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湿地研究综述
2013-04-02李建明
李建明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衡水湖湿地研究综述
李建明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衡水湖湿地是华北平原上一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湿地.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湿地生态学者的研究的热点.衡水湖湿地研究可分为:本底调查研究;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研究;生态保护研究;旅游开发研究4个方面.综述了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研究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1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衡水湖湿地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市境内. 2000年7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0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内陆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华北平原上第一个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 自然概况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衡水市的桃城区与冀州市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7′50″~115°42′51″、北纬37°31′40″~37°41′56″之间,总面积187.87km2,其中核心区58.16km2,缓冲区48.65km2,实验区81.06km2.衡水湖区又分为东湖与西湖两部分,东湖水面开阔,碧波千顷,水天一色,平均水深3~4m.西湖地势较高,主要由沼泽、滩地和众多不连续的坑塘组成,景色多变,动植物资源丰富.
衡水湖湿地属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周边河流属海河流域的子牙河水系,具有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生境.气候以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为主要特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年日照时数为2642.8h,年降雨量518.9mm,年平均蒸发量2201.9mm,优越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1.2 生态系统的稀有性、典型性与代表性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北温带的华北平原腹地,由于本区降水量少等气候原因,华北平原是我国湿地发育贫乏区,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拥有水域、草甸、沼泽、林地、滩涂等多种生境,具有很强的稀有性、典型性与代表性,是众多珍稀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及资源补给站,具有重要的区域生态意义.衡水湖湿地是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的特殊湿地类型,周围村庄环绕,人口密集毗邻城市,是探索华北平原湿地保护与发展的“试验场”.
1.3 生物多样性丰富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尤其是数百万只候鸟南北迁徙的密集交汇区,已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就有310多种,其中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等7种属国家Ⅰ级保护的鸟类,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等46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鸟类,还有多种国际协定或公约的保护物种.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温带成分为主,并具有相当数量的热带、亚热带亲缘属[1].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也很丰富,区内发现被子植物75科239属382种,分别占河北区系被子植物137科810属2514种的54.74%、29.50%和15.19%.水生植物更是多达15科27属37种.
2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研究类型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自成立以来,一直就是国内外广大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有关衡水湖的论文数量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
2.1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研究
实现保护区内各种资源的有效保护是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而摸清家底则是进行监测、确立保护对策的基础.
2005年郑云翔[2]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进行了调查,记录了高等植物种类72科210属321种,并发现了中国新记录外来植物黄顶菊. 2005—2006年牛玉璐等[3]对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藻类植物进行了普查,发现区内藻类植物共有9门、11纲、22目、31科、59属、11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4种生态类群和8个常见藻类群落,主要类群中以绿藻门最多,共计49种,占保护区藻类总种数的41.2%;其次是硅藻门,31种(含1变种)占26.1%;再次是蓝藻门,22种(含1个变型)占18.5%.韩九皋等[4-6]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衡水湖水生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鉴定出鱼类34种,隶属于7目13科32属.鲤、草鱼、鲫、尼罗罗非鱼、鲶、鳙、鳜、黄鳝、乌鳢、黄颡鱼、鲢、泥鳅、红鳍鲌等12种鱼是衡水湖的主要优势种群;衡水湖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22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4科4属7种,爬行动物2目5科10属15种.
2007—2008年,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衡水湖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编目工作,基本摸清保护区内的各种生物资源的现状.不仅发现了一些保护区内以前未有记录的新物种,还拍摄到了濒危鸟类震旦鸭雀的繁殖过程,填补了国内空白,出版了《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7]一书.调查显示区内发现植物75科239属382种,其中水生植物15科27属37种,已鉴定的昆虫有15目102科416种;鱼类8目14科34种,以鲤科为主;两栖爬行类3目8科17种;鸟类17目48科310种;哺乳类5目10科20种,区内还有浮游动物174种,底栖动物23种.这是比较权威的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统计数字.应该说由于调查的时间、方式、时间跨度、偶然性等原因,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正常的.
在生物个体研究层面,马惠钦[8]对衡水湖穴石蜈蚣属进行了初步研究;武大勇等[9]对衡水湖湿地园林树木臭椿沟眶象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芦站根等[10]对衡水湖黄顶菊的入侵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等等.
牛玉璐等[11]与郑云翔[12]对衡水湖湿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衡水湖湿地植物群落可分为水生植物群落组、湿地滩涂植物群落组和陆生植物群落组.水生植物群落组主要包括芦苇群落、香蒲群落、眼子菜群落和大茨菜群落等等.
2.2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研究
卫立冬等[13-15]根据衡水湖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总体规划、生态环境监测资料等,对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进行了研究.初步估算出衡水湖生态系统的综合价值为45.25亿元,其中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为0.53亿元,调节功能为41.58亿元,文化功能为1.96亿元,支持功能为1.18亿元,并且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由于基础资料获得的局限性,该研究的结果比实际要偏低,但这个数据依然清楚地说明了衡水湖湿地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可见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
2.3 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研究
石宝军等[16]对衡水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惊醒了研究,认为:衡水湖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湿地污染较严重,由于水源短缺,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人工养殖影响污染水体,已造成了生态环境退化.研究表明:通过完善规划体系,落实保护开发措施,实施生态补水,合理开发利用衡水湖生态旅游,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刘志华等[17]认为,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是: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加强保护衡水湖的高校合作研究;拓宽资金渠道等.
水质保护是衡水湖湿地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李秀莹等人[18]对2001—2005年间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得出:衡水湖水质为Ⅳ类或Ⅴ类.翟玉荣[19]对2004—2008年的水质监测分析结果为Ⅲ类,可见,衡水湖湿地的水资源呈逐渐好转趋势,还应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争取使水质达到Ⅱ水平.
水质的质量与挺水植物——香蒲与芦苇等有一定关系,孙焕顷等人[20-22]研究了不同时空香蒲与水质的关系得出:香蒲群落能显著地吸收水中的营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冬季及时收割能有效降低来年的水质富营养化.这与魏淑珍对芦苇与水质的关系的研究相一致[23].
2.4 旅游开发研究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旅游价值.衡水湖湿地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旅游为支撑,建立良性循环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衡水湖蕴藏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衡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的滨湖园林城市.构建以衡水湖为灵魂、以市区为依托的衡、冀、枣大城市的发展框架;完成衡水湖生态旅游规划;逐步完成衡水湖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对衡水湖旅游区的规范管理[25].衡水湖的旅游开发必须走绿色开发模式[26].
在景观恢复技术层面,白丽荣[27]根据衡水湖湖滨带生态和景观功能定位与植物的生态特性筛选了39种乡土植物、野生观赏植物、园林栽培植物进行了引种试种,效果显著.路培[28]也筛选出衡水湖地区现有禾本科、莎草科、香蒲科等主要野生观赏草种质资源10余种,它们在衡水湖湖滨带绿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9月22日第一届环衡水湖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衡水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了解与关注,为今后衡水湖的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衡水湖湿地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自从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有关衡水湖的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展,深度也日趋深化,华北平原的这颗璀璨明珠得到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是衡水湖的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尚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1)研究不够系统、缺乏规划.多数研究是单人游泳的个人行为,缺乏政府部门的统筹与规划,难以形成研究的合力;(2)经费投入不足、研究不够深入.由于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规划,个人的精力财力物力又难以保证,致使研究难以持久深入,急功近利现象比较普遍,重复研究也就在所难免;(3)研究成果难以被决策部门采纳.有些研究难以被有过部门认知与认同,一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转化成具体的制度或生产力.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制定研究规划、统筹研究经费、组织协调研究机构与人员,把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引向深入,为衡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衡水市建立成“北方湖城”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使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颗明珠放出璀璨的光芒.——
〔1〕贺士元.河北植物志:第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36-37.
〔2〕郑云翔.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名录[J].衡水学院学报,2006,8(1):79-83.
〔3〕牛玉璐,郑云翔,赵建成.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资源初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30(3):336-342.
〔4〕韩九皋.衡水湖鱼类资源调查[J].水利渔业, 2007,27(6):68-70.
〔5〕韩九皋.河北衡水湖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及保护[J].四川动物,2007,26(2):356-358.
〔6〕韩九皋,马惠钦,王洪江.衡水湖水生动物多样性研究初报[J].衡水学院学报2006,8(1):75-78.
〔7〕蒋志刚.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8〕马惠钦.衡水湖穴石蜈蚣属的初步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1):1-4.
〔9〕武大勇,张勋,安海龙,等.衡水湖湿地园林树木臭椿沟眶象发生状况调查[J].衡水学院学报, 2011,13(1):1-3.
〔10〕芦站根,崔兴国,蒋文静.衡水湖黄顶菊的入侵情况的初步调查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6,8 (1):69-71.
〔11〕牛玉璐,白丽荣.衡水湖湿地被子植物多样性及群落初步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1):48-51.
〔12〕郑云翔.衡水湖湿地植物群落初探[J].衡水学院学报,2005,7(1):21-22.
〔13〕卫立冬.衡水湖生态系统综合价值的定量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4):33-36.
〔14〕卫立冬,卢瑞玲.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价值估算[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1):66-68.
〔15〕卫立冬,卢瑞玲.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的价值估算[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4):75-77.
〔16〕石宝军,李兴光.衡水湖湿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1):5-7.
〔17〕刘志华,李建明,时丽冉,等.衡水湖湿地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1):8-10.
〔18〕李秀莹,张新潮,王永亮.衡水湖湿地水质状况变化分析及保护措施[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 (4):70-74.
〔19〕翟玉荣.衡水湖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1):69-71.
〔20〕孙焕顷,范玉贞,韩九皋,等.衡水湖香蒲群落调查及其对水质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7,9 (1):38-40.
〔21〕白丽荣,孙焕顷.不同水域香蒲对衡水湖水质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4):73-74.
〔22〕孙焕顷,白丽荣.不同时期香蒲对衡水湖水质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1):63-65.
〔23〕魏淑珍.芦苇对衡水湖水质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1):71-73.
〔24〕邓晓梅,秦岩,冉圣宏,等.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5-50.
〔25〕闫丽琴,吴浩,马为.打造衡水湖生态旅游品牌构建和谐滨湖园林城市[J].衡水学院学报, 2006,8(2):13-14.
〔26〕常慧宁,付亚菲,潘文婧.衡水湖湿地绿色开发模式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4):1-3.
〔27〕课题组.衡水湖湖滨带植被恢复及植物景观规划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1):66-70.
〔28〕路培.观赏草在衡水湖湖滨带的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1):4-6.
X37
A
1673-260X(2013)03-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