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红岩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漫议

2013-04-02郑洪泉

关键词:国统区南方局红岩

郑洪泉

(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1331)

中国共产党是从民主革命时期武装斗争和白区地下斗争这两个战场的极其严酷考验与锻炼中,从幼年的党成长壮大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和由此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环境中,党缔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与武装斗争相配合,并成为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白区地下斗争战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地下斗争环境中,党缔造了红岩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弘扬这些革命精神,使党组织永葆旺盛的革命活力,不断争取革命、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的新的更大胜利。

当前,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已经制定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奋斗目标,并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当今党的建设的主线,[1](49~50)以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实现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着重认识弘扬红岩精神与当今加强党的建设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从历史借鉴的层面来说,南方局在国统区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同当今我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很强的历史对应性,这也是我把弘扬红岩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仅就弘扬红岩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红岩精神主要是中共国统区党的建设实践的结晶

红岩精神是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国统区人民进行伟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培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由于南方局领导机关设在重庆红岩,重庆遂成为红岩精神的发祥地。红岩精神固然是以周恩来为主要领导人的南方局在国统区所进行的全部革命实践中产生的,但主要还是从党在国统区这个特殊环境中进行党的建设的实践中结晶而成。

全面抗战爆发后,虽然已经形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但是,国民党统治区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却存在着巨大差别。革命根据地是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创建起来的,并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实现过包括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抗战时期)在内的社会改革。根据地在抗战时期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这就使得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形成燎原之势。而在国统区,政权掌握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手里,他们控制着一切专政手段和舆论工具,人民没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党并没有改变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特别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和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对共产党和革命人民实行残酷的白色恐怖,在这个十分险恶、艰苦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共产党的组织只能处于地下状态。这个地区的革命形式主要是共产党秘密地组织与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合法的与非法的、公开的与隐蔽的斗争,条件成熟时组织大规模群众运动。另一方面,这里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具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机构与设施,各个全国性的党派团体也都在这里活动,因此,国统区又是实行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而共产党要坚持在这个阵地上进行革命斗争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能够在这里立足,并建立起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党组织,故而国统区的党的建设乃是一个首要任务。

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机关连续三次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得党在国统区的组织几乎损失殆尽,所以抗战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大力开展了国统区中共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和发展工作,迅速吸收了大批新党员,广泛地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这种组织发展势头,一直延续到1939年初南方局在重庆建立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一直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在国统区合法存在,所以,除了具有合法身份的少数中共领导人与获得国民党当局承认的《新华日报》与各地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等机构外,中共组织在国统区只能处于地下状态。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和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国共合作局面发生逆转。国民党当局日益加紧对中共组织的破坏和镇压。为了巩固党的组织,周恩来在1939年春即提出注意巩固党的问题,要求在组织发展上“质重于量,巩固重于发展”,“重点在整顿好组织”[2](2、7)。不久,南方局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国统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对各级党组织进行清理和整顿,清洗了一批混入党内的不良分子、投机分子和奸细,一些觉悟实在太低盲目入党的分子也退了出去,实现了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巩固党,并使党的组织全部转入地下,严格遵循秘密工作原则。皖南事变后,随着形势进一步逆转,南方局进一步采取措施,彻底转变党的领导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更加隐蔽和精干。南方局要求党员实行勤学、勤业、勤交友(三勤)和职业化、社会化、群众化(三化),以便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和社会。南方局还依据国统区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形势。创造了被周恩来称之为“据点”的灵活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以便使党在更加隐秘的情况下,密切联系与发动群众。这种“据点”由三至五个政治见解相同的进步分子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但不用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名称,也没有成文的章程,平时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在群众中行动,由地下党员秘密地同他们取得联系。这就使得“据点”能够完全溶入群众之中,不显露任何痕迹地发挥其引导群众的作用,以防止受到国民党特务组织的迫害和打击。

南方局对于党内教育抓得很紧,不断地通过举办培训班或整风等形式坚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革命气节和秘密工作原则教育。在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对中共和其他进步势力施行高压的态势下,为了建设坚强的战斗的党组织,周恩来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七个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要使当时战斗在西南国统区的“五千党员成为隐蔽的,坚强得力的,与群众有联系并善于影响和推动群众的干部”;“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之“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成为群众的党”;“要做到凡有群众的地方一定要进去工作”,”去实现党的抗战、民主、进步的方针”;“要善于使上层工作与下层工相配合,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配合,公开宣传和秘密宣传相配合,党外的联系和党内的联系相配合,但配合不是暴露”。周恩来认为,只有这种坚强战斗的党组织,才能“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才能够做到“时机一到,立即可以起来战斗”。[3](109~111)周恩来对党的各级领导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在一个专门报告里,从领导者应当具备的立场、领导者与领导机关、什么是正确的领导、领导者的任务、领导群众和结交朋友、领导艺术、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等八个方面对“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他特别强调:“党的立场就是领导干部的立场”,而且指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确定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要有坚持原则精神,要相信群众力量,要有学习精神,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要有高度的纪律性”。周恩来特别反对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他倡导的领导方式是:“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决不是命令。”“领导群众和结交朋友,领导者自己要起模范作用。”[3](128~131)为了带头加强自我党性修养。周恩来特意拟定了一个《我的修养要则》并公布出来[4],请同志们给予督促。为了适应统战工作的需要,结交朋友成了南方局干部和广大党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南方局要求党的干部和一般党员在同国统区三教九流的各种人物接触时,一定如同“六月风荷”那样,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5],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高尚品格。正是由于以周恩来为主要领导人的南方局创造性的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国统区的各级党组织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战斗力,从而经受了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抗战胜利后,战斗在西南大后方的共产党员,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之后,像革命的火种一样传播开来,他们紧密联系并发动人民群众,紧密配合正在胜利进行的人民解放战争,开辟了国统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这一埋葬蒋介石集团反动政权的第二条战线。

以上是对南方局在国统区创造性开展党的建设工作的简要论述,当时没有红岩精神这个提法。然而南方局在党的建设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贯穿革命精神教育,当时南方局是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革命精神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武装起来。这种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革命精神,就是现在所说的红岩精神。

二、创造性地进行党的建设,培养大批革命精英是南方局卓越的历史贡献之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主要领导人的南方局之所以能够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引下,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国统区艰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开创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有力地配合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推进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建立了在一定意义上奠定新中国政治格局的巨大历史功绩,这与南方局所进行的国统区党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南方局在国统区的全部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进行党的建设的实践中缔造了红岩精神,又用这种革命精神武装了国统区的党组织,这就使国统区党组织在任何艰难险恶的环境下都焕发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并推动这些党组织光荣的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创造性地运用红岩精神进行国统区党的建设,是南方局卓越的历史贡献之一。这一贡献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南方局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精英人才。南方局培养的这批精英人才,在全国解放后,同武装斗争战场各解放区涌现的各路精英人才汇合在一起,构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管理干部的主干。

中共著名的理论家胡乔木在评价南方局的历史贡献时曾指出:“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6]这个论述中就包括了南方局时期已经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国家管理干部储备的含义。英国传记作者迪克·威尔逊在叙述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工作时的历史贡献时对这个问题也有过很精到的评述,他说:“在重庆的那些年中,周创立了一个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以及1949年后成为北京传播工具的编辑机构的核心。”“他同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员建立了联系,这些人后来都投向1949年成立的人民共和国,填补了共产党在管理界、教育界和商业界的许多空白。”周帮重庆的许多政治小团体“组织起一个傾向共产党的联盟。他们很多人在共和国早年颇有作为”。[7](49)南方局培养的干部,除了党内人士外,还有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科技和外交等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科技人才。

新中国建立后,无论是中央党政机关或是地方各级党政部门,无论是在国内各条战线或是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领域,都有许许多多的原南方局党员在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担负着领导职务,甚至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干部。他们都保持着南方局时期的那种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经受住了革命胜利后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各种考验,为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总体上来说,从南方局输送到各个岗位上的干部是人民信赖的好干部。迄今为止,人们尚没有发现在现职岗位上原南方局的重要干部出现过重大违反党纪国法的问题。许多原南方局的干部和党员陆续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便积极地参与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会领导下的的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的工作,在搜集、整理南方局历史资料,为开创南方局历史研究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孔原同志为首的原南方局老同志的多年的艰苦努力,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辑出版了数百万字的《南方局党史资料》系列丛书,此外还撰写了大批有关南方局党史的论著,这是南方局党史研究领域的第一批重大成果,由此奠定了南方局历史研究的坚实基础,开拓了中共党史学科南方局史研究的新的学科领域。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的工作任务胜利完成后,以宋平同志为首的许多南方局老同志继续热情鼓励、支持并多次亲自到重庆来具体指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一书的编写,多次对《千秋红岩》基本陈列大纲作出重要指示,使南方局历史的研究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不断有新的发展。至于弘扬红岩精神这个问题,也是由以原南方局领导人邓颖超为代表的南方局老同志们最先提出来的。1985年秋,邓颖超同志亲自在红岩纪念馆写了“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的题词。在此前后,童小鹏等许多原南方局老同志回红岩,先后多次地写了有关弘扬红岩精神的题词。弘扬红岩精神这个问题,由此引起全党全国人民关注。自1991年4月至2002年5月的十一年间,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多次来重庆视察,通过题词和讲话三次发出弘扬红岩精神的号召。中共重庆市委在1996年召开的7届6次全委会扩大会议上作出了有关弘扬红岩精神的决议,在全市掀起了弘扬红岩精神的热潮。弘扬红岩精神遂成为全党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这个事实最生动有力地说明,原南方局老同志们一直在践行红岩精神,而且正是他们把红岩精神的火炬传给了共和国的子孙后代。这才是“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啊!

三、南方局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之重要启示

加强党的建设是关系到胜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的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遵循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方针和举措,切实搞好党的建设工作。弘扬红岩精神就是要为加强党的建设服务,使之成为推动党的建设宏伟工程的巨大精神动力之一。

弘扬红岩精神,需要借鉴南方局时期在国统区进行革命工作的历史经验,并从中获取某些启示。

南方局时期有一个突出的历史贡献,就是红岩精神走进了国统区的校园。历史事实表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方局在国统区的高等和中等学校里进行的革命工作是非常出色的,党从国统区的高等与中等学校里培养和发展了大量共产党员与进步的知识分子。正是他们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成了国统区第二条战线骨干力量,正是由于这条战线和人民解放军武装斗争战场相互配合,最终埋葬了国民党蒋家王朝。1951年,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内政部调查局”向其最高领导当局提供了一份有关国共两党长期以来在高等学府进行争夺青年斗争的详细报告。总结了国民党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国统区的“学校成了中共的‘租界’”,“政府地区控制的学校变成了中共的训练场,这样中共便赢得了人心,获得了民众,而这一切是我们难以做到的。中共成了强者,而我们成了弱者,取得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已被证实,它也标志着以后的胜利和失败”。[8]

南方局之所以能够把国统区高等和中等学校变成共产党的革命“训练场”,从莘莘学子中造就了大批革命者,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党组织正确地在学校进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的结果,也是党在国统区高等和中等学校组织和发动群众取得巨大成效的结果;二是在南方局的教育下,国统区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中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大多是品学兼优,关心和紧密联系群众的优秀学生,他们深受师生信赖,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三是当时国统区的广大青年学生之所以集合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旗帜之下,还由于国共两党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形成了以下几个鲜明对比:一是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抗日战场与敌后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而这些敌后根据地绝大多数是国民党军队丢失后,八路军新四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的;而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抗日战场却屡遭失败,直至1943年,全世界各个反法西斯战场已经陆续进入战略性的全面反攻和局部反攻阶段时,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还发生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人们因此把中共看作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民族救星;认为国民党则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令人失望。二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经过民主选举,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政治清明;而国统区则由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特务统治,国民党军警宪特到处横行霸道,人民没有抗日的民主自由。广大青年学生因此感到共产党进步,而国民党则反动倒退。三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虽遭受日伪蒋三重包围封锁,但在经济上自力更生,发动大生产运动,能够自给自足,人民安居乐业;而国统区则贪污腐败盛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经济凋敝,物价飞涨,人民失学失业,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故而把解放区视为“山那边的好地方”,而把国统区看作是一片黑暗。这是国民党失去人心而共产党获得人民拥护的主要社会根源。这就给了人们一个重要的历史启示:只有代表国家民族利益,并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力量才能赢得民心,获得人民的拥护,反之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人民对执政党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今天我们弘扬红岩精神,就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党的十八大宏伟目标而奋斗。党必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执政党日益提高的期望和要求,坚决打破新中国建立之前有些民主人士指出的,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历史轮回的怪圈,领导广大群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实现全国人民共同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的中国梦。

南方局的历史经验还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就是,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实行妖魔化,肆无忌惮丑化共产党的形象并不可怕,而混入党内的投机破坏分子和党内的蜕化变质贪污腐化分子对党的形象的破坏则会给党造成最大的危害。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反动势力就对这个新生事物进行了极其恶毒的诽谤与诋毁,把所谓“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等等恶名强加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肆意将党的形象妖魔化,企图让中国人民把共产党视如“洪水猛兽”,以便将共产党加以扼杀,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直到抗战时期依然如此。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以后,在一个短暂时期内两党关系较为融洽,但不久,两党关系即发生逆转,国民党当局又无端攻击中国共产党“消极抗战”、对敌人“游而不击”、“不打敌人”、“袭击友军”、实行“封建的武装割据”等等,甚至将共产党称之为“异党”、“奸党”,总之是竭力丑化共产党的形象。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发展,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日益信赖和拥戴。抗战时期,人们从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特别是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上逐渐对共产党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从而同情、支持和拥护共产党。这种情况在重庆各阶层人士对待常驻重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的态度上表现得最为生动感人。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所具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他的言行总是给人以亲近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共鸣,所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国统区各阶层人士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航向的灯塔和舵手,从而表现出由衷的崇敬和信赖。国统区的爱国民主人士尤其把周恩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化身,一些曾在国统区同共产党人并肩战斗的爱国民主人士满怀深情地回忆说:“很久以来,我一想到中国共产党,脑子里就出现了周恩来的形象。”[9](155)“我看到周恩来先生,从他身上产生一种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10]诚然,一般来说,党的一份子和整个党不能等同。但是,党的形象是靠它的每一个组成份子共同塑造的,而党的杰出的领袖人物的言行是和党的形象密不可分的。周恩来光辉的革命的一生,作为党的光辉形象的代表。始终像磁石一样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然而,党内极少数不肖分子的贪腐行为和其他违法犯罪行径,却会严重地破坏党的形象,虽然他们只占共产党队伍中极少数,并不代表党的队伍的主流,但是在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这些极少数败类给党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任其泛滥滋长,将会危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从严治党,坚决依法严厉惩治党内的贪腐分子。党的十八大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当今党的建设的主线,是非常正确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所采用且取得的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南方局的历史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人民出版社,2012.

[2]南方局党史资料·党的建设[M].重庆出版社,1990.

[3]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0.

[4]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枞阳南方局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5]黎强.战斗在特殊岗位上[J].南方局党史资料,1987,(1).

[6]胡乔木.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人民出版社,1999.

[7]﹝英﹞迪克·威爾遜.周恩來傳[M].解放军出版社,1989.

[8]胡寇泰(音译).国共两党1937年~1945年在高等学府里的斗争[J].档案史料与研究,1992,(1).

[9](刘仲容先生语),转引自侯外卢.韧的追求[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10]徐盈.周总理和李四光[J].重庆文史资料,第20辑.

猜你喜欢

国统区南方局红岩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毛泽东与红岩精神——从党的建设和群众路线角度所作考察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