘为他人作嫁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没有谁能做好编辑这份工作,因此学报的每一位编辑都要放平心态,乐于编辑工作,热爱编辑工作.还有,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编辑所处的环境也不为人乐道.很多高校总是口头重视学报,实际又背道而驰.给编辑的待遇是“下流”的,比如在职称评定和定岗定编中,编辑出版专业是学校的副系列,编辑人员的待遇级别就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教师系列.面对这种境遇就不安心了,不是,这要求编辑更要自立,更要奋发图强,耐得寂寞和清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位优秀的学报编辑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乐于奉献,“甘为他人作嫁衣”.同时,学报编辑还必须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糖衣炮弹的攻击,在论文的取舍中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为人情稿、关系搞所动,不索贿受贿,吃拿卡要,要大公无私,以学校学报为大局,以公平竞争为道德价值取向,编辑好每一篇文稿,编辑好每一期学报.
再次,学报编辑要具有现代意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准.
高校学报是学术性理论刊物,不同于其他非学术性的刊物,学报的编辑出版对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就会更高更严格.每一位学报编辑,面对理论面宽,专业艰深,观点新颖的学科前沿的最新思想成果,以其一人的知识,难能面面俱到,把握准确文章的脉搏.而学报编辑的专业水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报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学报编辑对自己的要求就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平时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善问、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准,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博学识广,既是专家又是杂家.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呢?首先就要求编辑要具备现代意识,走在时代前沿.所谓现代意识即指现代人所具有的意识,是人们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具体包括自学、创新、问题、主体、合作、信息、道德等意识.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的现代意识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就是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学报编辑应该具有的主体意识就是在学报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从事编辑活动时的主导意识,是编辑人员所具有的观念和指导思想,是引导编辑做好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出版的思想意识.这是编辑的第一要素.要积极发挥编辑的主体意识,在学报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要认真考虑、悉心组织、精心策划,积极组稿、严格审稿、精心改稿,细心校对、规范设计,使得学报能高质量按时顺利出版.
2.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高校学报提高质量不断发展的灵魂.高校学报要创新要发展,就要求编辑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体工作中通过自已的智慧和多向思维不断生成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推动学报的创新发展.比如在选题策划和栏目设计中就很能体现出编辑的创新精神,这时编辑要充分考虑栏目内容所涉及领域的新发展、新理论,考虑社会文化的需要、大众的需求同栏目内容关联的紧密程度,制定选题、设计栏目,而且要根据学科发展的新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及时更改选题和栏目,实时刊发最新的学术性高理论性强的文章,打造出具备学术价值的优秀高校学报.
3.问题意识.在学报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具备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报质量的提高.编辑要意识到学报定位空泛的问题,思考出特色,办出特色,寻找到学报发展的方向;要意识到学报出版的“千人一面”的问题,精心策划,悉心组织,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担当起学术引领的重任;要意识到审稿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稿件要看出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作品;要善于发现编辑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勇于纠错,保证学报高质量的出版.
4.竞争意识.打造精品期刊是整个学术期刊界的共识,也是高校学报坚持并持之以恒的方向.学报要做成精品,办出特色,就要求编辑必须有竞争意识.学报编辑工作从一而终,陷入一成不变的模式化中,学报出版也按部就班,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就会失去生命,就会最终被淘汰出局.学报编辑必须在学术上严格把关,对每一篇稿既要认真对待,这是作者的心血凝成,又要一切以质量为标准,坚持以质取稿;在技术水平上狠下功夫,在编排、校对、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上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严格把关.只有在学术上严格把关在技术上狠下功夫,坚持特色,与时俱进,学报就会整体提高质量,显示强大的竞争力.
此外,学报编辑要重视“三者”队伍建设
高校学报编辑要办出好的学报,还要重视作者队伍建设、读者队伍建设以及审者队伍建设.
显然,高校学报要想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必须有高质量的稿源,依靠高水平的稿件.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必须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科研一线的专家、教授,及时了解他们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及时刊登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不断追踪报道,还要尽量鼓励和邀请校内外的优秀青年作者向学报积极投稿,并给与热情的扶持,使学报代表着其所在高校的最高学术水平,甚至是一个地区、全国的学术水平,同时又不失地方特色.
读者是一本刊物的衣食父母,一个刊物没有受众,就没有了经济效益,没有了社会效益,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学报要生存并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办刊模式,以读者为重,打造学术精品,扩大读者群,扩大自身的经济效益.只要确定了读者定位,照顾到读者的口味和兴趣,寻找到学报与受众的最佳结合点,就会逐步扩大刊物的发行量,不断扩大读者群,使刊物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中.
审者队伍的建设也同样重要.编辑的知识再渊博也不可能各个专业都精都通,因此一篇稿件学术价值的认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专家的审稿意见.可见,要保证高校学报出版的质量必须重视审稿队伍的建设,建立自己的专家审稿库信息.
〔1〕王建.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全文数据库,2007(10).
〔2〕赵中波.学报编辑责任意识问题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0).
〔3〕李建军,肖开题.高校学报的困境、症结与出路[J].编辑之友,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