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2013-04-02马军伟
马军伟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实现经济振兴和国际竞争制胜的重要突破口,将其提升至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措施。其中,金融支持政策是重要方面。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学者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也进行了多维度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外由于尚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通行论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学者。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详细的评介,然后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金融支持需求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来阐述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学者们指出,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属于弱势产业,政府要在市场调节的前提下对关系国家经济社会的战略性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发挥引导作用(张少春,2010)。[1]因此,对于当前多数处于起步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政府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及产业后进国家的政府对其的扶持和推动更加重要,要通过直接投资、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手段引导产业资金流向和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来推动产业发展(王利政,2011)。[2]从发达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无论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还是政府主导型国家,都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强有力的引导和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宋宗宏,2011)。[3]
也有学者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决定了其对资金或金融的需求巨大。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拥有高技术含量带来高成长的同时,也伴生着高投入,需要大量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李东卫,2011)。[4]所以,资金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现实的瓶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高投入的保障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于新东等,2011)。[5]还有学者指出,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的新兴技术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和资金需求特征,需要多种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支持新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也需要企业和金融支持主体有足够的耐心,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败的关键(朱瑞博和刘芸,2011)。[6]
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基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和新兴性两大特征来阐述其巨大的金融需求,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它产业发展的特征差异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质性金融需求研究较少,而这方面研究的缺乏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缺少针对性。
二、现有金融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国内较多学者剖析了现有金融工具或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认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从国家整体金融支持政策来看,目前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比较完整、具体的投融资政策尚没有出台,致使相关新兴产业企业融资困难(刘洪昌和武博,2010;汪克强,2011)。[7-8]另外,金融体系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面临认识不到位、模式不适应和相关金融工具和手段不足的问题和困惑(梅兴保,2011)。[9]
从具体金融工具或金融服务的支持情况来看,作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梯队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存在规模偏小、不发达、不健全或尚处于摸索阶段(王昌林,2011)。[10]商业银行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主要障碍:一是现有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缺少认识,面临的领域几乎是崭新的;二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需要的抵押品或担保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门槛;三是现有商业银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服务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信贷业务存在“不熟悉、不会做、不敢做”的情况(刘志彪,2011;袁青松,2011)。[11-12]当然,我国现有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障碍也与我国金融体系本身的发展有关。
综上,现有研究主要从金融体系总体和其构成主体两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或障碍,而且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基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金融体系自身发展的不完善有关。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以及现有金融体系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构想。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来看,各主要国家在投融资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表现出三个共同特点:一是大幅度提高投入的总额;二是更加集中投入的领域;三是具体明确投入的数额(于新东和牛少凤,2011)。[13]
从总体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提出了要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完备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路,包括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收购市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投资银行、担保机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环环相扣和有机协同的投融资体系(辜胜阻等,2011;顾海峰2011;张琦,2011;胡海峰和胡吉亚,2011;李东卫,2011;肖兴志等,2010)。[14-16]也有学者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第三类金融中心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政府应坚持新兴产业集群与金融中心“双轮驱动”的战略思想,以共享利益为着力点,着重打造区域创新平台、项目对接平台、新兴产业与创业金融加速平台(刘志阳和苏东水,2011)。[17]另外,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其金融支持应充分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实现资金投入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为主的转变,让市场机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陈月生,2011)。[18]
同时,国内较多学者对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主要参与主体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看,学者们提出商业银行主要从市场细分、渠道创新、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功能上构建新的科技银行功能和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并且可以通过担保方式、金融产品、业务运作模式和金融组织的创新更好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刘志彪,2011;潘功胜,2011)。[19]从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看,较多学者指出,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市场机制建设和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其中,创业板市场要契合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搭建融资、激励、集聚和转型四大平台,实现对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陈鸿桥,2011;涂人猛,2011;贾品荣,2011)。[20-22]从股权投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看,较多学者提出要建设多层次的股权投资市场,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通过股权投资机制将资金、市场和技术相连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王镝和黄成明,2010;王宇伟和范从来,2011;钱霞,2011)。[23-24]
可以看出,现有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主要基于两者结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总体和个体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但目前的研究一方面由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需求的异质性未能深入分析导致对策研究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支持政策往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体政策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使得系统性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较为缺乏。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实证研究
有少数学者尝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熊正德等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实证测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结果表明,在间接融资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直接融资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熊正德和林雪,2010)。[25]进一步,熊正德等人比较了2008年经济下行周期和2010年政策扶持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受不同时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不同行业的金融支持效率表现出差异性(熊正德、詹斌和林雪,2011)。[26]也有学者利用模型和数据检验了制度变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拉动力量仍然是资本投入,制度变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较高,但仍存在较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因此,要构建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融资制度(袁中华和冯金丽,2011)。[27]另外,有学者实证分析了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对装备产业增长的影响后认为,单从装备制造产业来说,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远比扩大信贷规模更有积极的意义(段一群、李东和李廉水,2009)。[28]
总体来看,现有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已有的量化研究在数据筛选、指标选择和结果解释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争论和不合理性,特别是由于国民经济统计尚未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数据进行归类和纳入,使得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或者是粗略的和有偏的。
五、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发展的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和实践管理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和有益的探索。
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关的研究比较分散,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学者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的研究主要散见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之中,基本上都是从金融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众多政策手段之一进行论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二是相关的研究偏重于一般性的对策分析,缺乏两者结合的特殊性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具有一般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也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从金融发展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适合其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的金融支持体系。现有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泛化的金融支持等一般性的研究,对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内在机理、表现形式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三是现有的研究注重理论层面的探讨,实证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现阶段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但多为描述和理论层面的分析,对目前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效果和效率的实证研究还较少,从而会使理论的阐述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研究现状,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进行系统化研究。不仅仅要把金融支持政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手段之一来进行研究,更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结合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二是从产业发展的特殊性、金融发展的内生性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结合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金融发展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都很少关注金融与产业的结合问题,以致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可以尝试从产业或中观层面分析特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和延伸。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结合的实证研究。可以综合运用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结合的相关问题进行多维实证研究。四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的研究可以细化到每一个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总体概念,涉及的产业领域较多,跨度较大,差别也较大。后续的研究可以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每一个具体产业发展的差异性,研究相对应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1]张少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财政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2-15.
[3]宋宗宏.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启示[J].广东经济,2011(2):33-35.
[4]李东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1(3):21.
[5]于新东,牛少凤,于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分析、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16):7.
[6]朱瑞博,刘芸.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制度障碍与机制创新[J].社会科学,2011(5):65-72.
[7]刘洪昌,武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58.
[8]汪克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26.
[9]梅兴保.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1(4):30-33.
[10]王昌林.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宏观经济管理,2010(11):21.
[11]刘志彪.科技银行功能构建: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4):1-7.
[12]袁青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5):52.
[13]于新东,牛少凤.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政策瞭望,2011(5):43.
[14]辜胜阻,李洪斌,马军伟.壮大新兴产业需要完备高效的投融资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1-10-12(5).
[15]顾海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演进与金融支持[J].证券市场导报,2011(4):60-61.
[16]张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2):57-58.
[17]刘志阳,苏东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第三类金融中心协同演进机理[J].学术月刊,2010(12):68-75.
[18]陈月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18-221.
[19]潘功胜.商业银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J].中国金融,2011(2):17.
[20]陈鸿桥.中国新兴产业新趋势与资本市场新使命[J].证券市场导报,2011(3):7-10.
[21]涂人猛.新兴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支持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1(5):8-11.
[22]贾品荣.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怎样的创业板平台[J].科技智囊,2011(3):63-66.
[23]王宇伟,范从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J].现代经济探讨,2011(4):47-48.
[24]钱霞.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浅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5):130-133.
[25]熊正德,林雪.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管理,2010(10):26-33.
[26]熊正德,詹斌,林雪.基于DEA和Logit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J].系统工程,2011(6):35-40.
[27]袁中华,冯金丽.制度变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9):50-55.
[28]段一群,李东,李廉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