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013-03-28卢慧英
卢慧英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器检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与对照组(n=90)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组不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1]。颈动脉斑块具有独立的心脑血管病预测作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测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临床前期病变的重要手段[2]。本研究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讨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2月住院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5~79岁,平均(60.3±10.8)岁,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对照组为2009年4月-2011年12月来本院体检的90例健康人,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0~75岁,平均(50.3±7.8)岁,均经CT或MRI检查排除脑梗死。
1.2 超声检查 采用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0~10.0 MHz,有专人操作。从颈总动脉开始,至颈动脉分叉处,椎动脉以及距颈内动脉起始2 cm处,仔细检测被检动脉内径以及斑块的部位、大小和性质。
1.3 斑块测量 根据形态学和声学特征综合评价,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是以脂质为主的软斑块,造成表面有溃疡,或斑块内出血或炎症反应,易造成急性缺血性事件的发生[3]。超声所显示的斑块形态根据信号强弱来区分。柔和的超声信号代表组织,能产生声影的高强度(明亮)信号反射提示钙化,而中等强度的信号为纤维化的表现,而无信号区代表脂质蓄积[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卒中组检测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1例(90%),其中有不稳定斑块70例(77.78%),稳定斑块11例,对照组检测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8例(27.8%),不稳定斑块4例(4.44%),稳定斑块24例。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再发率明显升高,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强调积极的二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颈动脉是最易受累的大血管之一,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以发现斑块并干预,尤其对那些颈动脉存在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将有益于预防卒中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显著特征,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应视为脑卒中的前兆,两者有显著相关性[5]。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学该变包括内皮损伤、脂纹形成、纤维斑块和粥样硬化斑块。而其继发性病理学改变包括斑块内出血、粥瘤样溃疡、血栓形成、斑块钙化和粥瘤形成[6]。不稳定斑块含有大脂质核和薄纤维帽,易发生破裂、脱落和出血,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脑卒中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不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斑块性质有关。总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随着斑块的增大和增多,血流动力学异常更加明显,脑梗死发生率也越高。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对颈动脉进行无创检测,使颈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对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有利于早期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国强,曾进胜,谢燕.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肱指数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8(8):561-564.
[2] 王薇,霍勇,赵冬,等.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对新发现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12(12):1118-1122.
[3] Prati P,Tosetto A,Casaroli M,et al.Carotid plaque morphology improves stroko risk prediction:usefulness of a new ultrasonographic score[J].Cerebrovasc,2011,31(3):300-304.
[4] 吕树铮,赵全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和治疗(超声显影易损斑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4.
[5] Liapis C D,Kakisis J D,Kostakis A G.Carotid stenosis:factors affecting symptomatology[J].Stroke,2001,32(14):2782-2786.
[6] 常立国,李效寅.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10(10):779-782.
(收稿日期:2012-08-08)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