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蘘荷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13-04-01吴金平丁自立郭凤领陈磊夫陈佩和邱正明

长江蔬菜 2013年22期

吴金平,丁自立,郭凤领,陈磊夫,陈佩和,邱正明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430064;2.恩施京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我国蘘荷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吴金平1,丁自立1,郭凤领1,陈磊夫1,陈佩和2,邱正明1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430064;2.恩施京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对蘘荷资源分布、特征特性、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利用现状等情况综述,提出了制约蘘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揭示出蘘荷作为一种不可多得食药同源的膳食纤维蔬菜,其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蘘荷;资源;现状;价值

蘘荷(Zingiber striolatumDiels)俗名蘘草、观音花、阳荷、阳藿、由姜、野老姜、野生姜、野姜、莲花姜、茗荷,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藤黄目(Guttiferales)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Zingiber)多年生草本植物[1]。蘘荷国内主要分布于陕西省、江苏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其中尤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栽种量最大,1999年西畴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列为“中国蘘荷之乡”[2]。蘘荷原是生长在山林间的野生蔬菜。随着现代医药、食品科技的迅速发展,蘘荷的食品保健功能不断被发现。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实地调研和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就我国蘘荷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对今后蘘荷资源综合利用有所帮助。

1 特征特性

蘘荷为多年生草本,平均株高为150 cm左右,最高可达171 cm,叶互生,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0~35 cm,宽8~l0 cm,叶面光滑[3]。地下茎匍匐生长,向下抽生肉质根,肉质根上着生大量须根;向上抽生紫红色嫩茎,见光呈绿色,叶鞘紫色,紧裹嫩芽,形如小竹笋,俗称蘘荷笋[3~5]。蘘荷笋在4月从地下茎抽生,宜在长13 cm、叶鞘未散开前采收,1 a只能采1~2次。蘘荷笋晴天采收在冷藏条件下可放置约2个月。6~9月其火红的果实——蘘荷苞(食用部位)从根部冒出,多花密集成穗状花序,花蕾由紫红色的肉质鳞片包被,生长10~15 d即可采收,在花蕾出现前采收,过迟则组织老化,纤维增加,不可食用。第一批采收后,第二批又如繁星似的冒出地面,一般可采收3~4批。花苞采收后可上市销售或加工,堆放在细沙中可贮藏6个月以上[5]。花苞单个质量10~15 g,大的达30 g以上,每蔸生果实几十个,多的近百个,第一年每 667 m2可采收1 000 kg以上,第二年以后每 667 m2产量可达1 500 kg以上。地下肉质茎风味似姜,有芳香味,在晚秋时地上部开始枯萎后,可陆续采收食用[6]。蘘荷的叶片可以做泡菜、梅干菜,秋季蘘荷茎秆可作牲畜的优质饲料。另外,蘘荷火红花苞、剑形绿叶、多茎秆丛生,植株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作为盆栽花卉别具一格。植株昼夜释放特殊清香,室内外栽培蘘荷,夏日驱蚊效果较好。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

2 繁殖方法

蘘荷生长在海拔300~3 000 m,以海拔800 m左右最适宜;海拔300 m以下只长笋,不形成花苞;海拔1 200 m以上品质好,但产量下降。一般零星散种于农户房前屋后肥沃湿润处,低山多种植于树荫下。

2.1 分蔸繁殖

一般用地下茎分蔸繁殖,将地下茎挖起,每蔸2~3芽切开,作繁殖材料。移栽可在秋季9~10月或春季3~4月进行,采取大小行定植,大行距60 cm,小行距与株距均为30 cm,667 m2栽3 300蔸左右。

2.2 种子繁殖

用种子播种育苗,种子发芽率低,苗期长,在种块充足的条件下,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

2.3 组织培养

生产上农民长期利用地下茎繁殖,由于病虫害侵染和病毒积累等原因,造成种性退化,产量变低,品质变差。用脱毒组培技术培养生产的蘘荷,可恢复原有的种性,植株生长旺盛、整齐[7]。

3 开发价值

据《中药大辞典》和《全国蔬菜全科》记载,蘘荷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蘘荷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类、有机酸及矿物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等功效,对内可治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风寒、牙痛、腰腿痛、月经失调等,对外可治皮肤风疹、跌打损伤、淋巴结核等症。

3.1 营养价值

蘘荷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在100 g鲜净质量中,含蛋白质 12.4 g、粗蛋白 1.58 g、脂肪 2.2 g、粗纤维28.1 g、总酸1.11 g、总糖3.41 g,维生素C、A、B共约104 mg、磷0.35 g、钙0.18 g、铁0.077 g等[6,8]。

3.2 药用价值

Kim等[9]研究了89种可食用植物的氯仿抽提物对超氧阴离子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蘘荷显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并发现蘘荷能够抑制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促炎基因的表达。这意味着蘘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潜力,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的癌症方面也许会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罗兴武等[10]发现蘘荷含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蘘荷中锌含量高达174 mg/kg,可以作为有机锌或蛋氨酸锌功能食品开发利用。蘘荷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胆固醇、减少胆结石形成、防止糖尿病、肠胃癌等功效[11]。蘘荷芽和根部含有姜油酮、姜油酚,能促进消化,增强血液循环,具有发汗、止呃、解毒、镇痛、消炎的作用[8]。蘘荷根及根茎含有酚类、皂苷、生物碱和氨基酸物质[12]。郝南明等[13]从蘘荷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胡萝卜甙、β-谷甾醇和蔗糖3种化合物。

3.3 工业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色素食用安全,有的天然色素还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对人体有益。蘘荷中含有丰富的红色素[14],可通过蘘荷红色素的提取,增加蘘荷工业附加值。

4 利用现状

蘘荷具有药、食、观赏、驱蚊等广泛用途。蘘荷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切成片状或丝状,伴肉或辣椒炒食,色鲜、质脆、味香,也可将其煮熟、烧熟撕细凉拌,还可腌制成泡菜等。采收旺季可以采取盐渍花序包装待售。蘘荷嫩芽、花穗均有特殊的辛香味,可以做成脱水蔬菜用于方便面调料。果实还可制作果脯、果酱、果汁、果酒等,其罐头、泡菜、饮料等制品已销往内陆各大城市和港澳等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广州“中国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获银奖[3]。随着蘘荷功能作用的不断发现,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由于蘘荷花苞气味较浓,很多消费者不易接受。而蘘荷笋气味较小,但自然生长的蘘荷笋每年只在4~5月有,姚柏林[15]发明了一种蘘荷笋的无土栽培方法,通过完全避光生长,可以周年供应。

5 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蘘荷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如下:①优良品种培育工作滞后。虽然蘘荷已开始规模种植,但未见育成的优良品种,大都是农民通过驯化野生种而流传下来的地方种,在产业化应用中地方原始品种的产品加工性能和原料采收期偏短。②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不足。农民多是凭借经验进行蘘荷种植,缺乏对种苗繁育技术、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③精深加工技术缺乏。蘘荷主要以鲜食为主,仅有少量被腌制加工为泡菜、罐头等,综合利用率低,精加工程度不高,农业附加值较小。

纯天然膳食纤维食品,是一种新列入的营养素,已成为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食品,是继糖、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高含纯天然膳食纤维的蘘荷产品产业化开发商机无限。

[1]吴德邻.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46.

[2]西部.中国阳荷之乡——西畴[N].中国特产报,2001-10-01(2).

[3]汪仁银,常结枝.开发阳荷前景广阔味美奇特的特色蔬菜——阳荷[J].上海蔬菜,2003(2):11.

[4]陈翕兰.南通名特蔬菜——蘘荷[J].农业科技通讯,2002,2(10):17.

[5]范淑英,吴才君,盛蕾,等.野生保健蔬菜蘘荷的人工栽培技术[J].蔬菜,2004,3(3):14.

[6]涂天虎.蘘荷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1999,5(1):64.

[7]石拥军,李进,顾绘,等.蘘荷脱毒组培苗培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6(5):131-132.

[8]高学玲,岳鹏翔.蘘荷的营养成分分析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1,4(3):6.

[9]Kim H W,Murakami A,Abe Ml.Suppressive effects and ginger constituents on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generation,and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pro-inflammatory genes in macrophages[J].Antioxidants and redox signaling,2005,7(12):1 621-1 629.

[10]罗兴武,周大寨,朱玉昌,等.阳荷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及锌赋存状态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2):98-101.

[11]陈仕学,杨俊,唐红,等.梵净山野生阳荷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8):266-269.

[12]马佶,王彧,吴秋瑜,等.阳荷药材化学成分的预试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4):66-67.

[13]郝南明,赵保发,胡国海,等.阳荷的化学成分的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379-380.

[14]解成骏.阳荷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5]姚柏林.一种阳荷笋子的无土栽培方法 [P].中国发明专利,CN200910062785,2010-12-22.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Zingiber striolatumResources in China

WU Jinping1,DING Zili1,GUO Fengling1,CHEN Leifu1,CHEN Peihe2,QIU Zhengming1
(1.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2.Enshi Jingzhou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We summarized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nutritional value,medicinal value,industrial valu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so on ofZingiber striolatumin China,and put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Z.striolatumindustry,in addition,we pointed out that,as a kind of rare medicinal and edible vegetable riching in dietary fiber,the industry ofZ.striolatumhad huge market space for development.

Zingiber striolatum;Resource;Status;Value

S567.23+9

A

1001-3547(2013)22-0010-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3.22.002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5-02-06),湖北省农业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2DBA07)

吴金平(1978-),女,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薯芋类作物资源育种,电话:18971632353,E-mail:274184394@qq.com

邱正明,通信作者

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