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地区棚室青椒膜下滴灌多层覆盖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2013-04-01李春华李天纯李柯澄

长江蔬菜 2013年15期
关键词:青椒粉剂可湿性

李春华 李天纯 李柯澄

导读:东台市开展大棚青椒膜下滴灌四膜五棚多层覆盖栽培种植,可节水50%~60%,增产26%~30%,使青椒提早上市,基本实现周年供应。生产中,应注意选地并施足基肥;提前用钢管搭建大棚;选择适宜规格的棚膜及地膜,正确铺设膜下滴灌管;选适销对路早熟大果型品种;采用穴盘护根育苗,作高畦定植,大、小苗分开移栽,定植后连续滴小水;适时覆盖农膜,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及温湿度调控,及时整枝;正确防治病虫害,适时分批采收。

青椒是东台市高效蔬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万hm2,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笔者尝试开展大棚青椒膜下滴灌多层覆盖栽培种植,实践证明,膜下滴灌在大棚种植中可节水50%~60%,减少蒸发和渗漏,防止病虫害发生,保证土壤不板结,可促使青椒提早上市,同时还可减少农药用量,节约肥料,提高产量20%~30%,基本实现了新鲜青椒的周年供应,每667 m2产量在7 000 kg以上、平均效益在13 000元以上,比常规大棚种植方式增产26%~30%。现将江苏沿海地区塑料大棚青椒膜下滴灌多层覆盖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地块的选择及要求

青椒对土壤虽无严格要求,但高产高效栽培必须注意选地、整地并施足底肥。选2~3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忌选重茬地块。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种植地每栋大棚长50~100 m,宽6.5 m,以南北走向为宜。要求具有生产环境优越、交通运输便利、销售市场广阔等方面的优势。

2 大棚与棚膜选择

2.1 搭建大棚

要提前搭建好大棚。宜采用钢管建棚,江苏沿海地区越冬大棚青椒多采用四层或五层覆盖栽培,一般拱架宽度5.5 m,顶高1.65~1.8 m,钢管入土深 40~50 cm,每根入土间距为 1 m。内层顶膜大棚宽5.2 m,三层顶膜宽5 m,每667 m2钢架大棚需200根钢管,再加上内层棚架需钢管70根左右,中棚需青竹70根左右,四棚五膜(667 m2)模式大棚需投资5 500~6 000元。大棚搭建时间一般在霜降(10月23日左右)至立冬(11月7日左右)前,结合整地施肥作畦及时安装大棚。

2.2 棚膜选择

采用四棚五膜覆盖栽培,可使青椒提早上市。四棚覆盖在地膜覆盖基础上增加一层内简易小棚即为五层覆盖。 农膜要求大棚膜(天膜)厚 0.08~0.10 mm,宽 6.0 m;第 2 层膜(内大棚膜)厚 0.04~0.06 mm,宽5.5 m;第 3 层膜(中棚膜)厚 0.04~0.06 mm,宽 5 m;第4 层膜(小棚膜)厚 0.014~0.02 mm,宽 2.5~3.0 m;第5 层膜(地膜)厚 0.008 mm,宽 2~2.5 m,覆盖畦面。围裙膜厚 0.010~0.012 mm; 第 1、2 层棚膜宜选择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长寿无滴辣椒专用膜,第5层地膜宜选黑色地膜。每667 m2需外层棚膜 68.7 kg、内层大棚膜 57.8 kg、中棚膜42.3 kg、小棚膜 35.6 kg、围裙膜(三层用膜)81.4 kg。 覆盖棚膜宜在早上无风天气进行。

2.3 膜下滴灌管的铺设

选择耐晒无粘连、出水口孔呈三角形的毛管带。滴灌管(带)铺设在植株附近的两端(种植行向),输水管铺设在两垄青椒之间。滴灌管的一端与直径12~16 cm的聚乙烯三通管上的接头相连,另一端弯折封闭。在滴灌管(带)上打孔径1~1.3 mm,滴孔与椒苗的距离在10 cm左右。滴孔口应朝上,以防堵塞。滴灌管(带)铺好后,上覆盖黑色地膜。

3 选择适销对路品种

越冬青椒一般9月下旬至10月初育苗,11月初定植,翌年3月上旬开始收获,至10月下旬拉秧,整个生育期在10个月以上,大棚青椒每667 m2产量可达7 000 kg、纯收益1万元左右。但苗期处于冬季,后由低温季节逐渐向高温季节过渡,光照由弱到强,因此,要选择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抗病、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江苏沿海地区青椒主栽品种有洛椒特大301、洛椒98A、扬子1号、苏椒958、苏椒5号博士王、川岛青龙、中农3号、苏椒5号、豫艺墨秀、海丰37等,以选择早熟大果型品种为好。

4 培育壮苗,适时定植

4.1 播种育苗

越冬青椒育苗期正值秋季高温高湿季节,必须做好遮阳防雨工作。青椒根系浅、不发达,应采用穴盘护根育苗,育苗营养土可用专用育苗基质,一般每667 m2需72孔塑料穴盘70张左右,育苗基质(容积50 L/袋)需7袋以上,备种 30~50 g。播前先晒种1~2天,去除破籽、秕籽及杂质。播种前需先将种子消毒,可用10%磷酸三钠、0.1%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液浸泡种子15~20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时将种子点在压好穴的盘中,每穴播种1~2粒。播后应盖好基质,并用刮板从穴盘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基质,使小孔穴整平即可。苗床要平整,畦面底部铺1层地膜,然后整齐地排放已播种的穴盘,并用小孔眼喷壶喷洒30%苗菌敌1 000倍液,将基质喷湿透。由于播种育苗期正处高温季节,基质容易干旱,因此播种覆土后,苗床上应搭盖遮阳网保持遮荫环境。出苗前温度应保持28~32℃,幼苗顶出基质70%时适当补水,确保齐苗、全苗。当幼苗全出齐后,保持白天 25~30℃,夜间 20~25℃。苗床基质发白时,及时浇水。在阳光强时,及时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雨前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雨。注意每隔7天喷洒噁霉灵,防苗床猝倒病,保证幼苗健壮生长。移栽前1周,喷洒移栽灵+艾美乐(吡虫啉)药液1次。

4.2 定植前准备

一般在10月上中旬结合深耕深翻进行整地施肥并作畦。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鸡粪3 500~4 000 kg、菜籽饼 200~25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 50~60 kg、磷酸二铵30~40 kg,撒施后作畦。为防涝渍,作南北走向高畦,畦宽2 m、畦间沟宽35~40 cm,畦高20~30 cm。在定植前(覆盖地膜之前),畦面土表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每667 m2选用96%金都尔(精异丙草胺)除草剂80 mL、毒·辛杀虫剂100 mL。同时,健全大棚四周水系,确保水系畅通。椒苗种植后千万不能受淹,否则极易死苗,甚至绝收。

4.3 定植

东台及周边地区定植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前于于傍晚667 m2用硫磺粉2~3 kg、80%敌敌畏烟剂0.5 kg熏棚12 h,消灭棚室内杂菌及害虫,次日打开通风口通风。定植时要严格按株行距挖定植坑,每畦定植5~6行,一般行距45~50 cm,株距 30~35 cm,每 667 m2定植 4 000~4 500 棵。 定植要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大小苗分开,小苗栽棚中,大苗栽棚边,并尽量不使穴苗基质松散。

4.4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要连续滴小水,并及时闭好棚膜,保持日温30℃左右,夜温18~20℃,促进新根加速生长。椒苗成活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依据天气、土壤及幼苗情况,每天滴灌小水量,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

5 大棚田间管理

5.1 农膜覆盖时间

应根据棚外温度,通常11月下旬覆第二层内棚膜;12月上旬夜间气温低于5℃时,要立即加盖第三层内棚膜;12月中下旬夜间气温低于0℃时,在大棚内用竹架搭建中棚及小棚。

5.2 温湿度调控

缓苗期温度白天23~28℃,夜间不低10℃;开花坐果期温度白天20~25℃,夜间高于18℃;结果盛期温度 8:00~18:00 22~25℃,18:00 至次日 8:00 15~20℃。棚内湿度控制在60%~80%,要通过覆膜、滴灌、通风排湿、调控温度等措施,把棚内温、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揭开棚膜应掌握有风时背风揭、无风时两边揭、由小到大逐步揭、经常变换通风口的原则,促进植株平衡生长。越冬期间,要预防冰雪冻害,特别是夜间出现大幅度降温骤冷天气(最低-2℃),则要认真检查大棚四周,不能漏风,并在夜间及时在小拱棚上增加一层旧薄膜防寒。在遇到长期连阴雨或寡照天气,则应在中午前后及时放小风口通风散湿,否则会造成植株萎蔫或死秧。开春(3月中旬)气温开始回升,撤去小棚膜;4月底至5月初,外界气温日平均稳定在20℃以上时,撤去内层大棚膜;进入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当气温达35℃以上时,及时把大棚两端通风口(裙膜)放下,昼夜通风。高温天气,棚膜上面需覆盖遮阳网,既能降低温度,又能防止虫害发生,还可以使采收期延迟至10月中旬前后。

5.3 水肥管理

采用膜下滴灌进行浇水和施肥,青椒生长对所需的水分通过滴灌来完成,肥料通过随水滴施,水肥同步,“少吃多餐”,按青椒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需要合理供应,达到高产目的。滴水时间和施肥时间依据青椒生长的特点来决定,苗期至初花期需水少,果实膨大期是一生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果实成熟期需水逐渐减少。门椒采收前,一般不追肥不滴水。门椒采收后,根据植株长势,每采收1次滴水追肥 1次,每 667 m2随水滴施尿素3~4 kg+磷酸二氢钾2~3 kg。开花结果盛期,适当多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0~25 kg/667 m2。在结果后期,植株根系老化,供肥不足,可采取根外喷施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爱多收5 000倍液或惠满丰800倍液,补充叶面营养可防早衰。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及时引水抗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烂根,否则易“淹死”。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高温季节要做好保根、保秧工作,延长采果期,增加总产量。

5.4 及时整枝

青椒植株较大,整枝可增加产量。在生长期间,如出现植株生长过旺、枝叶荫蔽情况,结果少,在门椒采收后,应及时打掉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对上部枝叶繁茂的,可将2行植株间向内生长、长势较弱的分枝剪掉,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分枝,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去底部老叶、黄叶、病叶和细长侧枝,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能防止病虫害蔓延。

6 病虫害防治

为害青椒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青枯病、炭疽病、根腐病、黑星病等。虫害有蚜虫、烟粉虱、蓟马、白粉虱、茶黄螨、烟青虫等。

6.1 灰霉病

冬春季节易发生,主要为害幼苗,其次是叶和茎,湿度大时可造成流行。防治上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发病初用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并交替用药。

6.2 疫病

是一种流行性极强的病害,一旦防治失时或不力,很容易造成绝产绝收。棚室内湿度大,温度适宜时极易大面积流行,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可用普力克(霜霉威)或疫特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8%甲霜·锰锌600倍或50%扑海因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3 青枯病

盛果期为害成株,常呈暴发之势,造成极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田块几近绝收。应以防为主,发病前 (一般在坐果初期),用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可预防青枯病的发生。若田间出现零星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穴施适量石灰杀菌。在发病初期或大雨后喷施敌克松1 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即可达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6.4 炭疽病

为害果实、果梗、叶片等。初发病时叶片出现褪绿水渍状病斑,受害后病叶容易脱落。果实受害后期易破裂,空气湿度大时,分泌出淡红色黏液,继而腐烂、脱落。常用防治方法为通风排湿,并结合化学药剂炭疽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防治。

6.5 根腐病

发生在定植后,发病株叶片稍见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病株的根颈部及根部皮层出现腐烂,即枯萎死亡。防治上应在定植缓苗后,立即用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5%噁霉灵水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隔7~10天对椒苗连株灌根,连续灌3~4次。

6.6 黑星病

属低温高湿病害,是由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冬春两季发生,为害叶片。栽培时应注意种植密度,及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此病的防治重点是及时,一旦发现病株及时喷药防治,如果错过最佳防治时机,病害进一步蔓延,就会给防治带来困难。发病初期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6.7 白粉虱、蚜虫、烟粉虱、蓟马

4种害虫能传播煤污病,严重时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污染果实会影响其商品价值。在保护地终年发生,目前无有效措施能一次性防除。主要防治方法是利用防虫网、黄色粘虫板、诱捕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减少飞蛾等虫口基数;冬天密闭棚室,用棚虫绝、一遍净、虫无影、棚哈哈等烟雾剂熏杀;可选用25%扑虱灵 (吡虫啉)1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6.8 螨类害虫

可用专杀螨类农药防治,如1.8%阿维菌素乳油、73%炔螨特、10%浏阳霉素、哒螨灵等。3~4月茶黄螨为害青椒后,幼叶叶缘下卷,背面呈褐色油渍状,严重时顶芽干枯,易与病毒病混淆,应及时选用15%扫螨净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6.9 烟青虫

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雾防治。

使用上述杀菌剂、杀虫剂防治病虫害时,要严格控制用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前7~10天禁止使用农药,将农残控制在最低标准,确保人们食用安全。

7 采收

青椒是连续开花多次结果的蔬菜,一般花谢后15~20天,即果实长大、果皮较硬而有光泽时进行采收。采收后,会陆续开花结果,其采收期长,一般从3~10月。第1次采收后,隔15天收1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期缩短。6月盛果期,每3~5天采收1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每10天采收1次。青椒枝条较脆,采收时要注意防止折断枝条,轻采轻放。

猜你喜欢

青椒粉剂可湿性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彩泥变变变
——青椒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饶了我吧,青椒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青椒就要这样种
温室青椒高产栽培技术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