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及其对策*

2013-03-31

关键词:冲击交流大学生

许 萍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的普及,以博客、微博、微信、QQ、论坛、网络游戏、网络电视等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其巨大的力量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其特征

什么是新媒体?目前对这一概念仍然是众说纷纭。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界定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1]无论人们怎么认识新媒体,新媒体确实已以它独有且傲人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多元化[2]。

(一)新媒体具有开放性

新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现实社会中的阶层、群体界限,通过网络媒体实现了跨群体、跨地区的平等无障碍交流,其信息流通是开放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自由”与“平等”交流。在新媒体中,资源可以互享,观点可以自由表达。网民拥有了平等的信息源及信息发布、信息接受的权力,即每个网民都平等地使用网络资源,实现了“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社会化传播,打破了集权的权威传播形式[3]。开放性成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

(二)新媒体具有互动性

新媒体互动性特征特别突出,其信息交流是互动的。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人们可以自由、无时间、无地域限制地相互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态度,也可以在一起娱乐、学习。无论是BBS、QQ、博客等即时或延时形式的信息交流,还是搜索引擎中或网络游戏中的问答或评论等,都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互动参与性。新媒体实现了网民既是使用者又是传播者的形式,因而使其互动性更为灵巧、贴切,也因而使其更有生命活力。

(三)新媒体具有多元性

新媒体是一个海量信息传播的平台,人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形态均已发生变化,传播主体由一元走向了多元。多元传播主体形成以后,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都能通过新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3]。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时间、空间、资讯无屏障”状态[4]。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显现在新媒体上,汇聚成一道满汉全席般的多元化菜肴,供网民选择、品味。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新媒体无疑成为这种多元化的助燃剂和加速剂。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一路相随,他们亲历着网络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少至繁、迅速且极有生命力的发展,并且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使得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力更为突出。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得大量丰富的信息自由流动,信息获取渠道、方式、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资源获取观念的冲击

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自由传播,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无不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传统的课堂传授及图书资料不同的信息获取与使用渠道。大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搜索各种学习信息,进行各种学习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学习观念。使得大学生一方面沉湎于网络搜索引擎的快速便捷及信息的多样易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网络信息在某些方面不及图书的客观深邃及社会认可度高。是选择百度、知网等各种搜索引擎,还是图书馆、老师?是选择简单快捷还是可靠繁杂?是草草应对还是深思熟虑?新媒体的发展无疑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

2.对学习意识的冲击

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学习意识是被动的。他们依赖老师,信赖书本,慎重地表达观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使得大学生更习惯于对重大社会热点事件、某一社会现象甚至是自己的心情感情进行主动由衷的表达和评论,并且主动在网络中寻求信息,将各种信息和观点进行归纳分析,判断选择,主动加以表达。在这种环境下的大学生,一方面被动接受着传统的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活跃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信息搜索的快捷更使得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愿意去网上搜索答案而不是跟老师商讨,更多地去百度寻找知识而不是去图书馆追根溯源,更信赖和依赖新媒体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崇拜老师和书本。这种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形成的矛盾与冲突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北京大学青年网络生活调研报告》表明,有3/4左右的北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其生活、学习、工作“有帮助”,有四成左右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5]。这表明新媒体对传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和大学生的学习观念有着非常猛烈的冲击。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自我观的冲击

1.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冲击

新媒体提供的全新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对作为“搜索引擎的一代”的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6]。新媒体的开放、共享、自由和个性化的特点,通过各种新媒体产品,如微博和博客的应用,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展现,思想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当然,新媒体也存在着使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奴隶的风险,使其对新媒体产生依赖甚至主体性逐渐丧失。因而,在虚拟时空中发展而来的或自信或独立或懦弱都切实地影响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人的自我认知,在其已有的或正在接受的社会所倡导的自我应具有的状态与他们在网络生活中感受到的自我状态无疑是不一致的。由此而带来的矛盾对他们思考自身的存在状态有着非常大的冲击。

2.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使大学生更易获得多种思想信息,使大学生的思维更趋开放和灵活,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学者指出新媒体是“5A”媒体,即: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信息(any information)、任何媒体(any media)[7]。5A 传播模式表明新媒体传播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内容的传播者。新媒体为个体分享信息、分享快乐提供了平台,如博客、播客和个人空间[5]。大学生们更注重自身的价值追求,更注重自己个性化的需求,甚至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倾向。而主流价值观则要求大学生更多地看到集体的状态,注重集体的利益,要求大学生深刻认识并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和理想意识。因此,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他们在价值取向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冲击。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的冲击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有着一定的冲击,它突破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局限,大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交友网论坛、网络社区等新媒体工具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及沟通平台使得沟通交流更便利,一方面使大学生与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之间的交流更通畅频繁,从而为大学生展现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产生一种新的人际交往观念,这种便利性和隐秘性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大学生乐于使用新媒体工具进行交流。但另一方面,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这种交流是监督力不足、责任感藏匿下的虚拟性交往,无疑对大学生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产生冲击,如警惕性不足、安全意识不强,或者是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等,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被骗或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这种双刃剑性质的新媒体交往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观。除此之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网上交流时间的增加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与周围人的交流,缺乏现实生活人际交往技巧甚至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与人交往。因此,这种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合人际交往形式同样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

三、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冲击的策略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是一个客观现实,我们应正视这种冲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一冲击。

(一)教育者积极介入新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学习观的深刻影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新媒体,并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要改变“谈网色变”、排斥新媒体的心态,正视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更便捷的学习方式,更轻松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缺失的。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教育者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把重心和侧重点放在教育引导上,教会大学生正确判别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受教育者正确选择信息,学会利用网络发布、传递、筛选、过滤和整合信息。将新媒体作为师生互相学习的平台,真正做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图书馆、学生与学校的互动和交往[8]。引导大学生对新媒体资源形成正确认识,从而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学习。

(二)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形成合力加强大学生自我观教育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是渐进和深刻的,其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并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网上网下相结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和自我认知教育,以形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全面影响。一是通过课堂或者各种主题活动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二是主动适应和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交流工具,如QQ群、博客群、BBS等,尽量与大学生有共同的话语体系,实现无障碍交流以更好地互动,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问题,从而赢得大学生的喜爱与信赖,更好地推动对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三)加强新媒体环境中的人际交往教育

新媒体对大学生交往观的强烈冲击使得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迫在眉睫。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中很好地与人交往,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强调现实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课堂讲述、职业规划、谈话等各种形式让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归根结底是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的,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而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则是成功的前提和和谐人际关系的必要因素。二是警示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通过实例宣讲、安全课教育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新媒体安全教育。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交流是监督力不足、责任感藏匿下的交往,因此,新媒体安全教育刻不容缓。三是实现大学生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间的合理转换。通过网络课程、选修课程等形式教育大学生注重两种形式的合理使用。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两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而大学生沉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能力较弱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应采用各种教育方式加强他们的综合交往能力。

[1] 王冰.自媒体的“歧路花园”——博客现象的深层解读[J].学术论坛,2005(1):165-168.

[2] 郑恩,纪亚东,龚瑶.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框架:基于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3-99.

[3] 冯锐,金婧.论新媒体时代的泛在传播特征[J].新闻界,2007(7):27-28.

[4] 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7):158-160.

[5]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41.

[6] 李俊,王雷,方鹏飞.新媒体影响下90后大学生社会政治心态调查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6-89.

[7] 贾先涛.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35-39.

[8]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8.

猜你喜欢

冲击交流大学生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