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配合口服羟基脲治疗复发脑膜瘤效果观察
2013-03-31杜松州荆州市中医医院外一科湖北荆州434000
杜松州 (荆州市中医医院外一科,湖北 荆州434000)
脑膜瘤起源于中胚层,为颅内的常见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是脑膜瘤首选治疗。但术后复发是目前仍然很难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即使采取SimpsonⅠ级全切除,5年内仍有约4%的复发率。我科采取手术配合口服羟基脲治疗复发脑膜瘤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复发脑膜瘤患者27例。所有患者都是单纯手术后复发。所有患者均经过CT和病理学证实,均排除严重肝肾及免疫力低下疾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结构:<20岁3例,21~40岁7例,41~60岁12例,60岁以上7例。病理分型:良性(Ⅰ级)20例,非典型性 (Ⅱ级)4例,恶性 (Ⅲ)级3例。发病部位:颅底2例,大脑镰旁4例,小脑幕3例,蝶骨嵴7例,矢状窦旁10例,大脑凸面1例。上次手术时间距这次治疗时间:<1年1例,1~5年9例,5年17例;上次手术方式:SimpsonⅠ级手术2例,SimpsonⅡ级手术7例,SimpsonⅢ级手术13例,SimpsonⅣ级手5例。
1.2 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配合口服羟基脲治疗。其中SimpsonⅠ级手术5例,SimpsonⅡ级手术9例,Ⅲ级手术11例,SimpsonⅣ级手2例。口服羟基脲:剂量为20mg/(kg·d),白细胞减少明显者可减为10mg/(kg·d)。定期复查外周血白细胞数、头颅MRI、头颅CT。
2 结 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24例口服羟基脲20mg/(kg·d),未见白细胞明显下降。其中3例出现明显白细胞下降,羟基脲减为10mg/(kg·d)后好转。随访最短24周,最长240周。SimpsonⅠ级、Ⅱ级、Ⅲ级手术患者未见复发,2例SimpsonⅣ级次全切患者残留肿瘤未见体积增大。
3 讨 论
脑膜瘤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是脑膜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与手术切除的程度、部位等因素有关。袁荣军等[1]研究发现术后5年内SimpsonⅠ级的复发率最低,而SimpsonⅤ级的复发率最高。为了降低复发率就要对脑膜瘤做到彻底切除,但在具体的临床操作中,有些部位的肿瘤本身因为解剖关系很难做到彻底切除,如位于窦腔和窦壁的肿瘤组织,同时部分因为涉及到重要的组织、神经、血管,更难做到彻底切除。因此,临床上以手术配合放化疗来降低脑膜瘤的复发。传统常规的放疗对脑膜瘤敏感度不高,而伽马刀等最新的放疗手段,治疗效果较肯定,但设备费用及治疗费用比较昂贵,不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同时其治疗要求肿瘤最大直径不能大于3cm,容量要小于20ml。
羟基脲为S期细胞敏感性化疗药,为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对蛋白质和RNA合成无影响,可影响嘧啶和嘌呤碱基合成,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选择性地阻碍DNA合成,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所以临床上可用于脑膜瘤的治疗[2]。骨髓抑制为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有关羟基脲治疗脑膜瘤的相关报道不多。Mason等对20例不能手术和术后复发的患者 (恶性脑膜瘤1例,间变型3例,良性16例)给予口服羟基脲20mg/(kg·d)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白细胞下降而被迫停止治疗,1例恶性脑膜瘤和3例良性脑膜瘤在治疗后6~18个月体积增大,13例良性脑膜瘤随访病情稳定,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所以其认为对术后复发和手术不能切除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羟基脲。国内王义荣[3]认为长期连续口服小剂量的羟基豚可作为脑膜瘤术后常规治疗,也可作为治疗脑膜瘤的替代方法,预防肿瘤复发。
笔者采用手术配合术后口服羟基脲治疗复发脑膜瘤,手术无死亡病例,有3例出现明显白细胞下降,羟基脲减为10mg/(kg·d)后好转。随访SimpsonⅠ级、Ⅱ级、Ⅲ级手术患者未见复发,2例SimpsonⅣ级次全切患者残留肿瘤未见体积增大。因此,对于基层医院治疗脑膜瘤可以选择手术配合口服羟基脲,尤其是针对术后复发及术后残留肿瘤可作为首选治疗。
[1]袁荣军,华春华,陈国坚 .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12):1245-1247.
[2]王汉,王和平,欧一博,等 .羟基脲对体外培养的脑膜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3(6):521-523.
[3]王义荣 .羟基脲治疗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