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茶园建设技术需求与管理技术1

2013-04-01王烨军

茶业通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茶叶

王烨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祁门 245600)

自2009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各茶叶主产市、县相继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明确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形成了全省上下推进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省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茶农500多万,从事茶产业生产经营超过100万人。一批支撑全省发展的产茶县(市、区)和企业迅速发展,谢裕大、汪满田等近10个企业相继进入中国茶企百强行列,茶叶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我省茶园多数在边远山区,无论立地条件还是生产管理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保持水肥、改良土壤、营造小气候,保障茶鲜叶产量、品质与卫生质量安全,建成山地高效生态茶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加工原料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茶园存在问题

(1)我省茶区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层浅,质地坚硬、板结。土壤中风化石过多,水、土、肥流失现象严重,造成茶园土壤三相比失衡,不能固水、固土、保肥,难以供给茶树正常生长所需的有机质、N、P、K等营养元素及必要的水分。

(2)现有茶园主要是20世纪70~80年代及以前发展起来的混杂群体种老茶园,普遍存在“稀、衰、老”现象,由于长期缺乏投入,茶园更新改造速度慢,目前平均单产约26kg/667m2,低于全国40kg/667m2的水平。加上管理粗放、组织松散、集约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茶园效益的提升和茶叶品质的稳定。

(3)“重认证,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虽然“三茶”认证茶园面积在不断增加,但真正按有机、绿色、无公害要求管理的茶园不多,部分茶区农药使用不规范,给茶叶质量安全和出口带来隐患。

(4)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茶树生长过程中常遇到风冻、雪冻、霜冻、倒春寒、旱热害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 山地茶园建设技术需求

2.1 山地茶园环境控制与生态养成技术

如何通过农、林、牧统一规划和山、水、茶、林、路综合治理,建设园(块)道路、荫蔽、防护林带,合理铺设草皮、配设茶果林肥,改善园相园貌,修复茶区生态结构,提升环境质量,使之不利于病原、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而有利于其天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生物群落种类与天敌数量,达到增强茶树与园区自身生长与抗逆能力的目的。

2.2 山地茶园高效化综合改造与平衡培肥技术

针对山区“稀、衰、老”的低产低效茶园,结合基地茶园的立地条件和肥力状况,如何因地制宜进行改园改土改树改管等整体技术改造,优化基地园相园貌,培育树型树冠,增加茶树覆盖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通过茶园深耕改土、有机肥配施、山地治水保土、茶园铺草等技术推广,提升基地的茶叶产量质量与亩效益。

2.3 山地茶园病虫草害和冻害旱害绿色防控技术

针对山区冻害旱害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如何通过生态调控、肥培管理、茶树修剪等技术措施,建立长效茶园气象灾害防控体系;结合农业气象预报,建立冬季风雪霜冻害和倒春寒冻害预警系统。如何开展病虫害测报,达到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科学安全用药,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隐患,保护和促进基地茶园生态系统相对平衡。

3 山地茶园管理技术

3.1 茶园生态养成技术

(1)园界种植防护林带,林中加种有益树种。种植行道树,营造防护林,是一项永久性的防护措施。封山育林并有意识保留部分原有林木,选择加种以高干树和矮干树搭配的树种。一般可以采用杉树、油茶、桉树、油桐、山核桃、板栗、女贞、香樟、棕榈等作为防护林木。

(2)营造生物栖息场所,改善茶园生态条件。“树种丰富百鸟停,鸟雀频来茶虫少;有益昆虫能栖息,节约专门治虫力”。有了繁茂的山林和有效的防护林带以及茶园梯坎和人行道上适当栽种一些遮荫树,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保护和防御体系,从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3)茶园行间铺草,提升茶园土壤环境质量。茶园行间铺草是指在茶树行间,土壤表面覆盖杂草、作物秸杆或修剪枝叶。在茶园内铺草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养分流失,同时能抑制杂草滋生,减少杂草与茶树争水、争光、争肥;覆盖物腐烂后可以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其它矿质养分,促进茶园土壤团粒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微生物生长,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铺草还能调节土温,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冬季铺草还有促进翌年新梢早发的作用。茶园铺草每年2次,第一次在春茶结束,施入追肥和锄草后进行,第二次于秋茶结束,将第一次草料翻埋入土后进行。铺时近茶树根部要厚些,行间一般10cm左右。

(4)补塝修坎,有效防止茶园水、土、肥流失。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经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脊薄,养分和水分处于严重“入不敷出”状态的茶园必须补塝砌坎保土。可用石块、草皮、树枝、作物秸秆或生土筑成,沿等高线打桩,修成宽约50cm的“拦泥坝”,防治水土流失。

3.2 山地茶园高效化综合改造技术

(1)改植补缺,提高土地利用率。针对缺株断行、树冠矮小、密植程度低的茶园,通过归并移栽、大苗补栽、良种替换等技术手段进行改植补缺,将零星分散的茶园相对集中,增加茶树覆盖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2)适度修剪,培育高效树冠面。根据树势和茶叶采摘方式,适当控制修剪程度,结合“疏、养、剪、采”等技术手段,改造树型树势、培养高效树冠,从而提升鲜叶产量与品质,实现茶园增产增效。 按修剪对象和程度可分: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山地易发生冻害的茶园以培养低矮茶蓬为宜,采用低位修剪,有效防止冻害发生。适当控制修剪程度,改造树型树势、培养高效树冠,以提升鲜叶产量与品质,实现茶园增产增效。修剪时间应于春茶尾(5月中下旬)进行,过迟修剪则春芽物候期推迟,芽叶瘦弱,新枝短小。

(3)中耕除草,提升土壤物理性状。按耕作深度可分为浅耕(10cm)和深耕(20~25cm)。按耕作季节分:春耕、夏耕、秋耕和冬挖。主要目的有:①土壤经过耕翻之后,结构明显改善,不良的无机团聚体减少,而水稳性很强的高效有机复合团聚体增加,从而提高了供肥和保肥能力。还可以减少行间土壤表面的径流速度,提高透水性能,增加土体容水量。②改善水、肥、气、热条件。茶园耕作能疏松土层,提高通透性,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繁衍,加速物质分解转化。通过耕作翻埋杂草和茶树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将深层土翻至土表,有利于土壤熟化改良,增厚活土层。③深耕会使一部分老茶根受到损伤,激发新根再生,促进茶树生长。④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茶园杂草不仅与茶树争水、争肥和争光,而且还会恶化生态条件,有利病虫害的发生,对茶树生长有很大的威胁。

(4)树冠覆盖,有效防止茶园冻害。在高山西北向易被寒风侵袭受冻的茶园,可用稻草、杂草、塑料薄膜覆盖蓬面。它可以防止干寒风直接侵袭枝叶,因过度蒸腾而引起的枯梢和沙暴对叶片的直接危害。解冻时,还可以减少叶片水分过量蒸发,尤其是对干风的防护作用更大。

(5)套种绿肥,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茶园绿肥,尤其是豆科绿肥,对茶园土壤有良好的作用。绿肥有机质丰富,并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将它转为有机态氮,从而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

3.3 养分综合管理技术

实时监测茶园土壤养分,根据肥力状况和茶树需肥特性,配施早春催芽肥、采摘后追肥和秋冬基肥,实施有机与化学、速效与控释相结合,建立茶园土壤养分分区、分时管理与调控模式。

(1)科学选肥。首先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选择茶园肥料。茶树喜酸,因此除某些强酸性茶园外,一般选用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或中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硝酸铵、尿素和硫酸钾等。另外,茶树是忌氯作物,茶园一般不宜大量单独施含氯量较高的氯化铵、氯化钾等肥料。其次,根据茶园土壤特性选用肥料。对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能力较强的成龄茶园,应多施饼肥;对于土壤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的茶园要多施土杂肥;对土壤极度酸化的茶园,要改施中性肥料或含钙质较多的肥料,甚至可施用少量白云石粉等,以调节土壤酸度,防止土壤继续酸化。

(2)平衡施肥。茶园施肥应采取以平衡施肥为核心的茶园综合养分管理技术,平衡施肥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有机肥和无机肥要平衡; 氮磷钾三要素、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要平衡;基肥和追肥平衡;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要平衡。

(3)安全用肥。无公害茶园禁止施用不符合国家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所规定的城乡垃圾;不符合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所规定的各种淤泥;未经发酵处理的新鲜人、畜、禽粪便;含有传染病毒、病菌及有害、有毒的一切其他有机无机物。禁止施用未经农业部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规定”中登记过的一切肥料、土壤改良剂及生长调节剂。

(4)合理施肥。茶园施肥应根据当地的茶树品种、生产状况、茶园类型、气候特点、土壤肥力及灌溉、耕作、采摘等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如名优茶园,应该比大宗茶园更重视基肥和催芽肥的施用;幼龄茶园,要适当重视磷、钾肥的施用,以利于幼龄茶树根系的生长;干旱季节可多施根外肥,少施根肥等。

3.4 病虫草害防治

建立病虫害预测报点,实时监控危害峰期,实行统防统治。建成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控为重点、科学用药相辅助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园病虫草害生态综合防治技术。山地茶园病虫害防治应注意:

(1)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保持生态平衡。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其生态环境比较稳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同时茶树受害后自身恢复能力强,因此采用的措施要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在茶园病虫发生不严重,或不在生产季节发生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防治措施,应充分利用茶树自身恢复强的特点,保持茶树的正常生长。

(2)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各项措施间应互相促进,不能互相抵触。在采用一项防治技术措施时,不能妨碍其他措施的作用,并且对茶园生态无副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

(3)抓住关键病虫及其薄弱环节,采取干预措施。关键病虫对茶叶产量及品质影响比较大,这些病虫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茶园中的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当地关键病虫的发生情况制定控制对策,要寻找病虫薄弱环节采取干预措施,这样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对茶园生态影响小。

(4)安全合理用药,建立农药使用可追溯体系。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将农药的使用过程作详细记录。包括:农药使用茶园的地块编号,品种,面积,防治对象,使用农药的名称及浓度,亩施用量,喷药日期和采摘日期。通过检查记录表来规范农药的使用,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并通过加工厂对所加工茶叶的原料记录可追溯所生产茶叶的原始地块位置。

控制茶树病虫害,要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基础,创造良性生态条件,增强茶树自身抵抗能力前提下利用天敌群落,自然调控病虫害。在必要时选用适当的防治措施,把病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使病虫综合防治提高到综合治理层次。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