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协商政治的民主性

2013-04-02徐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政治

徐震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论我国协商政治的民主性

徐震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我国协商政治的民主性不容置疑,但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论证。从传统政治和现代政治的关系看,我国协商政治实质上就是现代政治。从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发展历程看,我国协商政治实质上就是现代民主政治。从政治本质的角度看,我国协商政治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要深刻把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看到协商政治的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和实践性,促进我国协商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政治哲学;协商政治;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问题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

我国协商政治的民主性本来不需要讨论,但现在逐渐变成了必须要面对的大问题,因为在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中,对我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有一种看法逐渐流行开来,即认为我们的政治不是民主政治,不具有民主性,有的甚至认为是专制的,更极端者甚至把与当代西方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统称为非民主的。这一类看法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十分流行,通过各种传统的、非传统的媒介传播。这类思想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造成对我们现实政治的误判,对我们进一步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选择产生了不良影响。以此为思考前提,一部分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对我们的政治改革指手画脚,提出各种改革路线图。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西方的各种各样的选举活动瞬间传遍世界,举世瞩目,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有的人甚至宣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选举,是我们最好的政治改革的标本。西方一部分人也以自己的所谓民主样板为自豪,借机向全球推行西方价值观,占领着政治道义上的制高点。

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充分展示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进一步推动我们的改革走向深入,旗帜鲜明地走自己的道路。本文认为,理论研究者不能仅有学术自信,尤其是政治理论研究者的学术自信必须要建构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特别要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也要建立在全部的人类政治理论和实践上,尤其要以近现代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的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逻辑为前提,方可为中国进一步的政治改革提出有益的思考和见解。当然,这是一个宏大的理论研究课题,包括很多方面内容。而本文据此力图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在学理上如何理解我国协商政治的民主性?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直接关系到理解现实政治的规范标准问题,关系到如何分析理解那些对现实政治的非议和攻击,以及对进一步政治改革的原则和定性问题,也必然涉及到对现实政治的定性问题。

本文所指的协商政治是广义的,包括而不是特指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是从整体上指称我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性。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日益成熟完善,每个环节都具有鲜明的竞争性,比如,候选人的产生,竞选过程,投票,每一个法案的提出、审查、讨论、表决,政党轮流执政等,可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当今的西方民主政治。而我国的政治生态却展示出另外一种情景,一切重大问题和政治活动,缺少这种竞争性,体现鲜明的政治生活和谐性,从而具有鲜明的协商性。所以,本文把这两种政治差异区别为竞争性政治和协商性政治,而我国的政治制度就是典型的协商政治。而当今对我国政治的争议的核心在于,协商政治属于民主政治吗?

二、从传统政治和现代政治的关系看,我国协商政治实质上就是现代政治

自从西方启蒙运动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这个过程首先发端于西方,在西方的引领和影响下,逐步向全世界扩展,这个潮流必然也在逐步改变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非西方的国家和地区不管出于自愿选择或被迫选择,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在了现代社会的道路上。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有着重大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而政治方面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政治角度看,一般把传统社会称为以君权为中心的专制社会,现代社会是以民权为中心的民主社会,而专制政治和民主政治则是两种类型社会的政治特性的集中体现。那么,作为传统政治的专制政治和作为现代政治的民主政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传统政治和现代政治之间的内在的关联性。所谓现代政治必然是传统政治的延续和继承,比如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运行机制的延续和继承、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理念的延续和继承等。传统的政治理论必然会影响到现代的政治理论,传统的政治实践必然会影响到现代的政治实践。社会的发展和演进是一个有着内在复杂性和规律性的整体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政治的发展和演进与经济、文化等演进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使得现代政治不可能摆脱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而孤立发展或单独演进。所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现代政治带有明显的传统政治的印记。

其次,现代政治是对传统政治的反思、发展和超越。传统政治是建立在传统社会的整体性的基础之上的,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必然要构建和确立新的现代政治,这种现代政治一定是通过对传统社会、尤其是传统政治的反思,进而达到发展和超越。这种反思、发展和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宇宙观上,神学政治和人学政治的对立。传统政治崇尚神学政治,建立以神学至上的政治哲学,国家、君王、臣民乃至一切社会秩序,都是神的意志体现,神的至高无上性确保了现实政治的权威性;现代政治发现了人,树立了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政治的合法性源于人的契约和认可,任何权力都是需要在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授权下才能获得最后的合法性和权威,否则,现实的秩序和权力都是非法的。在政治目的上,传统政治强调最终要服务于神,服从神,彰显神的意志和伟大;而现代政治则强调政治最终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服从于人,只有以人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才有价值和意义。在政治文化上,传统政治宣扬君权神授、原罪论、血统论、等级论等理论是至上的;而现代政治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平等、博爱等是神圣不可怀疑的。

所以,传统政治必然是以专制为特征的政治,突出以君主或少数人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维护,不同的自然血统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和政治地位,法律最后服从于少数人的意志;而现代政治必然是以民主为特征的政治,任何具有自然和现实差异背景的人不再具有特殊的政治价值和意义。

自1840年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由于自身内在的深刻危机和矛盾,又遭遇西方所谓现代文明,受到外部的强烈影响,在一次又一次的中外对抗和互动交流中,传统社会一步步从整体上瓦解和崩塌,传统政治也在我国走向现代社会中一步步地从理论上失去话语权,从实践上消亡。1840年以来,西风东渐,现代政治理念逐步被国人了解、思索和接受,现代政治也被国人所实践和追求着,中国成了各种各样西方现代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跑马场。我国千百年来天经地义的政治哲学遭到了彻底摧毁,没有人再相信所谓君权神授、奉天承运之类的鬼话,等级制、血统论等也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政治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和专利;相反,政治归根结底是“现实人的政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是政治的核心和最高原则,现实的人不因财产、家庭背景、民族、知识等具体方面的差异导致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的差异,政治正是要消除上述因素造成的差异,从而构建一个理想中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属人的世界。我们看到,一部中国近代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中国人从传统政治转向现代政治的历史,从维新变法到清廷立宪,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北伐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是实践现代政治理念的追求史。由于现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国对现代政治的理解和实践呈现出差异和对立,以及急剧的变动性。现代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无论在西方和我国怎样差异和复杂,其基本原则和核心问题是一致的,体现了现代政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以此观之,我国的协商政治实质上就是现代政治。我国现实的协商政治是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自身的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当然产物,是在我国走向现代社会、否定传统政治过程中形成的,绝不是偶然的产物。它建立在对我国和世界政治总体趋势把握的基础之上,有着深厚的经济政治文化土壤,也有法律保障。我国协商政治在政治价值理念和政治运作形式上,充分体现了现代政治的核心和原则,强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治哲学中“人”和“民”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法治,任何权力的合法来源在于人民,政治目的最终在于保障人民的幸福、自由和安康。所以,我国的协商政治虽然在具体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运作上不同于西方,但实质上在遵循和实践着现代政治的原则和理念。如果把西方形态各异的现代政治具体形式统称为民主政治的话,显然,我国的协商政治在实质上完全体现了现代政治的本质,不能因为地区或实现形式等不同来否定其民主性。

三、从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发展历程看,我国协商政治实质上就是现代民主政治

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可以把民主政治分为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两大类。我们知道,西方的现代政治主要表现为民主政治,而西方的现代民主政治则是对西方自身政治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西方古代政治遗产中最重要、最宝贵的就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民主政治。这两种民主政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两种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不同。古代民主政治产生于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现代民主政治产生和形成于全球化背景的现代社会。人类社会实践是在不断发展的,古代民主政治只是与当时的人类实践相适应的产物。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古代社会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必然产生民主最初形式。无论物质交往还是精神交往,无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还是简单商品经济,传统社会的政治活动都必然限制在相对狭小和封闭的社会范围、自然范围内,而古希腊古罗马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导致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和演进的独特性。现代社会是随着人类的实践扩展逐步形成的。随着西方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原来一个个相对封闭在世界岛中的不同文明,不可能再沿着原来自己的轨道发展了,从此人类社会走进了全球化时代,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现代社会是发端于西方,然后逐步扩展到全球的整体性演进和改变过程。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是不同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种族等全方位、多领域的激烈碰撞、交流、改造的过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南方还是北方,任何国家、民族都被卷入到这样的洪流和大趋势中。现代民主政治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基础和背景下,形成于西方,发展向世界。

第二,两种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不同。古代民主政治以虚幻的神学哲学为基础,现代民主政治则以人的理性为基础。传统社会中,宗教和神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统政治离不开宗教神学的支持。古代民主政治同样依赖神学,在古代民主政治哲学中,神学是不可缺少的核心支柱。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都是通过把神学哲学化和哲学神学化来寻找民主政治的权威和合法性,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现实上是公民的,最终是神学的。现代民主政治在确立过程中,从远离神到抛弃神,从发现人到崇拜人,政治哲学也实现了从虚幻的神学到人的理性至上的理论变迁。人抛弃了神赋予的神圣的精神家园后,只有实现现实的自由和幸福才具有终极意义,政治也从追求超现实的神秘天国回到了人间。人的理性由于有至上性,当然也给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终极保证,所以,人的理性不仅给自然立法,同样也可以给社会以及自己立法,民主政治从而获得了自以为是的哲学基础。

第三,两种民主政治的主体不同。古代民主政治的主体只是国家中的少部分人,现代民主政治的主体则是全体公民。由于古代民主政治首先把现实中的人按照民族、种族、血统、身份、财产等差异进行政治上的区分,因此,在民主政治的主体上是不认可人人生而平等从而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事实是,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民主的主体只是少数人,这是合理合法的。古代民主政治的主体始终是部分人,这部分人就是上述差异中的特殊地位的人群,差异是政治权力和权利的基础和前提;而现代民主政治超越了这些差异,突出差异不是享受政治特权的前提和条件。相反,民主政治就是要消灭这些差异,而政治权利和权力不能因此受到限制,民主政治正是消除差异的途径和手段,民主的主体扩展到全体人。显然,在上述的两种民主政治中,国民和公民的外延是不同的。

第四,两种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不同。古代民主政治主要体现为直接民主,现代民主政治主要体现为间接民主。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城邦国家密切关联,城邦国家一般地域狭小,而且享受民主只是国家中的部分人,国家结构简单,政治影响和传播方式受到文化和发展水平的限制,直接民主成为其主要特征。古罗马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地域面积扩大了,民主政治的主体没有重大变化。古代民主政治主要体现为直接民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其主要任务和生活重心。现代社会下的民主政治体现为间接民主是有着深刻原因的。现代社会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国家结构日益复杂,公民利益表达公开化和合法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政治的利益属性日益明显,政治生活的专业化和精英化日益明显,这些因素是现代政治间接化的根本原因。

自十九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全面而深刻的碰撞和交往,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历史大潮中,民主政治已经成为中国适应挑战掌握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唯一政治选项。我国的协商政治既是对自己的传统政治的历史超越,更是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播和影响的历史后果。现代民主政治不是西方独有的,我国的协商政治就是现代民主政治,这一点不容置疑。很显然,我国的协商政治是我国传统政治的现代化和西方民主政治的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现代民主政治性质。

四、从政治本质的角度看,我国协商政治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的协商政治确实与部分人理解的现代民主不同,尤其是与西方正在向全世界推销的、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民主有重大不同。如何理解这个差异呢?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在自身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首先需要物质资料的生产,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类的实践过程。实践作为人类独有的存在方式,首先要进行生产实践,其次是进行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而经济领域在整个社会领域中决定着其他领域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因此,任何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只有从物质生产和实践、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和理解,才能搞清楚问题的本质。

所以,政治活动从产生之初就带有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利益因素,但传统政治无论是古代民主政治还是非民主政治,都是以特定的神学化、神秘化、哲学化的话语和政治形式掩盖着利益的分歧和争执;而现代政治则是以全新的话语和哲学形式把利益差异和实现表达出来。当现代民主政治高高树立起人和理性的大旗,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和至上价值时,也就把自身的价值信仰和社会实践的内在冲突不可避免地暴露了。

现实的人的利益诉求既是整体的又是个体的,这体现了人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现代民主政治事实上是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确立为前提的。现代社会整体上看是传统社会的超越,实质上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利益集团对以传统经济为基础的利益集团的胜利。当社会逐步演变成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新关系确立了。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经济上是以全社会的利益对立为基础,政治上却是以全社会的利益一致为前提,文化和哲学上是以人和理性的至上性为保证的。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内在分裂,必然导致现代民主政治的自我困境。

当政治回归现实人的生活,政治致力于现实人的利益保障时,现代民主政治必然带来利益争夺的合法化;当利益争夺导致利益差异的合法化时,对现实政治合法化的认同不同,政治必然带来人的以利益为纽带的分裂和联合;当政治还是以全体的名义来统治时,民主政治的新神性和虚幻性必然也随之确立了;当民主的新神性和虚幻性确立时,也是民主的崇高理念走进世俗社会之时,民主的大多数人之属性就会改造民主的全体性,现代民主政治必然就会注入全新的合法性,从而导致现代民主政治的新现代性;当现代民主政治的新现代性展现出来时,民主政治必然要超越以利益纷争为基础的第一阶段的现代民主政治,并希望以国家名义使之合法化。这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逻辑,也是我们看待所谓民主政治的哲学视阈。以此为视角,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政治的内在困境和问题,也很容易理解现代民主政治走向分裂和重建。

在分裂和重建过程中,现代民主政治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以利益纷争为前提,以全体的人的名义,崇尚抽象的人和理性,实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的政治合法化的民主政治;另一种是以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以大多数人的名义,高扬现实人和实践性,实质是超越具体现实差异超越资本统治的民主政治。显然,前一种就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后一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治最初的现实化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由于其内在问题和困境,导致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新阶段、新发展,是其现实和逻辑的必然结果。

由于全球化推动,中国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遇到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般的共同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自身独特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独特性也必然对现代化的中国化产生明显影响。如何把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现实化?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以协商政治的形式获得了现实肉身。协商政治的哲学前提显然是现代的,协商政治的现实基础显然也是经济和利益,但协商政治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价值理念。我国的协商政治在理论上继承了现代民主政治,尤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精髓,也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的协商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出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协商政治的民主性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又会有质疑的声浪呢?这里既有把民主的形式和内容混为一谈、不加区别的原因,也有把民主发展阶段和民主实质没搞清楚的原因;既有对民主理解上的差异,也有其他别有用心者的推波助澜;既有我们教育和宣传的不到位,也有我们协商政治的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和问题。我们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立场上,看到我国协商政治的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和实践性。这也说明了,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任重道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协商政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永恒主题之一。

On the Democracy of Deliberative Politics in China

XU Zhen
(School of Marxism,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The democratic nature of China’s deliberative politics is unquestionable,but it needs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politics and modern politics, China’s deliberative politics is essential to the modern poli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and democratic practic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China’s deliberative politics is essentially the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nature,China’s deliberative politics is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essence.In order to profoundly grasp and develop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China’s deliberative politics has its history,nationality,class and practice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politics in China can be promoted.

political philosophy;deliberative politics;democratic politics;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62

A

1008-2794(2013)01-0035-05

2013-05-10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哈贝马斯协商政治理论研究”(07SJB710001)

徐震(1968—),男,江苏邳州人,副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哲学。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