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及运用
2013-03-31徐玉容
徐玉容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一 绘本及绘本阅读的价值
(一)绘本的独特价值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应当知道的,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柜,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
绘本是近年在我国出版创作界兴起并流行的读物类别概念。它和其他读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叙述一个故事,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和主题,主要以画面为主、但又不把文字放在从属地位,而是通过画面和文字的合奏共同完成故事的讲述。它是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形式,具有独特的价值。
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家朱自强认为,绘本的独特价值表现在:
1.绘本可以培养良好的“图像”读者。在朱自强看来,幼儿的阅读是从包括图画的图像开始的。对幼儿来说,图像没有文字语言的障碍,但是,真正想要读懂那些图画,也需要经过学习,不断获得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做到的。
从这个角度看,他认为,在人生早期的阅读中,绘本能够发展幼儿的语言阅读能力,绘本的图画是激活幼儿语言潜能的良好媒介,它为幼儿通向语言世界搭建起桥梁。另一方面,图画本身也需要阅读,所以,绘本也在培养幼儿的图像阅读能力。[1]
2.绘本能给儿童以身体阅读的乐趣。好的绘本,画面精美,它的构图、色彩,能给阅读者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它需要用眼睛进行身体阅读。此外,有些给幼儿的书,还要运用身体的其他器官来进行阅读。但绘本的身体阅读和其他文学类读物不同,它是直接的身体参与,不需要想象和生活经验作为中介。
(二)绘本阅读的价值
新西兰的多罗西·怀特说:“绘本读物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2]
也有人说:“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就像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欣赏美妙的演奏;绘本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像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深入孩子的心田;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是与大师对话,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绘本阅读的价值是多重的,主要表现在:
1.绘本阅读的过程,是传递爱、分享爱的过程。亲子共读绘本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传递爱、分享爱的过程。绘本,就成了架设在其间的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2.绘本阅读能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绘本图文并茂,画面语言非常直观,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即使不识字的孩子,也能通过读图读懂绘本。因此,绘本阅读是一种有效激发儿童尤其是低龄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手段。
3.绘本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本题材各异,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涉及。在绘本阅读中,孩子们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想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4.绘本能帮助孩子宣泄情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好的绘本,非常关注幼儿的情绪感受,常常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愿意与作品展开对话。《菲菲生气了》是和幼儿情绪有关的绘本。它写的是孩子受委屈后,生气时的情态。有过类似情感经历的孩子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有一种认同感而愿意阅读。阅读到最后,孩子们会像作品里的“我”一样,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慢慢地宣泄愤懑、缓和心绪、平静下来。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绘本,已经不自觉地在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知名的儿童文学专家王林曾在《本土图画书的发展》中提到:明天出版社的“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系列绘本,是一套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书籍。这套绘本有五个故事,每个故事针对孩子的一种心理品质来讲述。这五种心理品质是:“分享”“关怀”“友谊”“承受挫折”“接受自我”,这些不是孩子应具有的所有心理要素,却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其中,《小鼹鼠的土豆》在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方面特别典型。小鼹鼠精心培养了一颗土豆,当受到鼹鼠姑娘和其他小鼹鼠的嘲笑时,小鼹鼠却坚信“这是我的土豆,不管别人怎么看它,它仍是我的希望”。当土豆被农夫挖走时,小鼹鼠没有痛哭,而是安慰自己说:“总会找到些什么吧?也许,就在下一次。”这种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不是当前环境下孩子们严重缺失的呢?
二 从绘本的特质看“儿童观”
著名作家彭懿说:“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的馆藏图书有50万册,其中绝大部分是绘本。面对浩瀚如海的绘本,我瞠目结舌。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懂得了:绘本才是真正的儿童书。”
(一)从绘本的发展历史看“儿童观”
从绘本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始终和“儿童”发生着密切的关联。
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标志性事件是: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绘》出版,被公认是欧洲插图儿童书的雏型。这说明绘本的诞生最初也是为了满足儿童阅读的需要,体现了“为儿童”的观念。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迎来了绘本的黄金时代。这一阶段的绘本,创作者创作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为“儿童”;绘本在韩国、日本的兴起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松居直等著名的绘本创作者和理论家。在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就非常明确地提出“儿童的读书生活从幼儿期开始”,绘本是儿童了解书的世界魅力的最好的读物。
中国台湾在70年代开始绘本阅读,由于很多人认识到绘本的价值,所以后来在台湾掀起了绘本阅读的热潮。大陆对绘本的接受要晚得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人一提到绘本,最先想到的是为儿童、更多是为低幼儿童绘制的图画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绘本的普及,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是全世界儿童阅读的主流。
(二)从绘本的内容和形式看“儿童观”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绘本都呈现了鲜明的“儿童观”。
从内容上看,不管题材是写实题材还是幻想题材,内容都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可以让他们在不同内容的绘本中,找到自己的熟悉的生活,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如绘本《逃家小兔》、《我爱我的爷爷》、《花婆婆》可以激发幼儿的爱心,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品质;绘本《没有人喜欢我》、《我想和你交朋友》表达了幼儿渴望交往、乐意交往的心理需求,表现了“为儿童”的特性。
从形式上看,不管绘本采用怎样的艺术方式和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接受和喜欢。正如有研究者认为,不管绘本创作者采用何种艺术范式,“儿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绘本中,令绘本具有了浓烈的童趣,焕发出的源自童心天然的童趣和童稚美,成就了绘本美学意义上的儿童性。”[3]
三 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绘本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主导,忽视了”儿童本位“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其价值取舍更多偏向认知,忽略其中的审美,结果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绘本阅读往往没有发挥其优势,陷入种种误区。
误区一:绘本阅读教学=识字朗读
绘本图文并茂,图画精美,语言精炼。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利用绘本精简的语言,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和专门的朗读训练。在识字、朗读的双重压力下,绘本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孩子们对绘本从此望而却步。
误区二:绘本阅读教学=精读分析
一些教师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来教学,引导孩子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进行精心分析,这种训练活生生地拉开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
误区三:绘本阅读教学=讲读提问
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师,为了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受到教育,经常以提问贯穿绘本阅读始终。这些问题一般是:“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你得到什么教育?”一连串的问题,已经让孩子失去了探究的兴趣,与绘本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
误区四:绘本阅读教学=无指导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本着“绘本是读给孩子听的书”的理念,纯粹以朗读者的身份出现,只是朗读故事,没有互动和交流,更谈不上启发和引导。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四 儿童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
(一)尊重儿童的心灵成长
有人说,绘本,是最适合孩子的书,是孩子成长的心灵鸡汤。绘本直接表现了“儿童本位”的理念。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传递“儿童本位”的理念,就需要尊重儿童的心灵成长。
尊重儿童的心灵成长,就是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绘本,尊重儿童的心理需要,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式和策略,充分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认知、获得审美、受到启迪、完善人格,从而实现儿童的真正成长。
(二)选择适合儿童的绘本读物
“一本绘本的品质高下和影响力,往往取决于它对人类的情感、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心理引领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最优秀的绘本,总是儿童心理、情感、美德和成长教育最伟大的导师,也是播撒在孩子们心田里的一颗颗幸福和爱的种子。”[4]因此,我们选择绘本首要和最基本的原则是: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目前,绘本种类繁多,但分类明确。比如按照不同的题材、风格类型以及适合阅读的年龄与对象,把绘本分为大师杰作、国际大奖、亲子阅读、情绪管理、生命教育、成长励志、美德教育、创意想象、人文科普等类别。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绘本。
选择绘本时,要注重内容、主题对儿童成长的引领,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在成长中所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比如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原因,留下心理阴影,可以选择诸如《我的爸爸叫焦尼》等和单亲家庭、生命教育和心理辅导相关主题的绘本;有的孩子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就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情绪管理绘本”。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中渗透“儿童观”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儿童观”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理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都应渗透“儿童本位”的思想。这里,分别以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两个阶段、两位教学名师、两本经典绘本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表现“儿童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
应彩云老师是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她的绘本阅读教学课堂,能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无限快乐。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曾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最佳童书、美国《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图书,是一本渗透了浓浓亲情的图画书,适合亲子阅读。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小兔子像孩子,大兔子像爸爸。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这个故事温暖感人,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应彩云老师在整个课堂中,带着爱的激情,用爱的语言,引导幼儿全方面理解大兔子对小兔子的爱,同时从绘本引申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让幼儿理解了生活中的亲人对自己的爱。整堂课在应老师的带动下,幼儿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很成功,最终幼儿理解了爱的含义,应老师也成功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是“儿童观”在绘本阅读课堂教学中成功实施的一个典型范例。
另一个范例是窦桂梅老师。窦桂梅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她的绘本阅读教学,很好地渗透了“儿童本位”的理念。这里,以经典绘本《我爸爸》的阅读教学为例。
《我爸爸》是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在他的笔下,爸爸是个身穿睡衣、身体结实、性格宽厚、平易近人的形象。他通过运用“换头术”(父亲头先后换成马、鱼、大猩猩、河马、熊的头部甚至擦洗地板的木刷)以及近大远小的视觉错位等超现实手法,把爸爸的形象折射在幼儿的心灵上,使幼儿感受到爸爸是个“很棒”“很棒”、无所不能,但又会做可笑“鬼脸”的“英雄”,在幼儿心灵中,他是个能带来温暖的“太阳”。这是一部彻底颠覆传统观念中“严父”形象的作品,它使每一个父亲(尤其是中国的父亲)都去思考:他在孩子的心灵里,应该是怎样一个形象。它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是适合阅读教学的绘本。
由于窦桂梅老师教授的对象是小学生,所以窦桂梅老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采取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感受绘本中的“爸爸”对“我”的爱,并由此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爸爸对我的深沉的爱。整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窦桂梅老师引导学生“在图画的变化中,学生进入书中的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绘本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在文学世界与艺术的世界里遨游”[5]、“利用绘本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尝试的空间,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创作空间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风采。”[6]最后连听者都感慨:“从学生专注的眼神里,我也突然间明白了:爱的方式有许多,有时不需要语言,爸爸给予孩子的是一份无言但厚重的爱!”[7]
整个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教师充分尊重儿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与绘本的对话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最后感受到父爱的独特与伟大,实现了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
总之,绘本作为最能体现“儿童观”的读物,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灵成长,选择适合儿童的绘本读物,采取有效的方式和策略,实现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这也是“儿童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最好的渗透和运用。
[1] 朱自强:《亲近图画书》,明天出版社,2011年。
[2] 章红,夏谨岚:《如何让我更爱你——中外文学绘本低幼读物的比较与启迪》,《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年,第11期。
[3] 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 徐鲁:《如何选择最优秀的绘本》,《出版参考》,2008年,第16期。
[5] [6][7]吴海飞:《小绘本、大天地——窦桂梅老师绘本教学片段赏析》,《小学教学》,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