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小说之外乃佟公
——兼与周巍、孙逊商榷
2013-03-31陈志烨
陈志烨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贾雨村:小说之外乃佟公
——兼与周巍、孙逊商榷
陈志烨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石头记》中重要人物贾雨村的现实原型是今天宣城人民犹在纪念的佟公佟赋伟。佟赋伟,监生,祖籍辽东襄平,籍贯常熟,与“天下望族首吾门”的佟家同姓同籍,曾任《石头记》作者所属之府的知府,去职之后若干年又出任另一地知府,才敏精吏治,擅题咏,凡此种种,皆与小说对贾雨村的描写相合。
贾雨村;佟赋伟;董邦达
在《石头记》一书中,贾雨村是起穿针引线作用的一位重要人物。探求贾雨村现实原型是谁,对于我们验证《石头记》作者身份以及揭明或证实贾家究竟是哪家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知晓贾雨村原型为谁的“老鼠尾巴”
小说有多处说及贾雨村。其中一处,让笔者觉得其应该是可以知晓贾雨村原型为谁的“老鼠尾巴”。小说第二回一段文字如是说及贾雨村: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1](P58)
由这段话,可知贾雨村是升任过知府的,但他是在哪里任的知府,文字里只说及“本府知府”,而未具体指明所说的“本府”是哪一府。想来,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书里也不便指明。既然没有指明,那么我们就只能来推求了。
按文意,所谓“本府知府”中的“本府”,应是指上引文字之言说者所属的府。那么这位言说者是谁?按《石头记》第一回对小说由来的说明,以及散布全书各处以“石头”名义所作的补充性说明,这位言说者当然是“石头”,即脂砚斋、畸笏叟常所称呼的“石兄”。但这位“石兄”所在地在哪?书里说在“大荒山无稽崖”。这是个什么地方?似不可知也。不过,如果我们知道,《石头记》一书是该书作者托名“石头”写来,则我们或应当在先猜测这“大荒山无稽崖”是作者所在地之某一处,同时,无论这一处在作者心中有所指,还是本就无所指,仅为作者之一拟设,“石头”与《石头记》之作者,就府属而言,总该为同一处。但《石头记》作者是谁?红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他是曹寅(或曹寅弟弟曹宣)的后代曹雪芹。与此观点迥然有别,笔者认为《石头记》的作者是高士奇之曾孙、高衡之庶子高霑。[2]依此观点,则我们应当认为上文所谓“本府知府”中的“本府”当即是高衡一家所在的府。由此,现在的问题便成了“高衡一家所在的府在哪”。知道了高衡一家所在的府,我们就可以来查贾雨村为谁了。
经查,高衡一家所属之府叫嘉兴府。查《嘉兴府志》卷三十六“官师”,特别让笔者感到高兴的是,正好有一位知府与小说对贾雨村的描述相合,他就是今天安徽省宣城市人们犹在纪念的“佟公坝”修建者“佟公”,他的名字叫佟赋伟。[3]这里需要赶紧说上一句: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个“多面体”。“人生也有涯”,每个人限于所知,能看到的兴许就只是一个人的这一面,而不是另一面、再一面。一个人好,难说是绝对的好,一个人坏,也难说是绝对的坏。
二、佟赋伟的情况合于小说对贾雨村的描述
佟赋伟,字德览,号青士,任嘉兴知府的时间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至康熙四十一年(1702)。下文为清楚起见,拟设数则,将小说中描述的贾雨村与现实中的佟赋伟作一比较,看看他们是否相合。
则一:小说第二回有一段文字如此说及贾雨村: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被上司寻了一个空隙,做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革职。[1](P59)
由这段文字,可知这贾雨村大比之后,已“会了进士”,且被选入“外班”,后来升了“知府”。再后来就是被“作成一本”,因龙颜大怒而遭革职。现实里佟赋伟的情况是否也是这样?据《永宁县志》(康熙三十八年刊本),佟赋伟,乃正蓝旗监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始任清朝永宁县知县,直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调任赴京候选。[4]调任去了哪里,不用说,是去了嘉兴任知府。至于之后几年,又去了哪里,则于史无载,直至几年之后,方又见其获任宁国府知府。可见,佟赋伟自嘉兴知府任上离开的情形,很大可能是遭革。如果此说正确,则佟赋伟与书中所说贾雨村的情形,应该说是极其相似的。两者都是先升任一地知府,然后遭革,再起复为另一地知府。鉴于历史上这样相似的情况非为常见,笔者对以贾雨村原型为佟赋伟的观点,已是有了初步的信心。至于书里说的贾雨村至大比之期“已会了进士”,笔者倒觉得这里有个解读的问题。所谓“已会了进士”指的是已经考中了进士,还是参加了会试,但未入三甲,只是戏说言之的“已会了进士”?当然,依《永宁县志》,佟赋伟毕竟只是监生,其虽有资格“春闱一战”,但毕竟须要此“战”成功,取为贡士之后,方可参加殿试,方可说到即便是戏言的“已会了进士”。所以,假如《永宁县志》所载佟赋伟为监生的情况不误,则与书里的贾雨村比,佟赋伟的情形还是略有差异的。但要知道,小说未必要求与现实真实情形的十足对应。小说本就是可以对现实素材进行所谓“艺术之调处”的。为了突出地强调一定情节,并显示其合理,将现实地、历史地发生的事情进行逻辑的编排、稍带艺术的包装,恐怕正是小说的特点。要不,小说也就成了会计员手里的账簿,而小说家也就成了会计员。会计员因其功用,是社会需要的。但谁又会因会计员的工作而感受到生活的惊险、巧妙与刺激?因此,与会计员一样,小说家也是有其社会功用的。只不过,他(她)要发挥这种功用,必须让手里的小说是小说,而不是会计员手里的账簿。说到这里,笔者想要提请读者注意佟赋伟与贾雨村的另一区别:依小说,当贾雨村那年去参加大比之前,于葫芦庙中寄居之时,香菱已经三岁了。如果参加大比,是在任知县之前,则佟赋伟的情形,从香菱的年龄变化来说,显然又有不合。佟赋伟任永宁知县的时间多达14年,加上在嘉兴知府任上干了3年,即便不算遭革休闲的几年,算来,到小说第四回贾雨村判葫芦案时,香菱年纪起码也应是二十岁了。这与第四回说的彼时香菱十二、三岁,相去甚远。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小说作者为了突出显示贾雨村之徇私枉法,不顾情谊,连自己当年见过、哄她玩耍过的可爱小女孩也没真心在知府任上实意找寻,而故意把佟赋伟任嘉兴知府时才诞生的香菱说成是其当年寄居葫芦庙时就已几岁的呢?这个问题,还是交由读者自己去判断好了。至于现实中佟赋伟又是因何因而遭革职,是否也是如贾雨村般系“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等,笔者因未能查得有关资料,不便妄言。只是可以肯定,佟赋伟若不是遭人诬陷,便一定是干了有犯龙颜的事。而干犯龙颜,大多就是“擅纂礼仪”之类。所以思来,佟赋伟之遭革职,恐怕也多为贾雨村的情形。今天看来,有些过时的礼仪,为民利计,是要适时适地适度革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佟赋伟或贾雨村都应是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革新精神的人。但他若果真如参革之言,让“民命不堪”,则自然是深不足取了。
则二:小说第三回一处说到贾雨村:
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1](P101)
佟赋伟的情况又怎样?前已说到他1702年离任嘉兴知府,笔者判断应是遭革,之后数年,恐怕也是“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去了。1709年,佟赋伟出任宁国府知府。[5]这次出任,当是起复旧职。而如果这次起复,也是托的关系,则其情形显然与小说说的贾雨村无异。
则三:小说第一回一处说贾雨村:
这雨村本是湖州人氏,原系诗书仕宦之族。[1](P27)
小说第二回一处亦云:
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季节性强,闲置时间长。要保持收割机良好的技术状态,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闲置阶段的优质保养非常重要。
原来本府新升太爷,姓贾名化,本湖州人氏。[1](P55)
两处都说到贾雨村乃“湖州人氏”。按小说,贾雨村原是要北上进京求取功名,只是途中淹蹇住到甄士隐所在地的那个古庙“葫芦庙”来的。是以“湖州”应在南方。也因此,贾雨村的籍贯当在南方。佟赋伟,有资料说他是襄平人,但也有资料说他是常熟人。[6]笔者以为说佟赋伟是襄平人,应是就祖籍而言的,说其是常熟人,方是说的籍贯。因此,从籍贯讲,佟赋伟的情况也正与贾雨村相合。
则四:小说第十七回借贾政之口如此说到贾雨村:
贾政听了,笑道:“所见不差。我们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当,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清客笑道:“老世翁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山水花鸟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纵拟了出来,未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倘不妥协,反没意思。”[1](P585)
可见在贾政目中这贾雨村的文笔煞出色,尤其于花柳园亭的题咏上更是了得。然则,佟赋伟的文笔如何,其于题咏花柳园亭方面水平怎样?《宁国府志》卷五之“名宦附”有云佟赋伟:
自号二楼居士,时与士大夫讌集赋诗,作《二楼志纪事》诸书。[5](P237)
又,《宣城县志》卷之三十有载梅文鼎《南楼记》一文,其上说及佟赋伟:才敏精吏治,案无停牍,公余多暇……良辰美景,则招集郡中绅士文人讌会,赏花钓鱼看红叶,即事为诗,每拈一韵,使君走笔先成,座客群相属和,奏雅琴,浮大白……四方知名之士闻公名来谒见者趾相错,亦往往下榻其间,赠答篇章,裒然成帙。[7](P586)
总之,依目前所考察的情况讲,贾雨村与佟赋伟的情况是一致的。假如佟赋伟真即贾雨村,则一者,现实中的佟赋伟或有我们所不知但在小说《石头记》里有所体现的另一面;二者,小说中的贾雨村也不全如小说样态,他还是今天宣城人们仍在纪念、怀念的佟公。②一峰千面,何况于人!
三、“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两方面可得验证
小说第二回在贾雨村和冷子兴之见的有如下一段对话:
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原为“文”,引者,下同)没有?”子兴道:“到无有什么新闻,到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中,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不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了。”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能逐细考察。若论荣府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1](P67)
这段对话再明白不过地告诉我们,如果以贾雨村原型为佟赋伟的观点可以成立,则首先小说中的贾家自应是佟家才对。但佟家哪家,还真合于小说对贾家的描写?这一点,笔者已有专文进行论述。笔者的论述表明,小说中贾家荣国一支的情况正与“天下望族首吾门”的佟家康熙母舅大清一等公佟盛年一支相合,而宁国一支则正合于佟盛年之胞兄佟丰年一支;[8]其次,若荣国一支真是对应的佟盛年一支,按佟盛年为辽东人,依贾雨村与荣国一支同谱,则佟赋伟也应是辽东人方是。本文前已说及佟赋伟祖籍襄平,襄平古为辽东郡治所在。就籍地而言,佟赋伟情况也正与小说对贾雨村的描写相合。
四、关于贾雨村原型,周巍、孙逊二人的观点值得商榷
周巍、孙逊二人在《贾雨村人物形象原型考论》一文中,[9]基于董邦达与小说中描写的贾雨村出身相同、早岁都有慷慨任气性情、科考之路均历尽坎坷而金榜题名、均福泽深厚、相貌极佳、身处困境时都有贵人相助、都在恩人家中遇到风尘知己并终成眷属等,认为贾雨村之原型是董邦达。考虑到董邦达着实与《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名霑本姓高)熟识,周、孙二人试图从若干方面证定董邦达即贾雨村,从一定角度看,确有其合理性,但应该看到,在现实中“曹雪芹”与董邦达之间是互相充满好感乃至敬意的,[10]这与“曹雪芹”在小说中对贾雨村的描绘恐怕是殊难合同,特别从以下几方面情形看,笔者认为周、孙二人的观点就更是难以成立了:
首先,按小说对贾雨村的描述,贾雨村的仕途是先提升“本府知府”,遭革后数年再起复为另一地知府,但董邦达则不然,既从未出任过知府,也未曾遭过革,故此一面,贾雨村与董邦达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其次,贾雨村在贾政目中是文才超卓,尤擅题咏,但董邦达所工者在山水。因此,他们二者从文艺胜长看,也是两不相同;再次,若贾雨村为董邦达的观点可以成立,依小说贾雨村与贾家荣国一支同谱,则贾家当为董家,但董邦达之时,天下哪一董家,特别与董邦达有相同籍地的浙江一带哪一董家,可谓“天下望族”,具有小说中贾家一样声势?若贾家是董家,则宁公是谁,荣公是谁,贾赦、贾政各是谁?就此,周、孙二人可否指来?
五、结论
综上所论,笔者以为要证定贾雨村原型为谁,须得全面联系《石头记》文本,详考相关史实,连锁各有关论点(比如《石头记》作者是谁、贾家是哪家),方才可以庶几达的。周、孙二人所失者或正在此间。
[注释]
①关于佟赋伟的诗作,读者可从李应泰、章绶撰光绪《宣城县志》卷之三十三“艺文诗”中查看,这里权引数首:“靡神不祷为祈年,云密西郊雨尚愆。郡守名亭虽未果,太常斋宿已成缘(年来屡旱,屡斋宿于此)。登坛击鼓声盈野,缚竹为龙见在田。最有赤衣人善舞,凭将元酒祝南天。”“青梅的的石榴红,又是清和四月中。记得昨年亭子上,也曾有客醉薰风。”“野色江光望不穷,绿窗常倚四时中。风流司马偏多事,墓本殷勤付画工。”
②佟赋伟为官宁国知府时,实心经理,捐修新稔坝,增筑桑河石坝,扩笪岳坝,溉田十数万亩,邑人感其惠政,将岳笪坝改名为佟公坝,见鲁铨,洪亮吉等撰嘉庆《宁国府志》(一),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8版第237页。
[1][清]曹雪芹.石头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与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陈志烨.《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名霑姓高论[J].湖湘论坛, 2013(1).
[3][清]许瑶光,吴仰贤.嘉兴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849.
[4][清]佟赋伟.永宁县志(首一卷)[M].康熙三十八年(1699)刊本.
[5][清]鲁铨,洪亮吉.嘉庆宁国府志(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8.177.
[6]邢少山.谢眺楼探源[EB/OL].www.18xiang.org.
[7][清]李应泰,章绶.光绪宣城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8.693.
[8]陈志烨.《石头记》之贾家乃佟家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9]周巍,孙逊.贾雨村人物形象原型考论[J].明清小说研究,2012 (1).
[10]吴恩裕.曹雪芹从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2-43.
[责任编辑 刘范弟]
Jia Yucun,Actually Tong Fu-wei Outside the Novel——as a discussion with Zhou Wei and Sun Xun
CHEN Zhi-ye
(School of Economy&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The phototype of Jia Yucun,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is Tong Fuwei,also known as Tong Gong who is still commemorated by the people of Xuan City,Anhui Province.Tong Fuwei is an Imperial College student,born in Changshu,Jiangsu Province,with his ancestral home in Xiangping,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and share the surname and birth place of the Tong family which was known as"the most prestiged in the world".He was once the magistrate of the prefecture where the author of the novel lived and of another prefecture a few years later.He was talented,sharp,careful and hardworking,good at lyrics,all of which precisely fitting the description for Jia Yucun in the novel.
Jia Yucun;Tong Fuwei;Dong Bangda
I207.411
A
1672-934X(2013)04-0101-04
2013-05-13
陈志烨(1966-),男,湖南新化人,经济学博士,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制度演变机理及红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