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及对茶企的作用
2013-04-01张启利
张启利
(安徽省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池州 247000)
1 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
绿茶制作的关键工序是杀青,而杀青的难点是何时开始投下鲜叶,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做到适温准时,往往因为温度掌握不准而导致欠火或过火现象,出现红梗红叶或焦叶,给茶叶生产造成损失。采用远红外测温仪在投叶前测量滚筒内壁温度,再确定投叶,这种方法也不能确保投叶适温准时,因为远红外测温仪虽然能准确测量滚筒内壁温度,但由于鲜叶或柴火的差异,投叶后滚筒内温度迅速变化,也会出现欠火或过火现象。即使是有恒温装置的电热式滚筒杀青机也不例外,随着鲜叶含水量的变化,投叶量和投叶时间也要随着变化。
对于80型滚筒杀青机,一般台时产量为125kg鲜叶,从进叶到出叶时间一般在90~100s,如果出现欠火或过火现象,将会有4.2kg的鲜叶要出现质量问题(要加上自动投叶机运叶花费的时间),即1kg的干茶要成次品。池州近年来刚开园的一段时间,1kg干茶要卖1200元以上,对于生产企业是个不小的损失,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绿茶生产的一个技术难题,也是很多技术人员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介绍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通过看滚筒内茶叶三种色泽确定投叶时间和投叶量,能准确无误地确保投下的鲜叶适温准时,不会出现欠火和过火现象,避免出现茶叶次品,减少经济损失。具体做法是茶叶生产者测量或感觉滚筒内温度差不多时,先投下35g茶树鲜叶,就停止投叶,走到滚筒出叶口,用手电筒照着投下的鲜叶,当鲜叶到达滚筒中间部位时,看颜色的变化,三种色泽,确定三种投叶时间和投叶量(该技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滚筒杀青机,只是投叶量有所改变,下面以80型滚筒为例):
(1)当看到投下的 35g鲜叶到达滚筒中部位置颜色变深(深绿色),达到杀青叶色泽要求时,不要立即投叶,因为投下35g鲜叶与连续投叶滚筒内的温度变化不同,等待中部的鲜叶到达滚筒出口时,大部分叶缘出现熟鱼籽色泡点时,可立即下令少量连续投叶(台时 95kg的投叶量),在 40~50s内调整到台时125kg的投叶量。
(2)当看到滚筒中部 35g鲜叶颜色变为枯黄色时,立即下令正常投叶(台时125kg的投叶量)。
(3)当看到滚筒中部35g鲜叶出现半焦状(即芽梗深绿色,开张或半开张叶变焦),立即让滚筒降温,并下令加量投叶(台时155kg的投叶量),在1~2min内将火温和投叶量调整到正常水平(台时125kg的投叶量)。
2 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的发明过程
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茶厂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比一家一户制作成本低,售价高,茶农采摘的茶树鲜叶基本上都卖给茶厂,茶农自己不加工,自己家庭饮用的茶叶也送到茶厂去加工,茶厂为了将一家一户的茶叶区分开,在杀青投叶时将户与户之间的鲜叶“空”上一段距离,滚筒内壁由于“空”的一段距离温度相对高于有鲜叶的位置(因为鲜叶要吸收热量),由于滚筒运转,鲜叶在滚筒内抛洒,“空”的位置也有少量的鲜叶,经手电筒照射发现,“空”的位置到达滚筒中部时,少量的鲜叶变为枯黄色,而此时正是滚筒杀青机正常作业的时候,也就是正常投叶、适温杀青的时候,由此可以断定“滚筒中部,少量的鲜叶变为枯黄色”为“正常投叶的适宜温度”,即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2)中的内容。
另外,我们每次杀青结束前,常用手电筒照着滚筒内剩余的鲜叶,发现剩余的少量鲜叶到滚筒中部时颜色正是枯黄色,而此时也正是滚筒杀青机正常作业的时候。
3 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对茶业企业产生的作用
(1)避免出现一次欠火或过火现象,80型滚筒杀青机将为企业避免 1200元的经济损失(采用小滚筒,虽然一次损失少,但滚筒的台数相应增加,损失基本相等)。
(2)对于绿茶香气来说,滚筒杀青机优于蒸汽和微波杀青机,蒸汽和微波杀青机不易出现欠火或过火现象,但蒸汽和微波杀青机价格昂贵,目前80型滚筒杀青机价格是2万多元,而同等台时产量的蒸汽和微波杀青机价格是 10万多元,对于企业更新机械或兴办初制厂,如果选择蒸汽和微波杀青机将要多投资8万多元。
(3)一些绿茶企业为了尽量减少出现欠火或过火现象次数,聘请绿茶杀青师傅,规定了杀青师傅的责任,在支付与普通工人同等工资的前提下,另外按 2元钱/kg的质量保证费承包给杀青师傅,如果以此推算,池州近年绿茶产量为3500t以上,另外支付给杀青师傅的质量保证费为700多万元,即使聘请了杀青师傅也难免出现欠火或过火现象。如果全面推广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只要普通工人就能操作,不需要聘请杀青师傅,还能保证杀青质量,不会出现欠火或过火现象,因此,使用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每年减少池州茶企支出的最小值为700万元,安徽省2012年绿茶产量8万多 t,以此推算,每年减少全省茶企支出的最小值为1.6亿多元,如果考虑到出现欠火或过火现象和机械投资等因素,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将为茶企避免经济损失、减少投资支出和提高茶叶品质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该技术适用于全国绿茶产区,综合经济效益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