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高职高专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13-04-02向定峰
向定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400065)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1]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强,有较高的建模能力要求,教学难度大,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高职高专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
1 建构主义理论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性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至今,对教学改革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经济学课程教学之间达到了“供需均衡”。
1.1 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需求
一是基础理论教学比重偏大,实践教学偏弱。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经济主体行为的科学,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高职高专的经济学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初级微观经济学和初级宏观经济学,属于经济的入门课程。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但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或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由此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
二是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存在矛盾。由于课程本身具有一定学术深度,所以不论是在讲授还是学习过程中都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课程的精髓。但是我国的高职高专类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都是以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企业在选择技术层面人才的时候也往往将实践动手能力高低放在首位,而对于所招聘的人才是否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并不多加关心。面对这样的市场和用人特点,高职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难免心浮气躁,对于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构建造成不良影响。[2]
三是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大专学历层次,但是高职生大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学习上以死记硬背为主,缺少学习热情。所以实际的知识水平不如普通专科学生的基础扎实。学生选择高职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更加重视实践技能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尤其是《经济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高职生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学习中非常吃力。而且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还涉及到许多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国际经济演变等内容,学习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学生容易因为难以掌握而产生厌学情绪,或觉得该课程过于枯燥和理论化,对于工作就业帮助不大,使得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浓厚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与教学中的理论供给
建构主义也叫做结构主义,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最先提出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相同。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3]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这对经济学教学改革很有强的启发作用。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具有挑战性,其理论体系庞大,授课内容多且抽象,图表、公式、数学证明、逻辑推导多,学生不容易把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含义同文字描述统一起来,从而很难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4]同时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经济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技巧,更重要的,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
2 建构主义理论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1 教师教学理论与理念,教学手段与方法都有待提高
一是改变观念、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教学时间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老师仍旧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念,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完全由教师来主导和控制,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5]而建构主义教学观中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经济学思维。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
二是突出重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的决定,即收入理论。从整个课程来看,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多,内容广,体系庞杂,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各流派观点不一致甚至对立,教学难度大。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宏观把握,突出教学重难点。西方经济学作为以数理为基础的学科,要切实领会书中的原理,教学过程中势必要运用大量的图形、表格、数据和案例。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主要精力投放到记录和整理和背诵课堂内容,很少去学习和研究原理背后的原因,更谈不上独立进行调查、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高校学子只有掌握了方法论,才能研究新现象,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要逐步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一是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法。所谓支架式教学指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所谓抛锚式教学法,指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分开使用。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般分上下两个学期来进行开设,时间的延续性较长。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或研究小组。以35人一个标准班计算,每组5-7个人,分成5-7个小组。在整个课程期间,小组固定延续。课程内容以微观经济学中寡头市场结构为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寡头市场结构的含义、特征、寡头确定产量及价格的典型模型以及寡头之间进行串谋的不稳定性的原因。首先上一次课结束后告知学生本次课程的任务和学习目标,每个小组课下先通过网站、图书馆搜集相关的文献知识、理论背景资料、经济学家传记等,当然老师要教会学生搜索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网站。接下来课程开始先向学生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导入性问题由小组代表解答,以求达到激活学生旧图式和构建新图式的目的。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得出寡头市场的含义及其特征。[6]在接下来分析经典寡头模型的均衡产量确定的古诺模型中,可以让学生来分别扮演两个寡头,模拟市场进入的过程,来体验当时的情境,为了实现各自的利润最大化,进行多轮的产量调整,每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协助,直至最后的结果出现。在对寡头串谋不稳定性原因的探求上,可以通过案例来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主题发言,得出结论。最后,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来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教师据此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是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监督和评判以及必要时候的讲解和引导。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对学习的充分参与,并能促进复杂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经济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而不是把脑袋变成小型图书馆。有了这种思考能力,才能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7]
二是案例式教学法。如1)“活跃气氛”型案例。该类型案例可穿插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讲授中,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学习枯燥的理论。适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选择时联系“布利丹毛驴”寓言,讲价格理论时从“情人节的玫瑰贵吗?”、“春节为何又叫年关”等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问题入手。这一案例形式应遵循少而精、针对性强的原则,以免影响教学进度。2)“帮助理解”型案例。在讲到某章节的重点或难点时,提出一个案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如在讲机会成本时,用“一女二嫁”案例,在讲外部性时,用“退耕还林”案例,在讲囚徒困境时,用“企业的广告战”案例等。这一形式应当注意所选案例不宜过分复杂,因为学生还不具备运用各种综合理论知识的能力。3)“提高能力”型案例。在授课的阶段点,有意识选取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复杂案例的能力。如在讲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等章节的基本理论以后,选取“我国过剩经济条件下的政策选择”、“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等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强化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一形式应当注意的是选取的案例综合性要强,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同时要让学生事先准备,给其讨论时间和发言机会。不过,经济学案例式教学应注意:一是正确处理案例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课堂热闹而不顾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二是教师应当积累案例教学经验,尽量选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组织。
3 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案例”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知识积累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当前学习主题,给学生搭建“脚手架”,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的,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当成为协作学习的积极推动者。
《西方经济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高职高专学生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学习中非常吃力。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到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中来,可以帮助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浓厚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切实达到教学目的,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3]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俞培燕.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3).
[4]周荣敏,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5]孙从海.本科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6).
[6]李国强.我国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1,(3).
[7]李海明,翁卫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