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
2013-04-01蒋瑞光楼方芳王瑞芳王德育
汤 盈,蒋瑞光,楼方芳,王瑞芳,李 茹,李 亮,王德育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体育基础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研能力[1]。目前,一些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测量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并且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与相应的理论课内容与进度同步。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未能体现运动人体科学应有的专业特色,始终缺乏一种创新。目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上能够重视实验,一些高校正在尝试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1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实验教学观念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二者相辅相成。但是目前,大部分体育院校的实验教学仍然按照“实验依附理论”这种旧的思想观念、旧的教学模式。这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一些体育院校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历来都是重视理论,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从而降低了实验课教学水平[2]。
1.2 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存在单纯依赖性,即依赖于理论教学,安排的实验项目数量较少,所采用是实验方法以及所用实验仪器陈旧、单一、老化,实验类型偏重传统的演示与验证性实验,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少之又少,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尚有欠缺[3]。如运动生理学实验中的经典实验——人体血红蛋白(Hb)含量的测定,其常用测定方法是目测比色的酸化法,即沙利式比色法。这种测定方法虽然正确,但却费时费力,方法陈旧、落后,实验误差大,尤其不能满足目前竞技体育运动员健康体检所需。
1.3 实验教学方法
目前,多数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其教学方法依照任课教师而定,教学方法单一,一些难度较大、无条件开设的实验也没有通过其他方式,如电教方式或者多媒体网络方式进行演示,致使这些实验项目干脆不开设,所以各院校对相同一门实验课安排的学时数差距较大,同时也与实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学时数相距甚远。
1.4 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书本或者黑板上已写好的实验步骤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学生在实验中领会不到实验的真正意义,只是接受教师早就安排好的实验过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实验考核形式单一。目前,现行的实验成绩评定只是以实验考试成绩或者平时实验报告成绩来总评,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开放式”实验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达到“主动、开放、较自由的状态”,一些体育院校开始突破旧的传统思想和观念,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利用任何时间,和指导教师一起,探讨该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所用实验仪器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所以,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来验证、理解、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再者,一些体育院校的实验室是面向全校学生以及科研人员,通过运动人体的科学实验,告诉人们人体健康和合理锻炼的相关知识,来达到大众健身的目的[5]。
3 “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当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在于鲜活的实例会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实验仪器、设备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这种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树立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为原则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合理设计实验类型,形成“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除了要求开设一定量的演示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要达到一定的比例[6]。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本课程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条件,选择实验方法与器材进行实验以及分析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与传统实验教学内容有着根本区别,它应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验证性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形成适应专业特点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综合实验。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摒弃旧的实验计划,去其落后的实验方法,把原来分散在各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实验统一组织起来,有机地进行编排,单独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成为与理论教学并行的、独立的、理论课基础之上的教学体系[7-8]。
根据本科体育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趋向,“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可以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三个方向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及较强的应用性、可操作性。例如:可以增设与身心健康、运动损伤及恢复有关的实验项目以及专门针对运动训练的实验项目,如体质测试、人体各部位损伤的治疗,运动前后血乳酸水平的评定,不同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的简易评定,运动后恢复手段对恢复期人体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等综合实验。学生在完成基本操作的前提下,选作这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3.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实验学时的比例
开放实验教学手段,实现实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加强现代化网络教学。如在运动解剖学实验中,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即标本、模型、挂图等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与体育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9]。如采用三围结构图来展示一些器官的立体结构,采用一些动态画面来揭示心脏的搏动、血液循环、神经冲动的传导等。运动生理学实验中,难度较大、无条件开设的实验以及应用性不太强的经典实验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的方式看到完整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正确的实验结果;方法陈旧的实验可以引进新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对比实验教学[10]。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教学的基本内容,保证充足的实验学时数。
3.4 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
目前,现行的实验成绩评定和实验教学开放所要求达到的“能力培养”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完善和制定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成绩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改革对学生的实验成绩的考核制度。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只以实验考试成绩或者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来总评,还要根据学生实验的实际实验情况、开放实验的情况、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等方面对其实际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11-12]。
3.5 开放实验室是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验室是进行试验的重要场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开放,不是简单的自由开放,必须要突破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仅要开放实验时间,还要开放实验对象;不仅要开放要实验仪器、材料,还要开放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实验室的开放首先是时间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定制自己的实验时间,在自己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实验。不同的实验室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时间开放模式[12]。如运动解剖学实验室可以选择全天开放或者定时开放;而像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则需要选择实验方法,准备实验仪器,所以应当选择提前预约开放。同时,实验室要随时都有实验教师值班,以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其次是实验对象的开放。实验对象不仅是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对相邻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开放,甚至对运动队开放、对社会开放,以促进科研、学术间的交流,提高教学以及科研水平[13]。
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主要体现在实验指导人员在实验前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尤其是一些大型、精密、贵重实验仪器的调试和使用,以及及时做好实验仪器的使用记录。在实验仪器的管理上,有条理、有制度的对实验仪器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验室开放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制定出有关“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要求进入实验室的实验人员都要遵照实验室管理规定,自由地进行实验和科研。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研能力。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本身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合理设计实验类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形式考评学生实验成绩以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体现出来。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才刚刚开始进行尝试,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如何增加综合实验课程,如何建立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如何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创新工作,如何进行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等等。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要借鉴先进的开放经验,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力度,探索切合实际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水平。
[1] 张佑琏.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设置独立综合实验课的思考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92):68-69.
[2] 孙爱民.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2):9-10.
[3] 赵焕彬.体育院校实验室及实验课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13(1):85-87.
[4] 陈忠荫.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J].琼州大学学报,2007,14(20):75-77.
[5] 卢红梅.开放高校体育专业实验室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2):123-125.
[6] 王长征.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15-117.
[7] 邱红霞.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05,26(2):77-78.
[8] 钱铭佳.创新体育教学:迈向新纪元[M].北京:星河教育出版社,2000:83-88.
[9] 乔玉成.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118-120.
[10] 刘昭强.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体育科学研究,2005,9(4):71-73.
[11] 潘慧文.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81):125-128.
[12] 宋雅伟.体育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93-95.
[13] 殷 红.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新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