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冬季汉中柑桔冻害调查与思考

2013-03-29衡文华魏高艳张义民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2期
关键词:汉中树势柑桔

文/衡文华 魏高艳 张义民

【导读】 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上旬,汉中柑桔遭遇了199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冻害,不少果园植株叶片枯黄脱落,而气温低、持续时间长以及冻后升温过快等是导致此次冻害的主要原因。

2012年11月下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为-3.8℃,较常年同期偏低1.3℃,为近28年最低[1]。陕西省汉中市也发生了自1991年12月下旬以来20多年从未遭遇的极端低温天气[2],柑桔低温冻害严重。

冻害发生后,笔者就本次汉中柑桔冻害特点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冻后恢复和冻害预防措施与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低温气候概况

据汉中气象台的气象信息,2012年12月下旬汉中盆地平坝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无明显降水,气温较低。21—23日平均气温突然下降4~6℃[2]。据城固气象台气象信息,2012年 12月 23日清晨 8时,气温低至-5.4℃;12月30日,清晨8时,气温为-7.9℃,12月31日清晨8时为-7.2℃。

进入2013年1月,汉中平坝区气温未见明显回升,低温持续。据城固气象站观测,1月1日极端低温达-6.7℃,1月2日极端低温达-5.1℃,1月5日和6日极端低温分别为-5.3℃。1月4—8日又连续5天发生白昼最高气温仅为3℃的低温冷冻现象。这是汉中盆地北部丘陵区30多年未见到过的白昼低温,以往白昼最低气温也达5℃。如此低温天气使得当地城乡水管冻裂、水泵冻坏的现象较往年冬季明显增加。

另据汉中市气象台统计,受北方冷空气南下东移影响,汉中市大部分地区遭遇近20年最低气温。2012年12月30日全市出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极值,留坝县-14.5℃,南郑县-6.1℃,城固县-7.9℃,洋县-9.4℃,西乡县-9.1℃,佛坪县-11.1℃,镇巴县-8.6℃,汉台区-5.6℃,均是各县(区)自1991年12月下旬以来的最低气温。其中,南郑、城固、洋县、勉县、汉台和西乡等县(区)种植的柑桔或多或少都遭受了冻害[2]。

二、冻害特点

21世纪以来,汉中柑桔先后发生了3次 (2004年冬、2005年冬、2007年冬)较严重低温冻害引发的枝叶干枯现象。笔者及相关部门与单位经过调查,将冻害发生特点归结为“五轻五重”、“十轻十重”等[3-5]。本次冻害除继续呈现前述特点之外,尚可发现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柑桔冻害发生区域极为广泛。从笔者所见所闻,低温冻害以后,汉中柑桔东自洋县槐树关,西至勉县周家湾,南至南郑县新集和黄官,北至汉台区河东店,从丘陵区到平坝区柑桔植株都发生低温冻害,受冻面积及植株为1991年来最高。

二是柑桔冻害种类和品种较多。据笔者实地观察和调查,不但微果形蜜桔(南丰蜜桔、东华蜜桔)、椪柑和冰糖桔等搭配品种受冻,就连抗寒性较强的极早熟、早熟温州蜜柑等也出现冻害,为近年所罕见。

三是柑桔冻害发生程度极为严重。据笔者观察和调查,受冻柑桔植株叶片自2013年1月中旬开始发生失水、卷叶等现象,冻害级别多为2~3级,部分园区达到4级甚至5级冻害。冻害程度与1991年12月低温冻害 (1991年12月28日极端低温为-10.0℃,29日为-8.3℃)相当,有的甚至更重。树势较差、受冻严重的山下红温州蜜柑、强德勒红心柚、大红香柑等品种1月中旬开始出现叶片发黄、发白和脱落现象;其他受冻严重的柑桔植株1月下旬开始出现叶片干枯、脱落现象。从笔者调查的柑桔园区情况来看,预计有20%~30%的柑桔园区树势恢复无望,不得不按“死树”进行毁园处理。

四是部分柑桔园区冻害较轻或未受冻害。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在冻害总体受偏重的情况下,尚有部分园区或植株未遭冻害或冻害极轻。一个园区位于城固县林果试验场西高寺分场磨担沟工区,面积约0.6 hm2,系枳砧盛果期早熟温州蜜柑园((2012年树龄已达26年生,品种为兴津和宫川,行株距3.5 m×2.0 m)。该园区为“交替结果”试验示范园,2012年正处于“小年”,每667 m2产量仅为1 260 kg,常年有专人抚育管理,植株健壮。2013年2月17日现场查看,未见任何冻害特征。一个园区位于城固县龙头镇西高寺村丘陵坡地上部,面积约3.5 hm2,系枳砧盛果期早熟温州蜜柑园。园区中个别柑桔园在2012年基本未结果,植株健壮;其他园区在2012年结果较少,产量较低,植株较为健壮,基本未受冻或冻害较轻。另外一个园区位于城固县原公镇青龙寺村,面积约0.2 hm2,系枳砧盛果期早熟温州蜜柑“密改稀”试验示范园。该园区原先栽植行株距为2.0 m×1.5 m,2009年春季采用 “隔行间伐”技术,改为4.0 m×1.5 m,树冠冠幅、高度和树势明显高于或强于相邻未“密改稀”的同类果园,冻害程度明显低于未进行“密改稀”的同类果园区。还有一个位于城固县林果试验场西高寺分场方湾工区,面积约为3.1 hm2,系枳砧极早熟大浦温州蜜柑盛果园 (2012年树龄10年生)。该园区由于承包人常年自己抚育管理,尽管2011年和2012年平均每667 m2产量达2 100 kg(最高达4 672 kg),但由于植株较为健壮,加之果实成熟和采收较早,树体负载减轻较早,树势恢复早,因而冻害也较轻,冻害级别仅为1~2级。对这些未遭受冻害或冻害较轻的柑桔园区的品种结构、树龄树势、抚育管理技术等进行调查和总结,可为研究制订汉中柑桔防寒抗冻栽培技术和经营机制提供有益经验。

三、冻害原因

一是极端低温发生时间较早。据笔者回忆和详查有关资料,汉中柑桔历史上遭受的严重冻害除1991年12月底那次外,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有一次发生在1955年1月15日。本次冻害则从2012年12月23日(农历“冬至”次日)开始发生,是继1975年12月15日发生-9.3℃极端低温以来再次较早发生的极端低温天气(见表1)。在极端低温发生较早的气候条件下,柑桔植株尚未来得及进行“抗寒锻炼”,即突遇大幅度降温,柑桔枝叶必然会发生冻害。

二是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较长。汉中柑桔种植历史上的几次极端低温都是瞬间发生,时间较短,低温发生后气温都很快回升。但这次低温持续时间较长,2012年12月23日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2013年1月11日,持续时间近20天,属多年少见。据城固气象局重要信息专报显示,2012年12月下旬,全县平均气温为0.6℃,较常年同期(2.1℃)偏低1.5℃,较 2011年同期 (4.8℃)偏低4.2℃;2013年1月上旬,全县平均气温为-0.2℃,较常年同期(2.2℃)偏低2.4℃,较2011年同期(3.4℃)偏低3.6℃。该信息专报还显示,2012年12月21日至2013年1月10日,该县柑桔主产区极端低温在柑桔轻度冻害临界值-5℃以下的天数有7天,极端低温在柑桔中度冻害临界值-7℃的天数有3天。

三是白昼气温较低多年罕见。2013年1月上旬,无采暖条件的办公室墙壁上的温度计白天显示的气温为3℃,这是笔者工作多年首次发现,往年低温天气白天最低气温为5℃;1月4—8日白天气温仅为3℃,且持续时间在5天以上。与同期重庆市无采暖条件的室内白天气温为12℃,四川成都无采暖条件的室内白天气温8℃相比[6],城固白天气温低6~9℃。在白天气温仅为3℃,大大低于我国柑桔优生区或适生区气温条件,因此,汉中柑桔遭遇严重冻害也就十分自然或必然。

表1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中市极端低温发生时间统计

四是柑桔树体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据气象观测和笔者调查,2012年11月以来,汉中柑桔分布区几乎未降一次透雨,土壤长期因缺水而发生干旱。柑桔果实采收以后,本应及时施入 “还阳肥”并浇灌 “封冻水”,补充树体养分和水分,但许多桔农将“秋施基肥”延迟至“冬施基肥”甚至“春季施肥”,更有部分桔农沿袭传统施肥习惯,仅在柑桔果实膨大前期“一炮轰”,认为“还阳肥”可以不施,“封冻水”可以不灌,由此导致柑桔树体养分、水分严重缺乏,防寒抗冻能力大大下降。

五是柑桔冻后气温高于常年。汉中柑桔产区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上旬发生极端低温以后,2013年1月11日至 2月 1日又是连续20天的晴天或多云,日平均气温达十多年来同期最高。在这种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高于常年,柑桔叶片蒸腾失水现象也高于常年。这种“无效解冻”的反常气候,只会加剧柑桔树体和叶片“生理性失水”,柑桔枝叶黄化干枯也就不可避免。这种现象在栽培粗放、树势衰弱、冻害严重的各地柑桔园中随处可见。

四、对策建议

加强引导,防止和克服几种不良思想倾向。一是克服和防止怨天忧人思想。冻害发生后,一些人认为气象预报和服务不准,也不够及时,有关部门未对柑桔防寒抗冻技术措施进行强调和培训,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政府或他人。二是克服悲观失望思想。此次冻害对一些园区几乎是毁灭性的,于是一些人认为冻害发生如此严重,不宜再保存柑桔、发展柑桔,应当改种其他作物。三是克服消极等靠、等待观望思想。冻害发生后,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应组织技术力量,指导桔农抗冻减灾。与此同时,广大桔农也要以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态度加以科学应对,尽量减轻冻害损失。四是防止和克服盲目乐观思想。全球气候变暖几乎是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于是,一些人便认为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汉中气候也将逐渐变暖,冬季气温升高是必然趋势,对柑桔进行防寒抗冻栽培已没有意义,不必再进行重点强调,从而忽视柑桔的防寒防冻管护。

趋利避害,克服和纠正几种技术性不当现象。众所周知,汉中地处全国柑桔生产“生态次适宜区”。如此划归的主要缘由是因为汉中冬季气温较低,柑桔会遭受冻害且冻害频率较高。据笔者近年观察,目前汉中柑桔栽培管理中存在几种技术性不当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一是在发表技术论文或编印技术资料时,将柑桔冻后恢复技术措施与冻害预防技术措施混合阐述,混合罗列,提出的多项技术措施虽然十分全面而且没有差错,但广大桔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弄不清哪些是柑桔冻后恢复或冻后护理技术措施,哪些是柑桔冻害预防技术,面对这些技术措施桔农常常是不知所措。有的技术措施(例如冻害预防技术)虽然落实,但因错失良机而效果不佳;有的则因缺乏劳力、怕雇人实施增加生产成本而干脆不予落实。二是预防冻害技术措施的制订和培训存在滞后现象。汉中柑桔冻害预防技术措施本应从夏季开始至秋季认真落实,但不少产区的许多技术资料中则显示为“柑桔冬季管理”[7],将本应在12月15日以前最迟在“冬至”(12月21日至22日)以前应当落实的预防冻害技术措施(例如施“还阳肥”、灌“封冻水”、树干涂白、根颈培土、树干包草、树盘覆盖、喷防冻液、树冠覆盖等)延迟至“冬至”以后甚至在次年春季才实施,“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三是提倡对柑桔“冬施基肥”或“叶面喷肥”[7]。这既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地温、损伤根系,而且肥料养分树体及叶片也无法吸收,造成“劳心费力伤财”等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四是在受冻以后提倡“及时回缩修剪、剪掉冻伤枝干、涂防护液、及时防治病害”等。这不但不利于柑桔树体冻后恢复,还容易造成药剂、劳力浪费。五是提倡在柑桔植株受冻以后采用黑色塑料网进行“树冠遮阴”,采用地膜进行“树带覆盖”等。这些“迟到”或小面积可行的技术措施,在大面积应用时,既会增加生产成本,对减轻冻害的效果也不明显。

科学应对,及早动手进行冻后柑桔树势恢复。多年来国内专家介绍的柑桔冻后恢复技术措施较多[8-14],但据笔者多年经验,在汉中2012年冬季和2013年早春气候条件下,对冻害较轻尚有恢复希望的柑桔园区,务必按照以下八项关键技术和经验进行科学应对,并抓好落实:一是及时进行“冬灌”或“春灌”,补充土壤和树体水分,防止因“等待降雨”而错失挽救良机。尤其在2013年1月11日以来连续20多天晴天、太阳辐射高于常年、发生“无效解冻”的情况下,更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以利减轻冻害,防止柑桔植株“生理性失水”加剧。“春节”前未进行灌溉的园区,应在“春节”以后进行“春灌”,切不可因2013年2月上旬至中旬连降4次小雨对旱情和冻害有所缓解而放弃“春灌”。二是柑桔受冻以后,叶片枯死,但叶柄来不及形成离层而仍挂在树上,如不去除则会继续吸收并蒸腾水分而加重损害。因此,务必采用摇、敲、摘等办法和措施,及时去除已经干枯或严重枯萎的叶片,减轻柑桔树体水分消耗和蒸腾,防止任由干枯、自然脱落等不良现象发生。三是将修剪时间由农历“雨水”以后开始修剪延迟至农历“清明”以后再进行春季修剪,切忌提早修剪,避免“倒春寒”再次发生冻害。修剪时新发枝梢应尽量保留,干枯枝、病虫枝则应剪除,剪口应在干枯部位以下1~2 cm处,实行“带青”修剪。四是对柑桔园进行浅耕松土。柑桔受冻以后,大部分枝叶冻死,但根系基本完好。冻害使植株地上部遭到严重伤害,根系生理功能减弱,对柑桔行间及株间土壤做好浅耕松土工作,既有利于提高地温,又有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从而增加根系活动能力,促进根系生长。浅耕时间为3月至4月上中旬,深度为5~10 cm,使用“多功能微耕机”浅耕或人工浅耕均可。不宜进行深耕,以免伤害根系。五是在“清明节”过后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适当追施2~3次速效肥,促使萌发枝叶,健壮生长,恢复树冠。施肥方式应当“以水带肥”,在灌溉或降雨以后土壤有墒情时施入,也可施肥以后立即进行灌溉,以促进吸收。除土壤施肥之外,还可在春梢萌芽并展叶以后进行2~3次叶面喷肥。六是对剪锯以后的大伤口进行保护,防止病菌侵染和水分蒸腾,促进伤口愈合和新枝抽生。七是对冻后柑桔树冠上易发的“炭疽病”或“褐斑病”,树干上易发的“树脂病”、根颈处易发的“脚腐病”等病害,采用涂药、喷药等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八是对衰弱树体注意疏花疏果,控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从而促进柑桔树冠恢复。对受冻严重、濒临死亡、恢复无望的柑桔园区及植株,可以及时连根带树整株挖除或废除,改种其他高效落叶果树或经济作物。

注重预防,及早着手强健柑桔树势。依据国内专家介绍[8-14],柑桔冻害预防措施也较多。但据笔者多年经验,在汉中柑桔现有品种结构和技术、经营条件下,投入成本最低、最简便易行的冻害预防技术措施是及早着手强健柑桔树势,增强汉中柑桔抗寒越冬性能。关键技术要点主要有如下六项:一是适当控制当年结果数量,防止结果过多使柑桔树势变弱变差,影响树体的抗寒越冬性能。在汉中柑桔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下,盛果树每667 m2产量一般应调控在 2 000~2 500 kg(黏土,丘陵区)或 2 500~3 000 kg(壤土,平坝区)内较为适宜,不宜盲目追求高产。二是适时采收成熟果实,切忌简单照搬或片面理解“完熟栽培”,将柑桔果实长期挂树至12月上旬或中旬才进行采收,以利及早减轻树体负担,使柑桔树体及早“休养生息”,增强汉中柑桔植株防寒抗冻能力。三是务必在柑桔果实采收以后3天以内施入“还阳肥”,以利充分利用地温较高和土壤湿度较大的土壤环境,促使肥料及时分解和吸收,及时补充植株养分,强壮树势,为增强柑桔树体的防寒抗冻性能创造健壮的树势条件。四是在柑桔果实成熟和采收前后长期干旱、未降透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务必及时灌浇“封冻水”,确保柑桔树体防寒抗冻对水分的生理需求。五是在施肥、灌水以后,对柑桔园行间及株间土壤进行适当浅耕和松土,防止土壤底层水分大量蒸发,但切忌进行深耕,切忌采用“冻融交替”法熟化柑桔园土壤,以免柑桔根系遭受低温冻害。六是在劳力、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在“冬至”以前采用树干涂白、喷布防冻液、树干包草、树冠覆盖等技术措施保护柑桔树干及树冠,防止柑桔树干和树冠遭受冻害。

[1] 刘 毅.全国平均气温28年最低[N].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第4版

[2] 孙崇政.我市大部分地区遭遇近20年最低气温[N].汉中日报,2013年1月9日第1版

[3] 衡文华.汉中柑桔冻害规律回顾与防寒抗冻栽培技术要点[J].汉中科技,2008(4):25-28

[3] 衡文华,张义民,王世平.陕南柑桔抗寒越冬情况调查及防冻技术措施[J].汉中科技,2006(5):39-42

[5] 衡文华,杨 哲,张义民.陕南柑桔名优新品种抗寒越冬情况调查初报[J].汉中科技,2005(5):37-41

[6] 崔 佳,江 南,王友佳,等.南方部分城市温度情况调查[N].人民日报,2013年1月8日第13版

[7] 城固县植保植检站.及时抓好柑桔冬季管理[N].陕西科技报,2013年元月8日第7版

[8] 何天富主编.柑桔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9] 沈兆敏编著.柑桔防灾抗灾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10] 邓秀新,李 莉主编.柑桔标准园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1]彭良志主编.柑桔防灾减灾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2] 沈兆敏,孙成虎主编.柑桔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13] 沈兆敏,邵蒲芬,周育彬等编著.椪柑优质丰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14] 沈兆敏,张 努,秦光成,等.脐橙优质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汉中树势柑桔
汉中石门十三品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