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5例临床观察
2013-03-31叶丽珍
叶丽珍
(三门峡黄河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以儿童多见,但成年人及老年人亦可发病。笔者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9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男54例,女41例;年龄2~5岁62例,6~14岁33例;病程最短3 d,最长15 d;发病季节:四季皆有发病,以每年5、7、11月多见。潜伏期约为10 d,主要症状为全身不适,发热,恶寒,头痛,咀嚼不便,呕吐、厌食,便秘,鼻衄,腮腺肿大。其中,左侧肿29例,右侧肿21例,两侧均肿46例。体温的高低和病情的轻重成正比,体温愈高腮腺肿愈明显,若体温持续不退,则腮腺肿势就逐渐加重,热度低则腮肿亦轻。95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标准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2.1.1 初期 症见微恶风寒,热度不高,头痛咽痛,腮部微肿,不红不硬,舌如常,苔薄白,脉多浮数有力。证属邪在表,尚未入里化热,可用银翘解毒散加减。使温邪由发汗而解,方中羌活等辛温之品可减去不用。
2.1.2 普通型 症见热度较高,多伴恶寒,口渴喜饮,腮肿局部热感按之疼痛,咀嚼不便,食欲不振,舌苔淡黄,脉象浮弦。症属温邪内袭,可用银翘散加清热解毒之品以解表清热。
2.1.3 重症型 症见发病较急,高热口干饮冷,面赤唇红,溲短便秘,甚则呕吐,腮腺双侧肿大,局部红肿胀痛拒按,张口不便,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温毒内侵,里热炽盛,治宜清热解毒,消炎退肿。药投普济消毒饮并重用苦寒之品。腮部漫肿坚硬者加夏枯草、昆布;高热惊厥者加全蝎;睾丸肿痛者加橘核、金铃子、延胡索等。
2.2 中药外敷 腮肿局部予消散膏外敷,药由黄柏、大黄各200 g,姜黄、赤芍、七叶一枝花各100 g,血蝎、冰片各50 g。将药物研成细末,与凡士林拌匀成膏备用。每2 d换药1次。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降至正常,腮肿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体温降至37 ℃,腮肿明显缩小;无效:治疗3 d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95例,痊愈85例,显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退热时间为3 d,平均消肿时间为6 d。
4 小结
流行性腮腺炎,属中医“痄腮”范畴[2-3],多由温热之邪外侵,邪热在里留而不去引发,以发热、腮肿为主症[4-5]。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敷,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能明显缓解患儿咽痛、口渴等不适症状,消除腮肿,缩短病程,预防病变,提高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杨莹莹,王明明.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治疗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03-604.
[3]张双旗.双黄连粉针剂临床应用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28.
[4]谢欧翎.玉屏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890.
[5]粟栗,苏鑫.玉屏风散中单味药不同配比对过敏性鼻炎模型血清IgE及血浆组胺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