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砖雕的制作技艺与发展现状

2013-04-02吴建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砖雕徽州技艺

吴建安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徽州砖雕的制作技艺与发展现状

吴建安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徽州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徽州砖雕工艺在传承和创作上呈现出活力,在歙县、黟县等地已有不少工场,致力于砖雕的生产和开发,徽州砖雕主要有用于古建筑的维护及仿古建筑的建设,在砖雕工艺品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发展.民间技艺在与科研院校的相互合作中,扩大了影响,培养了专业力量,必然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徽州砖雕;非遗;技艺;工艺品

在非物资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作为徽州艺术代表之一的徽州砖雕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其发展和保护也成为重要的课题,可喜的是相关管理部门以意识到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非遗的保护中不遗余力.同时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院校等相关科研、教育机构的参与,并随着教育的推广,扩大了影响,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及对砖雕艺术的开拓创新都至关重要.

1 徽州砖雕概述

作为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竹雕)之一的砖雕,在徽州有悠久的制作历史,“徽州砖雕源于宋代.明代尚古朴,以浮雕、单层次为主.清代趋向多层次透雕,技艺精细,用料多为水磨青砖.”[1]156也有认为砖雕艺术始于明代,由窑匠鲍四首创.徽州砖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当然与明清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现在已作为徽州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保护和重视,是最早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民间工艺之一.砖雕的遗存在徽州广泛存在,徽州的三区四县,甚至是一些边远山村都能看到精致的砖雕,尤其是黟县、歙县、及江西的婺源等旅游胜地,精品较多,保护较好.它作为明清建筑的重要装饰物和构件,随着对明清建筑保护的加强也得到相应的维护和保存.作为徽州建筑装饰的亮点,它往往用在门罩、花窗、檐饰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民居、祠堂等建筑显得精致华丽,气势不凡.砖雕所刻的内容与徽州木雕、石雕等内容有相通之处,有人物、动植物、建筑、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吉祥图案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技艺上也出神入化,巧夺天工,或简洁大方,或繁缛精细,或写实,或表现,令人惊叹.徽州砖雕在不同时期风格各异,“明代幼稚粗犷,金石味和装饰味很强;清代细巧精美,逼真度大大增强,技术难度很高,从远景到近景,最多的有九个层面,足称玲珑剔透.”[2]307

随着时代的发展,徽州砖雕的制作和传承人虽然已不像过去那样众多,但传承技艺并没有流失,反而随着徽州现代社会经济、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据了解徽州近几年来,从事徽州砖雕制作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在黟县、歙县等地出现了一批具有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他们开设工场、作坊,创办公司,传承和发展了徽州砖雕,使古老的砖雕工艺得以焕发活力.它们的作品广泛的运用与古建筑的维修及新徽派建筑的装饰中,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有些作为砖雕传承人的工艺师,作品具有教高的收藏价值,这些都为砖雕工艺在现代的繁荣打下了基础.随着非遗项目逐渐为人们熟知和重视,随着非遗保护政策的出台,砖雕工艺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在徽州各级各类学校里,尤其以职校和高校为牵头,也开始成立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并与徽州民间工艺师合作,来共同推动砖雕艺术的繁荣,并以此来促进徽州当地经济和旅游的发展,这是一项造福后代的事业.

2 徽州砖雕的制作技艺

蓝先琳在《民间砖雕》一书中说:“砖雕是砖的艺术.砖有黏土胚料经高温烧制而成,有耐磨、耐湿、易于雕琢的特点,由于原料和烧制方法不同,又有青砖、红砖和花砖之分.工艺是形成砖雕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民间砖雕基本沿袭明、清的做法,主要工艺有烧活、搕活、凿活、堆活等.”[3]7徽州砖雕的古老制作技艺现已无法准确考据,但这并不影响砖雕的时代传承,相信随着时代的不同,制作工艺上必然有发展和创新,跟全国各地发砖雕制作比较,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区别,而且徽州各地可能在制作上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使用的原料、制作的工具,制作技艺等等都可能不太相同.因为作为砖雕的制作,还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每个地方并不一样,再者使用的原材料比如砖泥的性质、砖料的烧制也不一定相同.砖泥质地多样,但多取自当田地,山地,河床等特定土层.泥土有带红色的,也有偏黄的,一般泥土杂质较少,有粘性.尽管原料可能不同,制作工具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在制作手法及工艺、效果上又基本相同.以黟县的砖雕制作为例,黟县的砖雕在近几年发展较快,由于旅游经济及广泛的社会需求使得砖雕从业者又开始增加.在黟县城关及西递、宏村、屏山等地都有相应的作坊和工场.有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表明发展态势很好.以屏山为例,当地至少有四、五家做砖雕的作坊.砖雕工艺首先涉及到砖泥的淘洗、制作工序,过去落后的泥料制备比较麻烦,需要选泥,捣练、淘洗、沉淀等多道工序,完全手工操作,出泥量有限.现在随着制砖技术的改进,练泥这一步使用练泥机器即可完成.这种练泥机一般是为制砖使用的,产出的泥料也经过反复加工,虽然有的还是不如手工操作的泥料精细,但完全能达到制作砖雕的要求,因为从砖雕的风格来看,主要还是以简洁、概括的造型为主,这是泥料的的特性决定的,大多数作品不可能像木雕、石雕那般精细.因为烧制成的青砖料质地较脆、不易细刻.其某些所谓精细的风格也只是相对而言,比如人物众多,层次丰富.大多数以概括、简练、粗狂的风格为主.制作的步骤上,大体可分为干刻和湿刻两种,干刻使用较多,即先烧制成砖料,再刻制,刻制的步骤是先构思草图,并复制于砖料上,先刻出大形,再根据设计好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细节刻画,最后还有修整,打磨,接合等工序.

湿刻也是一种制作方法,与干刻不同的是,湿刻用淘洗过的软泥先制成干湿适度的泥版,泥板厚度和宽度则根据需要制作,还要考虑到泥料干后的缩水后的大小.小型砖雕泥板较薄,层次也较少,一、二个层次的普通砖的厚度就可以了,砖雕所刻层数最多的有多达8、9层的,大的砖雕,层次较多的则厚度较大,一般厚度达八到十厘米不等,有的可达十五厘米以上,最深刻下去,最薄处可剩几毫米.大型砖雕往往要分割成几块,以防止烧制时裂开.湿刻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许多为刻工自制,只要好用就行.

后面的刻制步骤与干刻步骤相当,只是湿刻时泥料较软时容易变形,但好处是未干时,前期刻坏了容易补上,不像干刻,刻坏了只好最后用特制的粉末甚至是胶或水泥沾上了,因此干刻技艺性更强,要求刻工技术下刀要狠和准,尽管刻工较湿刻难,但刀味更明显.而湿刻工艺可塑性较大,前期有的刻工把雕刻和塑造(堆塑)结合在一起进行,加法和减法基本并行使用,随着泥料渐干,雕刻也过渡到细节的刻画,刀味较柔和,整个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污染小于干刻.干刻的工匠往往在初期工作中要借助现代机械如电摩进行加工,以加快进度和减少体力支出,但使用电动工具产生的风尘大,环境污染较严重.

湿刻好的砖雕,必须阴干,才入窑烧制,烧制几乎一律用当地的砖窑,要烧成较好的砖雕,颜色、质地都很重要,以青灰色为基本色,色质均匀,望去如黟县青石般,硬度相当,太脆、太松则不牢固.烧窑往往是经验丰富的窑工,知道烧到什么温度,一般一千度以下为红,一千度以上基本为青灰色,工人称不用煤、柴而用木屑烧,发火较快,什么时候加水都有讲究,洒水很关键,如不均匀,砖雕或开裂或色彩不均匀.烧制过程要持续多天才能完成.从装窑、烧制、加水冷却到开窑,有时要十几天,光烧就要五、六天,因为砖雕数量较少,往往是加在烧青砖的窑里同时烧制,据工人说,像三十厘米乘一百厘米左右的砖雕,烧制费在几百元左右,泥料过去一拖拉机也仅数百元.

砖雕的形式以浅浮雕和深浮雕为主,但也有几乎为圆雕的形式,比如做一些瑞兽、如狮、虎、鳌鱼、龙、及用于屋脊上的脊兽,则几乎为圆雕,制作大多是通过分段、模制,再接合而成,有的纯为手工制作,为使之牢固和便于安装在门头上或屋脊上,往往要配以底板、就像陶艺制作马时,以平板加固四肢一样.砖雕的模制技艺也被广泛运用,这在砖雕的产业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用于翻制的种模有用水泥制的,也有木质的.显然大部分模具的制作还没有借鉴新材料的使用,比如高强度石膏和树脂材料.

3 徽州砖雕的发展现状

由于徽州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砖雕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据统计徽州砖雕制作的作坊、工场至少有十几家.它们制作的砖雕工艺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的民间刻工技艺精良,品味也较高,所做砖雕有独特构思,如徽州区名家方新中为徽州砖雕传承人,具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刻工虽技术成熟,但缺少创造力,作品往往以模古为能事,还谈不上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砖雕在徽州运用广泛,大量古建筑需要维护和翻新,甚至重建,离不开这些装饰砖雕.一些仿古的酒楼,宾馆、民居、公共建筑都要大量的砖雕装饰.比如徽文化博物馆、休宁县状元博物馆的外墙砖雕装饰颇有代表性.由于徽文化的影响力及旅游信息的广泛交流、传播,砖雕工艺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扩大了影响力,徽州以外许多工程负责人也慕名而来,请徽州砖雕工匠协助完成相关工程.这给徽州砖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局面.由于砖雕的制作成本较低,而利润比较丰厚,所以吸引了一批能工巧匠.“砖雕的实际运用范围正日益扩大.除了古典是园林的屋面的门楼、门罩、回廊的窗、景门上的门楣、漏窗间的嵌画、屏风墙角花以及水榭、阁、厅事、亭台等处,都可根据适当部位,灵活设计,收到装饰美的艺术效果.”[4]从砖雕目前的发展来看,砖雕还主要是作为建筑装饰构件而被大量复制和制作,那种作为高档艺术品或工艺品被开发的则不多,因为这对砖雕制作者的个人修养要求较高,从徽州旅游工艺品市场来看,独立开发砖雕工艺品也非常少,往往形式古典,内容无新意,更别说能满足当代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了.为此,个人认为砖雕艺术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发展创新,专业的艺术家包括一些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不断充实进来,和民间工艺师们一道,相互借鉴,提高,共同探索砖雕艺术的发展模式,才是砖雕未来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可喜的是,现在许多学校以意识到这一点,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专业设置,增加一些徽州民间工艺课程,强调培养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把民间工艺师请进校园进行交流讲学,不但会提高学校专业的地方特色性,应用型特色,也会极大地推动徽州旅游经济和徽州工艺美术的发展.

〔1〕鲍义来.徽州文化全书·徽州工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季家宏.黄山旅游文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

〔3〕蓝先琳.民间砖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宋子龙,马世云.徽州砖雕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0.

J314

A

1673-260X(2013)03-0035-02

2011年度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2011sk792)

猜你喜欢

砖雕徽州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徽州绿荫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