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茶制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3-04-01张圣轩衡永志
张圣轩,衡永志
(安徽省霍山县茶叶发展办公室,霍山237200)
六安瓜片属历史名茶,起源于清末,在金寨的麻埠一带,有一茶行在齐头山后冲,把采制绿大茶原料去掉枝梗、芽,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并起名叫峰翅,由于形状似瓜子,遂后又叫瓜片,该瓜片由六安州上贡,故叫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于2010年获得上海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称号,是唯一用茶树嫩梢叶片炒制成的。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外形为单片,不带芽和梗,叶边背卷顺直,形如瓜子,色泽宝绿、富有白霜,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清澈明亮,叶底黄绿明亮,在名茶中别具风格,堪称一绝。
六安瓜片原产于霍山、金寨、六安(裕安)三县交界之处山区和低山丘陵,属于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mm,土壤pH值6.5左右,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具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特点。
六安瓜片是霍山县主要名茶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为了提高六安瓜片品质,保证质量,笔者就六安瓜片制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作一浅析,供广大茶农、加工企业参考。
1 鲜叶采摘
六安瓜片的采摘技术与其它名茶不同,春茶在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以对夹2~3叶或1芽2~3叶为主。目前大多数茶农不按标准采,采取老嫩一把抓,叶片大小不分。具体改进方法:左手提芽,右手自上而下的顺序,先采嫩片,后采老片,分别归堆。阴山与阳山茶园鲜叶分开采、分开放。
2 鲜叶红变现象
采茶时有部分茶农习惯用塑料袋盛装采下茶叶,由于采下茶鲜叶在茶园存放时间长,中间因闷压发热,产生红变现象,特别是高温天气,红变程度更为突出。改进措施:茶鲜叶采下来,必须用竹篓盛装,不能压,茶篓应放在树荫下,或用衣物盖一下,数量多时应及时送到加工场所。
3 鲜叶处理不当
霍山县目前大部分茶农,都是鲜叶采回来立即进行炒制,没有摊放,造成干茶青气过重,香气不足,如果是阴雨天采的鲜叶,易造成干茶色泽发暗。改进措施:茶叶采摘回来后,应放在竹簸中摊放,厚度约5 cm左右,晴天无露水摊放2~3 h,阴雨天鲜叶摊放4~5 h。待鲜叶变软,青草气散发了,有清香显现时即可炒制。
4 炒制不规范
4.1 手工炒制不规范 目前瓜片炒制主要存在不图好,只图快,投叶量过多,炒制手法混乱,难以形成六安瓜片的外形特征,由于投叶量过多,影响理条,手法过重,易造成外形卷曲成条,无片状。改进措施:杀青锅温度应掌握在110℃左右,熟锅稍低70~80℃,投叶量约50 g左右,鲜叶下锅用竹丝帚或芒花把翻炒1~2min,炒至叶片变软,色泽变暗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外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嫩叶要提炒轻翻,以保色保形,老叶帚把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形,含水率30%左右出锅。
4.2 机械炒制不规范 目前六安瓜片机械炒制,选用的机械都是简陋机械,杀青、理条、烘干,而大部分茶农在理条过程中,将瓜片直接理成条状,没有瓜片特色。改进措施:将理条机温度升至85℃左右,即可投杀青叶理条,每机可投1 kg左右,每个槽投叶要均匀,理到2min左右应放加压棒(根据叶质老嫩程度选择加压棒轻重)继续理条2min,待茶叶成片状即可下机摊凉,用烘干机进行初烘至八、九成干即可,捡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等。
5 成茶干度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六安瓜片有部分存在香气低、色泽暗的现象,这主要是干度不足造成的。改进措施:用木炭火进行拉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烧旺、烧匀,每笼投叶3~4 kg,由二人抬烘笼烘2~3 s,抬下翻茶,快速连续翻烘,烘至叶片绿中带霜即可下烘,这对形成六安瓜片特殊的色、香、味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