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力在A、B版演绎中的比较研究

2013-03-31

关键词:知性先验表象

车 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北京 102488)

想象力在A、B版演绎中的比较研究

车 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北京 102488)

康德的想象力作为感性与知性的中介既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同时也与先验自我的本源统一相勾连。在A版演绎中,想象力更多的是表现一种经验认识过程中的综合统一能力,带有经验总结概括的主观成分。而在B版演绎中,想象力被赋予更加先验和客观的意义,成为自我意识的统一与经验对象的统一之间相联系协调的中介。虽然前者主观色彩较重,后者更加客观,但这只是想象力引出方式的不同,想象力在感性形成知性中起到的综合统一作用是一致的,对知识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

想象力;演绎;综合;先验自我意识

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关于想象力的论述篇幅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沟通感性和知性之间的中介作用却至关重要。因为想象力是人们能够形成知识所必不可少的认识要素。想象力是自由的,但是又不等同于幻想,它需要一种规范的制约,才能成为一种先验的认识能力。“当我们使用‘幻想’一词时,比较偏重于一种自发的、超现实的、带有浓厚情感冲动色彩的想象,而当我们使用‘想象’一词时,则意味着这种艺术思维处在一种比较自觉的、冷静的状态。”[1]同样,在判断力批判中,知性与想象力之间的自由和谐成为审美判断获得普遍性的保证。A版演绎又称作主观演绎,出发点在于知性的综合能力,对经验材料进行比较、归纳、连接和整理,在这个心理过程中引出想象力。B版演绎又称作客观演绎,从自我意识的同一出发,直接引申出想象力的综合作用。本文讨论在先验认识论的两版演绎中想象力的引出以及起作用的机制,阐释想象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并且变现出自由与规范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想象力的历史考察

在康德看来,想象力是一种把无限引入人类所能把握的有限中来的能力,“想象力为追求超验域的理念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使不可见的存在的理念(天堂、永恒、创世)实现于感性可见的具体之中……真正为天才而设的园地就是想象力的园地;因为想象力是有创造性的,比其他性能较少处于规章强制之下,因此却更易于发挥首创性。”[2]

如果片面注重想象力的自由创造性,就会失去规范制约性。这在以理智为核心的哲学家们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虽然早期的哲学家也都注意到想象力,但是都把想象力放在认识的底层领域,认为它是不成熟的一种认识过程。比如在柏拉图的线段喻中,世界被分为理性主宰的理念的世界和感性主宰的意见的世界。前者是知识的世界,是真实的;后者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只是有了理念,并没有占据理念的全部。康德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关于经验世界与自在世界两个领域的分界说,这种学说无疑也是受到柏拉图的影响,只不过柏拉图是直接的断言,而康德是经过认识论的反思。而且在康德看来,想象力在自在之物的领域之中也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柏拉图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在意见的世界或者是表象的世界这一边,占据着比较小的部分代表的是影像、水中的倒影以及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这些在柏拉图看来都是由“想象”所主宰的。这里的“想象”的概念与康德的用法也是有出入的,柏拉图使用它是带有贬义的性质的,认为想象不是眼睛单纯的接受看到的东西,而是心灵主观上一厢情愿的把所看到的东西当成一种实在。同样,在“洞穴喻”中,被禁锢的囚犯将墙壁上雕像的影子误以为是真实的事物,这在柏拉图看来也是一种偏离真实的想象。在理念世界的底层领域是数学的世界,数学世界也是真实的世界。因为数学家不再把自然事物当做自明的存在,而是抽象出事物的共性,把世界还原到物理和数学的公式之中。而在康德的先验认识论中,数学的图型恰恰是由想象力创造的。由此可以看出,想象在早期哲学家那里只是一种不理性的模糊把握,而康德以及透彻分析的想象力运行的产生运作机制和适用条件,具有普遍客观性。

康德关于想象力的思想主要受沃尔夫尤其是鲍姆加登的影响,沃尔夫将想象力视作诗意化或者创造的能力,创造的结果是新的形状和数学图型。沃尔夫也指出相比再现颜色来说,想象力更易于再现抽象的形式和形状。这些观点奠定了康德对想象力的基本看法。而鲍姆加登对康德的影响更加具体,在他著的《形而上学》(Metaphysia)中,对感知认识的过程进行了仔细的划分,分别为准确感知的能力、再现图像的能力、洞察力、回忆的能力、想象力创造的能力、想象未来的能力、判断力、通过相似性预测未来的能力和通过符号表象的能力。[3]其中再现图像的能力就是康德先验认识论中再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创造的能力就是生产的想象力。康德深受鲍姆加登的经验心理学的影响,并大体赞同鲍姆加登对于这几个认识阶段的划分。在此基础上,他又将这几个认识过程用想象力这个中介贯穿起来,成为同一逻辑构架的整体,想象力在主观演绎中就构建起来了。

二、A版演绎中的想象力

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中,康德首先就提出自己先验哲学的立足点,那就是,虽然“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开始的,它们却并不因此就都是从经验中发源的”。[4](P1)康德由此区分开偶然的经验知识和普遍必然的先天知识。在康德看来,只有先天知识具有普遍有效性,才能够成为研究的对象。但是先天概念如果不能适用于经验,那就只会是一个没有内容的“逻辑形式”,或者也可以叫做“形式逻辑”,而不是某个事物能够依靠它进入我们认识中被思维的概念。知识首先是来自于经验的刺激,形成感官表象,然后知性自发统摄这些感官形成概念。A版演绎作为主观演绎考察的就是人的先天认识能力如何在经验杂多中抽离出概念知识的过程,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展现开来。

演绎就是合法性的确立,A版演绎的全称叫做“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其目的就在于证明脱离一切经验束缚的纯粹知性概念如何能够保证经验作为知识在我们主观认识中建立起来。而这个先天的却与经验勾连的纯粹知性概念在范畴中找到了,如果一个对象能够凭借着范畴才能被思维,就证明了范畴的客观有效性。经验作为零散的杂多的感官刺激是被动的,只凭借自身不能形成知识,甚至不能全部进入我们的感官。它们只有夹挟着空间和时间这两种人类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才能够进入人们的认识视野。但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感官杂多也是彼此之间孤立疏离的,不能形成整体的知识。这时候,感性直观的接受性就必须与自发性相结合,自发性在主观演绎中就是三重综合,即直观中领会的综合、想象中再生的综合和概念中认知的综合。既然都是综合,那么它们都形成的是统一的表象。

在第一个综合活动中,各种各样的印象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被接收进来,形成概观,而综合“将这种杂多作为一个这样的、并且是包含在一个表象中的杂多产生出来”。[4](P115)康德区分了综合与概观的区别,前者是自发的,后者是被动的。海德格尔认为概观可以意味着我循序地考察杂多,这样就是一个综合活动,所以应该用“综观”代替“概观”,以表示原始的杂多集合都是同时接受的。所以概观是形式性的,而不是综合性或者是生产性的。这说明感性杂多在进入认识领域时,就已经带有统一性的。这种统一是比知性的综合更本源的统一,是自我意识同一的结果。

在第二个综合中,表象更明确的是内在感觉的当下性,各种表象是相继被给予的。等到需要综合成一个整体时,想象力就会把先前印刻在感官前的表象再现出来。没有想象力的这种再生作用,首先不会有任何经验性的综合发生,因为如果颜色、声音、气味和重量等不同的感官刺激一个接着一个被接受,又顺序的消逝的话,那么“我的经验性的想象力就会连在表象红时想到重的朱砂的机会也得不到”。[4](P116)其次,没有想象力的再生作用,就连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最基本和最纯粹的最初表象也无法产生出来。总之,想象力的再生就是将过去呈现在当前的能力。

第三种综合有两个功能。首先是对同一性的再认识,“假如不意识到我们在思的东西恰好正是我们在前一瞬间所思的东西,那么一切在表象系列中的再生就都会是白费力气了。因为它将是在目前状态下的一个新的表象,这表象完全不属于它本来应该借以一步一步产生出来的那个动作,而它的杂多就会永远也构不成一个整体,因为它缺乏只有意识才能带给它的那种统一性。”[4](P117)如果我们无法意识到时间2中再生的与时间1中领会的是同一的话,那么想象力的再生也就没有用。以思想中引出线为例,如果不能意识到在时间1中领会的线段与在时间2中再生的线段是同一个线段的话,那么一条线的整体也无法产生。概念中认知的综合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在不同的表象中产生一个统一体。这样,在时间2中再生的表象就与在时间1中新领会的属于一个统一体。在时间2中再生的线段是线的整体的前一部分,与时间2中新领会的线段同属于一条直线统一体。

通过上述的三重综合,我们用规则的统一性来规定感官杂多,从而得出了一个统一性的对象的表象X。表象X是与先验统觉的统一,也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相对应的。对于自我意识的问题,笛卡尔就有过系统讨论,而休谟更是提出了对自我同一性的质疑,他认为任何真实理念的产生必须依据一种印象,但是自我并非任何一种印象,而是我们的一些印象与之相关。如果一个印象产生自我的理念,那么印象在我们一生中必须保持同一不变,因为自我被认为在物质逝去后依然存在。但是并没有永恒不变的印象,疼痛和快乐、悲伤和喜悦、激情与理智一个接着另一个,不能在同一时间并存。所以,自我的理念不能从任何印象中或者是从其它东西中得来。甚至根本就没有自我的理念。康德也认为自我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功能。知识要求统一性的概念,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经分析过了。而概念是一种规则,具有必然性。必然性必须以某种先验的条件作为基础,于是我们必须要找到意识统一的先验基础,这就是先验的统觉。因为我们对于意识本身的意识是经验的、变化的,被称为内感官或者是经验性的统觉。休谟在上面也提到,内感官不是持续永恒的,不能成为号数上同一的东西,所以,统觉的统一必须是先验的统一。“于是,没有那种先行于直观的一切材料、且一切对象表象都惟因与之相关才成为可能的意识统一性,我们里面就不可能有任何知识发生,也不可能有这些知识之间的任何结合和统一发生。现在,我要把这种纯粹的、本源的和不变的意识称之为先验统觉。”[4](P120)正是先验统觉的统一性构成了康德B版演绎的基础。

三、B版演绎中的想象力

统觉的先天统一性保证了按照法则产生出表象的关联,反过来,通过认识到将感官杂多综合在一个知识中的机能的统一性,意识的统一性也得到了保证,这是两个极点。如果内心不记得自己在综合经验杂多时的行动统一性的话,就根本不会先天思维自己的同一性。统觉的这种先验统一原则必须以一种综合为前提,或者说要包含一种先天必然的综合。所以统觉的先验统一就跟想象力的纯粹综合相关。由于想象力再生的综合只有根据经验才能发生,所以先天必然发生的是想象力的生产性的综合,想象力综合的先验统一就成为知识的纯形式。B版演绎就是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入手,揭示想象力的综合作用的先天必然性的。

在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第二版中,关于想象力的论述篇幅远远不及于第一版演绎。这是因为康德第一版中关于主观的心理过程描述过多,不够客观,于是对想象力一带而过。但是海德格尔恰恰认为第一版关于想象力的论述是康德先验认识论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他把想象力看作与知性、感性相并列的第三种认识能力的来源,并认为前两者的基础就在于想象力,从而将想象力的地位提升到很高的位置。在B版演绎中,想象力的综合是作为统觉本源综合同一的必然表现来提出的,相比A版演绎更加具有客观的意味。

在B版演绎中,康德首先就论证统觉的本源的统一。他认为“我思”必然能够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而一切直观杂多都在一个主体之内,与“我思”有着必然的关系。纯粹统觉这个自我意识产生出“我思”表象,这就是统觉的综合统一性。统觉中的表象与自在之物不同,对自在之物来说,即使抛开对其进行认识的某种知性,它们依然是合规律的。但是单纯的表象,除了人自发赋予的规则性之外,不服从任何结合的法则。“于是,那把感性直观的杂多结合起来的东西就是想象力,它按照其智性的综合统一来说是依赖于知性的,而按照领会的杂多性来说是依赖于感性的。”[4](P109)表象的汇合,知识的统一性追溯到极点是从纯粹统觉开始的,统觉的综合同一使得人类的知识得到统一。

康德接下来分析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需要想象力的综合统一来提供保证,并且区分了再生的想象力和生产的想象力,前者是基于经验条件的,后者才是先天发生的。而且康德认为生产的想象力的综合统一原则跃身于统觉之上,成为一切知识的可能性基础。康德为什么如此抬高想象力的作用?笔者认为这与想象力对于时空的表象的综合能力是有关系的。时空的表象不同于在时空中的经验材料的表象,但是时空又不是概念,所以把握时空既不能靠感官刺激,也不能靠范畴概念,只能是想象力起作用。比如在时间中引一条线,线的延伸伴随着时间的展开,而线的连贯性正是想象力综合的结果。空间也是一样,没有想象力的综合,就没有统一的空间,那进入空间的经验材料也就七零八落,怎么能用统一的范畴来把握呢?

康德的想象力总而言之就是将不在场的东西引入在场的能力。想象力作为一种综合的能力首先具有自发性的特征,其次它还是先验自我意识的同一的必然要求。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时空中感官杂多的统一性就得不到保证,这样的话也就无法用范畴的统一性来把握感性材料,知识就无从谈起。可见,想象力在感性和知性之间起的是开门人的作用,这是由于它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一方面,它是自发的自由性,可以不受经验材料的制约,将过往的经验材料复现甚至生产出契合知性范畴的时空表象。另一方面,它受自我意识同一的制约,不能够偏离统一性的要求。想象力属于感性还是知性,学者之间有过争论。笔者认为,从本源上讲,想象力的自发是由内涵决定了它必定属于感性领域,但它在先验认识中必须跟知性相协调。想象力虽然不至于沦落到“带着镣铐起舞”的地步,但是如果没有知性范畴和自我意识的制约,也难免落入幻想的泥沼。在审美批判中,康德保证想象力与知性之间的自由和谐,从而避免人们沉沦入迷信和狂热中,康德的这一思想在先验认识论和判断力中是一致的。

[1]葛兆光.想象力的世界-道教与唐代文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5.

[2]刘小枫.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16.

[3]Makkreel R A.Imag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Kant[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45.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陈浩凯]

Comparative Study of Imagination between A-Deduction and B-Deduction

CHE Yuan
(Graduate School of CASS,Beijing 102488,China)

As the medium of the sensibility and the intellectuality,Kant's imagination ability is not only an ability of synthesis,but also connects with the original unity of the transcendental self.In the A-Deduction,imagination expresses the ability of synthesis and unity in the process of empirical cognition,carrying the subjective element of summarizing.In the B-Deduction,imagination has more objective and apriori meaning,becoming the medium of coordinating self-consciousness and empirical objects.Though the former is more subjective,and the latter is more objective,there exists only the difference of induction pattern since the imaginative ability of synthesis and unity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llectuality from sensibility is the same,and imagination is incredible to th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Imagination;Deduction;Synthesis;Transcendental Self-Consciousness

B516.31

A

1672-934X(2013)06-0031-04

2013-08-20

车辕(1987-),男,山东泰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哲学认识论、德国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知性先验表象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基于无噪图像块先验的MRI低秩分解去噪算法研究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知性优雅
基于自适应块组割先验的噪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透过表象看公式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平滑先验法的被动声信号趋势项消除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先验的废话与功能的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