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3-03-31张利红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上机计算机专业

张利红,卓 琳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课程涉及的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均衡、学时少而知识点多,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好[1]。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分级教学

开学伊始,高校新生在经过一周的考试系统使用培训后,便可进行网上分级考试,根据网上分级考试成绩高低、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根据自愿原则将各专业学生以若干班级为单位的方式分为甲级班和乙级班。分级后的班级数与行政班级数一致,若是相同单位则进行固定时间的教学,若是多个单位则进行交叉教学,这样可以解决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 结合专业选择相应教学内容

在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一般实施2种教学方案,即 “先基础、后应用”和 “直接从应用入手”,一般理工科类专业执行 “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方案,而文科类专业则执行 “直接从应用入手”的教学方案,不同方案对教学内容有不同要求。如经管类学生要掌握一些Excel高级应用的内容 (包括Excel常用数据管理功能和财会类函数等);文史哲法类的学生应掌握Word的高级应用等内容;艺术类学生则应掌握PPT和网页制作等内容。无论采取哪种方案,都要防止出现极端状况:强调应用即是操作,只靠上机训练而放弃理论学习;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上机实践操作。此外,在教学内容的教授顺序上,应先讲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再讲软件操作。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说,二进制、内存、程序存储原理等概念显得抽象难懂,可以先从软件操作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应尽量提早安排上机实验,以满足学生急切上机的心情。

3 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技巧,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很难达到该目的。为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在讲授知识点时,采用PPT投影和窗口切换操作为主的方法进行案例教学,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知识点和概念。例如,在讲授软件使用内容时,主要着重于讲解同类软件的共性和基础性内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同类软件的共同规律,至于软件的具体操作细节,则可引导学生通过课本、联机帮助或上机实践等方式来掌握,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学习目标所对应的概念框架中的内容,让其明确哪些是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只须一般掌握的内容。当然,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是照着幻灯片照本宣科或机械地按照书本步骤操作。如讲解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基本知识等时,由于概念比较多,教师应该选取重点内容以纲要的形式进行显示,而让注释等扩展性内容以自定义动画的方式呈现,这样可以让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讲解,将注意力集中在逐步显示的内容上。如果在案例中存在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应将上述内容进行多次重复示范操作。例如Excel章节中函数和数据库操作部分的内容,由于操作命令多而步骤各种各样,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而在教学中应进行多次进行示范操作。此外,针对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经常出错内容(如Excel的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等),应让学生轮流上投影控制台进行操作演练,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锻炼动手能力。

4 实施分组协作学习模式

在上机实践时,可以利用广播式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来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强教学互动性[2]。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强调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那些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该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实现。由于多数同学的知识不够全面,每一个教学模块 (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等)都可以根据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进行分组学习,组长由组内成员自荐或其他成员推荐的方式产生。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分解为基本实验 (以学习指导操作和实验报告操作为主)、提高实验题 (包括等级考试的公共基本试题和单独的综合评分题)和自主创意题,组长要根据学生水平和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3部分的内容。在分组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谈论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此外,教师应巡查课堂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办法进行解答。

5 改革学习成绩评价方式

考核是促进教学的手段而非终极目的,因而应注重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的程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可用将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成绩评价分为两部分,即期末成绩 (占70%)和平时成绩 (占30%)。在引入分级教学和分组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未采取统一的评价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情况和对小组协作学习作出的贡献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中学生的基础情况由考试分级成绩决定,学习情况由期末成绩决定,对小组协作学习作出的贡献则由平时表现决定。

6 结 语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通过采取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今后,要不断完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黄蓉芳 .案例教学法在 “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J].教育评论,2009,24(1):85-87.

[2]赵志敏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上机计算机专业
周金应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