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3-04-01杨晶
杨晶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实施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下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现行的教材当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达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必须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小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3.创新作业设计与评价体制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练习设计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