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

2013-04-01潘启勇徐惠钢费振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建办学特色

潘启勇,徐惠钢,费振新

(常熟理工学院a.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b.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c.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

潘启勇a,徐惠钢b,费振新c

(常熟理工学院a.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b.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c.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着特色发展的内在需求,但其特色发展存在现实困境。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确立学科、专业特色,要从产业发展前景中,积极拓展学校专业;要在校地互动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转化;在与地方文化互动中培育高校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校地互动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高校资源数量的增长是必然要求,尤其是本科高校资源。基于原有的本科高校资源量的不足,将原有的专科层次的高校进行整合升本是教育大众化阶段较为显著的特点。据统计,截至2011年4月,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达到291所,占同期普通本科院校(820)比例首次超过1/3,达到35.49%。[1]24从所占的比例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样发挥着高等教育的功能。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发展,尤其是办出特色,则是各高校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吴启迪在第4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特别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追求办学特色的重要性。从她的讲话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培育自己的优势及特色。[2]因此,依据地方特色培育学校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特色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追求

近几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诉求,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校同质化发展所带来的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新建本科院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产生的,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承担者,承载了更多的质量责任。许多专家研究认为,只有鼓励特色办学,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才能破解此类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质量评估的具体要求中,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中的特色项目作为一级指标列入,其主导思想也是引导各院校特色发展。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普通高等学校的特色做了如下说明: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3]在教育部的文件中,就特色发展的作用及思路也做了相应的说明,对新建本科院校选择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了要求。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这种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在与地方良好互动的基础上积淀而成。

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的价值归宿是其社会价值,即其价值体现于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上。新建本科院校的主办者是省市一级的地方政府,虽然在形式上有省市共建,以省为主或以市为主,但其本质上属于地方高校。地方政府主办大学的出发点就是要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把高等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来考虑的,新建本科院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的所在地往往是市一级的城市,其生源及服务面向有着较强的地方色彩。因此,地方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接纳和认可要求院校“能够”服务地方。

二、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选择依据及面临的问题

(一)地方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依据

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层次办学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品牌树立需要特色作为基础。如何树立新建本科院校品牌,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历史。特色与高校的办学历史相关,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用明显。潘懋元先生认为,“特色不是上面封的,不是专家设计的,特色必须是由内涵生发出来的,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将升本视为其办学历史的延续,而不能将升本视为推翻过去、从头再来。二是与地方互动融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也是这类院校特色发展的依据。

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高校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强化自己的优势,从而避免同质化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困境。新建本科院校尤其要注重自身的优势,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新建本科院校需要从学校的历史以及现有条件出发,把学校的发展与所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学校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适切性。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些差异就是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依据,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特色的重要资源。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智力支持;源源不断的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是促进地方经济的升级换代、始终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保证。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能够对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开展调查研究,使高校的科研产出与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高校。世界上许多高校都重视自身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在与区域经济互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为才能有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也要从中汲取经验,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互动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在互动中逐步凝练自身的特色,使学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部分。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特色的重要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还体现于特有的学校文化。作为地方高校,新建本科院校不仅与区域地方经济互动,还需要与区域地方文化互动。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将地方文化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引领地方文化发展。赵沁平认为,引领文化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大学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它包含众多学科领域,集精神建构、学术研究、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人才培养于一体,成为新文化的孵化器。[4]在学校的特色培育上,新建本科院校要能够吸收区域地方文化传统和特色,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要做到这一点,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视地方文化研究,承担起区域地方文化引领者的责任,通过塑造高校特色文化带动区域社会文化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现实困境

新建本科院校的“新”是指这一类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定的阶段,学校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学科专业基础和师资队伍等方面需要做出新的规划。

物质环境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专科独立升格或多校合并,办学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建设资金筹措的难题,以及学校需要重新设计管理制度,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

文化环境方面,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进行文化品位提升、多校文化整合,培植全校师生共有的文化价值追求。

学科专业基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在专科办学过程中,学科积累较少,许多都面临着新建工作。由于是在专科层次上的升格,专业方面相对比较单一,许多还面临着转型和拓展。

师资队伍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规模在短时期内不断扩大,而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师资“量”的不足和“质”的不高。以江苏为例,平均每名教师负担学生数由1978年的4.5人到2006年的17.8人。新建本科院校的师生比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字,某些紧缺专业师资更为紧张,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师资队伍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建成,需要有一个建设周期。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据自己的发展定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在扩大师资“量”的同时,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的“质”。

所有这些因素都是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特色发展的困境所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三、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安排,“整体性是办学特色的基本属性特征”;在实践层面上,要从学科发展、专业拓展、人才培养、科研转化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凝练特色。

(一)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凝练学科、专业特色

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特色的基础,学校需要分析地方经济状况,确立自身发展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优势产业行业一致的优势学科,应当凝练方向,集聚队伍,围绕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引领产业发展;所对应的专业一般具有较好基础,应积极凝练特色、强化特色,寻求学科交叉支撑下的新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优势产业行业一致而不强的学科,应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吸引优势产业中的企业研发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组成团队,选取一些研究方向切入,实现突破,积极申报新专业,开展合作教育。优势产业需求尚薄弱或尚未建立的学科需要对整个产业发展趋势作出评估,了解地方政府发展该产业的力度,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共建,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相近专业开展师资培育和培养、课程建设,适时申报新专业。

(二)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前景调整学校专业结构

地方传统产业对应的专业,学校要积极关注产业升级换代,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长线专业的结合,需要根据人才需求的特点,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新建本科院校要跟踪分析政府规划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学校的专业布局中体现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抓紧时机,整合学校、政府、企业等资源,积极申报新专业。

(三)校地互动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特色、专业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功能,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彰显特色。而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的人才,只有走校地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构建校地合作平台,引入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培养能够贴近实际工作。

(四)校地互动中促进科研转化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功能之一,但科研成果转化直接服务地方经济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但我国高校科研存在着产出多而转化低的问题,许多科研项目仅仅停留于报告、论文、专利等层面,很少能够直接进入生产环节,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校地互动就是要构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使高校科研能够与生产领域结合起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在与地方文化互动中培育高校特色

特色发展是使一所学校至少在某一方面无可替代,而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特色文化作为底蕴。学校特色文化如何创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大学本身作为探究的场所,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内涵、层次、品位、特质的重要标志。大学特有的校园文化是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内部制度引领而形成的,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校训精神的弘扬、师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校园建设成果的展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景点的建设等。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在于制度创新,常熟理工学院在推进学院制改革过程中,致力于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的制定,明确二级学院的职权划分,使二级学院的发展能够达到学科整合培育特色的初衷。二是大学作为发展文化的场所,在与地方文化互动中形成特有的研究文化。常熟理工学院所处的江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院要在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中,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做地方文化的权威解释者。学院已有多名教师对地方文化进行研究,并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要将这些研究成果“外化”,扩大地方文化研究成果的影响,可以考虑将相关研究成果以课程形式对社会开放,承担地方公民教育任务,使地方文化研究成为常熟理工学院的文化特色;在对外影响上,使常熟理工学院不仅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权威解释者,也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引领者。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唐景莉,陈强,郭炳德.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是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5-11-11(1)版.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2004-08-12)[2013-05-30].http://www.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cmsmedia/image//UserFiles/File/2008/04/29/2008042921/2008042921_ 109285.doc.

[4]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1-3.

On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N Qi-yonga,XU Hui-gangb,FEI Zhen-xinc
(a.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b.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School of Humanitie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and there is an inherent demand for a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exist som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in their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Regional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e basis for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isciplines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advantageous project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College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actively expanded with the prospect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Besides,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ultivated in interaction with local culture.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college-locality interaction

G648.4

A

1008-2794(2013)06-0007-04

2013-06-03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省市共建体制下专业自主调控机制的研究”(2011JSJG102);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市共建体制下专业建设和管理机制的研究”(CITJGIN201105)

潘启勇(1971—)男,江苏宝应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及嵌入式系统,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新建办学特色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