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语境下教师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服务意识
2013-04-02李飞
李飞
(赤峰学院学生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论文化自信语境下教师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服务意识
李飞
(赤峰学院学生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高校教师在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提高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意识是时代赋予的职业责任和义务.本文就当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师角色的责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和服务意识进行归类论述,以期对提高教师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有所裨益.
文化自信;教师;学生成长;发展;服务;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的核心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追求教育公平为标志的当今社会,我们主张把师生关系表述为:教师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1 关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
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有关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观念,被非常郑重地提出.这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体系中,有关文化意识的思想已经完全得以确立并确定下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面对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环境,和自身更大的文化发展要求,已经具备了非常清晰的历史、文化意识.我们要以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对这样的文化大势做出更完好的回应.我们更加明确了,要想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文化自信.
2 关于文化自觉的概念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他结合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对这一观念做了深刻阐发.在这一理论构架中,关键的核心点,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它的理论支撑点,就是:“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3 关于文化涵盖的内容
文化的最深层面,是由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和思想精神所构成,是人的精神世界、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观念意识,涉及到人的信仰、信念、审美观等范畴;在制度层面,文化是决定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引导社会正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民族、社会深层精神意志的社会形态和外在风貌,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和指南;在物态层面,文化通过文化产品、思想传播、社会教化等形式,将文化思想成果传播给全社会,为全社会所共享.对于个人而言,文化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是个人的行为准则,是生活态度、知识修养和审美品位;对于群体和社会而言,文化是一种共同约定的精神准则,是群体和社会的聚合要素,是行为指南和规范,是多样性审美趣味的聚合;对于国家民族而言,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精神家园,是社会制度的根基,是整体的国家形象,是审美劳动和文化产品的聚合体.文化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质量和样式,是识别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每个时代都要继承以往时代的文化成就,同时还要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化,为人类文化增添新的成份.我们今天的所有劳动,根本上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使命.
4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建构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已经更为清晰地感受到了全球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5 提倡教师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意识
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先化人而后化物,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世界迅速普及.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众所周知,在WTO中就将教育定义为服务.不仅是服务行业,实际上第一、第二产业等各个领域,无不越来越彰显着服务精神,因为服务精神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内在要求与具体体现.教师为学生成长服务不仅是一个必然的职业要求,还是教育对这个时代应该做出的回答.
二是教育学的内在要求.教育是什么?尽管这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答案,但没有一个答案会否定,教育是一种人格对另一种人格的影响,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滋养,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启迪,所以我们常常说信任培育信任,宽容培育宽容,友爱培养友爱,严格培养严格等.同样,反过来,残忍塑造残忍,狡猾塑造狡猾,谎言塑造谎言等.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小学的早读课上,语文课代表拿把尺子在教室里转来转去,每当教室里有所躁动时,课代表就会在讲台上狠敲几下,然后一本正经地点名训斥一些调皮捣蛋的同学.只要看到这一幕,就可以想象他们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样儿,显然这个语文教师的行为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事实上所有好的教育都必然要求,教师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方便学生学习、方便学生成长”.显然,为学生成长服务这也是教育学的内在要求.
三是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很简单,学生愿意选择某所学校,看重的是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有一份资料,是关于为什么企业会失去顾客的一个调查.调查显示,1%的顾客因病或死亡而离开,3%的顾客搬家,4%的顾客改变了偏好,5%的顾客听从了朋友的劝告,9%的顾客购买了更便宜的服务,10%的顾客习惯性地抱怨,68%的顾客是因为服务者和企业对他们的需求漠不关心.这个调查告诉我们,要想有更多的学生来学校读书,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感觉到教师和学校符合他们的需求,然后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学生与家长最需要什么,当然是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成长服务首先是一种道德实践,其内在要求是与人方便、与成长方便,董仲舒所谓“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所有各个方面的和谐,最为重要的是还要在此基础上解读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无疑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为学生成长服务,教师不仅需要有高超的解读学生的能力,更要有及时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能力.能够针对每一个个别情况深思熟虑地、随机应变地对待每个学生并且能够灵活地应对具体情况与问题,实际就是教育智慧,这当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一旦确立了服务意识,并努力改善服务时,师生关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就会喜欢,家长就会满意,并通过人际关系的改善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动力.
6 为学生成长服务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首先,一个就是对教师心态的挑战.但一旦把教师隐喻为服务员,我们可能就不大高兴.我们从来就是被称为美好而崇高的园丁、蜡烛甚至太阳,而服务员给人的感觉就不那么“伟大”了.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总是认为教师比服务员地位高;二是受当前职业外在社会评价的影响,认为服务员技术含量不高收入低.这样的话总觉得自己太“谦卑”了,例如教师还不大习惯于先向学生问好,更不习惯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歉意,甚至不大愿意倾听学生讲话等等.而在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下,教师服务好不好,还要学生、家长、社会来评价.尽管现在许多行业都采用“服务对象满意度与投诉制”这两招来改进服务,可我们的教师还不习惯这样的改变,甚至有老师认为这是师道尊严的“沦丧”.我们恰恰认为这是更高师道尊严的实践,因为真正师道尊严必定是给受教育者带来能感受得到的益处或者说成长的结果,而非天生的.这一切尤其需要教师自己调整心态.前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米卢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师道尊严就是指,教师能充分调动积极的教育情感和坚定的教育意志,去笃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信念,它以肯定他人与自己的生命及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前提,面对一切问题甚至误解都能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内在力量.其次就是对教育教学能力的挑战.既然是服务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必须满足受欢迎、迅捷、高效的要求.受欢迎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最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受重视、受尊重;迅捷意味着快呈现、快反馈,快速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高效意味着我们要尽量选择教育的最佳路径,设计最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开展能获取最佳效益的教育教学活动,等等.诚如是,我们必须关注自身的每一个细节、完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实现自身的超越,方能.
围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从文化自觉的概念及文化涵盖的内容,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建构和提倡教师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换言之也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每次交往互动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为可怕,教育上的错误就像吃错了药,第一次弄错了,很难借第二次与第三次去补救,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必须审慎地看待每一次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可能最为恰当的是让每一次交往互动变成一次为学生成长的高质量服务行为.
〔1〕张康桥.为什么做教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杨振宁,李政道.学术报告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郭华.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4〕张楚廷.竞技教育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G451
A
1673-260X(2013)03-0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