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茶叶历史初探
2013-03-31刘柳浪
刘柳浪
(景德镇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333000)
浮梁县山高林茂,气候温和,是著名的古茶市、老茶区。1 9 1 5年,天祥茶号所产工夫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 9 5 3年浮梁茶厂出产的红茶“孚钉”被前苏联产品鉴定委员会鉴定为“祁红珍品”,“孚”就是浮梁;“浮红”为浮梁县红茶之简称。1 9 8 9年,浮梁县复县后,通过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先后培育出了“浮瑶仙芝”、“瑶里崖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茶叶品牌。
1 景德镇与浮梁
据《浮梁县志》:景德镇曾是古“杨州之域,地属古番”。春秋为楚国东南境,秦为九江郡番县领辖,漠属豫章郡波阳县,东晋时设新平镇,隋因之。唐武德四年(公元6 2 1年),析波阳县东界置新平县。武德八年(公元6 2 5年)并新平入波阳。唐开元四年(公元7 1 6年)复置县新昌江口,改名新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 4 2年)以“溪水时常泛滥,居民伐木为梁”之故,更名浮梁县,一直沿用。新平镇因位于昌水之南,而又名昌南镇,自东晋设镇始均为县辖。景德镇之称始于北宋景德元年 (公元 1004年)。《宋会要辑稿》:“江东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置”。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师,应官府之需,刻“景德”年号于器,其昌南镇奉御董造瓷器,光致茂美,博得真宗皇帝赏识,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真宗赵恒诏谕将昌南镇易名景德镇。
景德镇自始名之日起,名称从未变,先为浮梁县辖镇,1 9 2 7年曾从浮梁县析出置市,1929年仍并入浮梁。l 9 4 9年解放,再从浮梁析出置市,1 9 5 3年晋为省辖市,1 9 5 9年撤县并市,1 9 8 9年复县,属市辖。
2 茶叶与瓷器
景德镇的茶叶与瓷器历史悠久,为景德镇市出口商品中的两颗明珠,光耀中华。唐早期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生产有明显发展,当时浮梁县有两大著名产品,就是茶叶与瓷器,茶叶以桃墅为集散地,瓷器以昌南镇为集散地,唐代是中国茶业昌盛时期,开元以后,中国北部已兴起饮茶风习,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饮茶。宋代进一步发展,生产技术继续提高,清代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浮梁茶叶,在唐代亦进入产销盛期,成为我国茶叶重要集散地。据史料记载:唐时“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 ”。公元8 1 6年,自居易的 《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之句,为较早的茶叶史料。唐王敷 《茶酒沦 》有 “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叙述。浮梁自古产名茶,贡茶是也。公元8 5 6年杨哗《膳夫经手录》:江西饶州浮梁茶,洪州西山白露。明·张谦德 《茶经 》:“产茶,姑婿虎丘,……饶州仙芝,福合,绿合,连合,庆合……”。《江西名茶》的陈椽题词中:“江西自古以来盛产名茶,……宋有饶池州之仙芝和嫩蕊”。景德镇瓷器,“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兴烧年代在唐末五代。 《景德镇陶录 》:“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也 ”。唐武德中 (公元6 1 8~6 2 6年 )“假玉器 ”贡于朝,唐武德四年(公元6 2 1年)制瓷进御。可见景德镇瓷业在唐代已成为主要经济。
茶叶与瓷器的发展,相互促进,紧密相关。著名茶区常产著名陶瓷茶具,如景德镇的“假玉器”、“青花瓷”、“薄胎瓷”等茶具,浙江青瓷茶具,宜兴陶茶具,湖南醴陵瓷茶具等。茶叶与瓷器,在对外贸易中同为 “丝绸之路 ”和 “海上陶瓷之路 ”中竞相争艳的大宗出口货物。
3 浮红与祁红
我国茶叶先有绿茶,后有红茶,而浮红与祁红始于何时?有多种说法。
吴觉农《茶经述评》:红茶的发原地是福建,福建红茶向外传播的主要路线:崇安传到江西铅山县河口镇,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传到景德镇 (原浮梁),再传到安徽东至(原至德),最后传到祁门。
《皖南茶业概述》:考诸祁红营制之起源,直至1 8 7 5年,有黟县人余干臣,由福建罢官回家,仿闽红做法,先在尧渡街(至德属)设立茶庄,试制红茶成功,第二年 (1 8 7 6)在祁门历口又设立分庄试制红茶,第四年(1 8 7 8)在闪里设分庄。
《工商通讯》中的《江西浮梁茶业 》:据当地老者所称,该县祁红之制造,发轫于北乡潘村,盖在前清嘉庆年间,该地即有青茶出售于市,……到清光绪二三年间(1 8 7 6-1 8 7 7),因有广东商人仿效两湖制造红茶之法,在皖属秋蒲县 (今至德)设庄监制红茶。引起潘村一带青茶商之注意。翌年(1 8 7 8)春间,该村亦随之设立茶庄仿制,时仅一家,次年增至二家,则附近之闪里、历口一带亦相继成立茶庄,自光绪十年后,遍及浮属各乡矣。
从以上资料分析,按经济地理规律的观点,笔者认为《茶经述评》所说的流向比较有理。
安徽祁门、东至、石台、贵池、黟县和江西浮梁所产红茶品质特征相近,出口时统称为祁红。浮红与祁红品质特征相近,表现在地域、自然、技术、产品等方面。
地域相近。祁门的南部,原属浮梁之地,祁门建县时划出,祁门县志:“析黟县卡乡及饶州浮梁地置祁门 ”。
自然条件接近。浮梁与祁门的经纬度很接近,山水相依,同属黄山山脉,祁门南部还同属饶河水系,因而土壤,气候等茶树适生条件相同,当家茶树品种,浮梁槠叶种与祁门群体种特性也相近。
引进红茶技术相近。上述几种绿改红的说法,不管流向如何,时间相差都不大,因此,技术基础同。
经济区域同。祁门茶自古集散于浮梁,抗日战争亦如此。
品质相同。红毛茶的收购标准样、产品加工标准样都相同。历年产品的各级水平一样.品质总水平曾互有上下。
4 茶叶贸易
浮梁为我国古茶叶贸易中心之一,唐元和年间,“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按“唐贞元九年十之一税率,每岁得钱4 0万贯”推算,浮梁占全国茶叶三分之一。又据史料:公元9 0 4~9 0 7年间,婺源、德兴、浮梁、祁门县之茶,均在浮梁集散。公元1 0 0 4~1 0 0 7年瓷器发达,茶叶、瓷器、丝绸同为 “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的大宗出口货物。也有以山西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经西北利亚转运往欧州腹地的国际商路,因为这条商路以输出茶叶为主,人们也称其为“茶叶之路”。与浮红古时运销华北是衔接的。在历史上曾以 “浮梁之商 ”作为 “茶商”之别称,足见其时茶叶的繁荣。
在我国茶叶贸易大衰退的年代里,浮梁县的茶叶仍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期间,战时建制的“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江西省茶叶管理处”等机构,在浮梁县均设有分支机构,茶商茶号众多,茶市繁荣,1 9 3 9~1 9 4 0年茶号达9 0家,经营箱茶2 2 9 3 0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