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体育观的培养途径
2013-03-28张骊
张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体育价值导向对大学生体育观形成的影响因素。高校体育教育终身化、任务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扩宽了体育价值的内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体育价值 大学生体育观 培养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现代高校体育的改革正围绕着体育教育的理念,以体育为出发和归宿点,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锻炼,学会生存”已成为增强和深化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功能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在充分认识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这一最本质功能的前提下,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努力方向。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高校体育的价值,为促进体育观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功能认识程度、对体育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发展和变化的。在我国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传统的体育已经向多元化、多媒体辐射,单一的学校体育已融入了富有新意的社会文化内涵。体育的终身化趋势,已成为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在改变和更新学校体育的价值观。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教育内容,而且还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一种主要手段。从生理上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运动系统的发展,促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和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同时又能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开发,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在心理方面,体育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使人精神振奋,乐观自信,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减缓和消除心理障碍。由于体育教育条件及环境的不同,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及选择不同,具有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同时也就产生了对体育的不同态度。体育态度来自对体育价值的认识,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注重兴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树立新的体育育人观
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育终身化趋势。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一个子系统,“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应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不能只着眼于上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而忽视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体育的需求”。因此,学校体育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培养人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兴趣,使之在体育教育中获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的健身与养生之道,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还要使“学生不但使之强健,且应使之知所以强健之理;不但应使之健康,且应使之知所以保健康之法”。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真正去了解体育的目的及对个性形成的价值,从未来工作需要的角度去了解体育的深远意义,教给学生科学的体育理论和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和能力,使其掌握健康生活的基本理论和常识,并能根据自身生理、心里特点,选择最佳的锻炼方法。为此,高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参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当代大学生体育观的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体育观的形成,重要的前提是培养身体锻炼的兴趣、爱好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身体锻炼目的缺乏明确认识,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导致既无爱好又无兴趣。从对我校846名大学生对体育意识、态度、兴趣的调查中发现,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的男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0%,女生为35%;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男生占总人数的33%,女生为38%。从调查中还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这种比例越高。因此,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促进锻炼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体育的内容主要是自我身体锻炼。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意识,就是要凋动学生的主观能动行,引导大学生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积极地从事身体锻炼。在身体锻炼中获得知识,身心收益。离开自我的动机和为了自我的需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体育。据有关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但陈旧的陋习和观念仍在他们身上顽强地表现出来。其中之一就是对自身的健康不重视。正因为大学生缺乏对体育多功能价值的认识,导致了行为选择的动机出现偏差。所以,在高校体育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学生“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高校体育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为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及自身的情况,选择喜爱的身体锻炼项目,不仅能养成常年坚持锻炼的习惯,从中也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体现自我。注重个性发展,并不是让“个性自由发展”,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从对我校846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愿意按个人兴趣、时间选择喜欢的锻炼项目的男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4%,女生占61%,从中能够看出每个个体不同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除加强大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及习惯的培养,还要发展和完善他们的个性,并把个人生存、享受、发展献身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引导、扶植,使之健康成长。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能自觉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方式。
(四)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体育是消费、是健康投资的价值观。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国外,大学生们愿花钱“玩”体育,观赏体育。参加比赛付参赛费,参加体育俱乐部交会费,学习体育运动技术学费等,已成为大学生们的共识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而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虽有较充足的时间及免费使用的各种体育设施,还是让教师追着、赶着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我们的大学生不但体育意识差,而且根本无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是消费,是健康的投资已成为一种现代意识、时代潮流。所以,要教育大学生在观念上进行转变,使其能充分认识到体育不仅消费,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个人健康投资。
(五)充分利用课外体育锻炼环境,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参与心理、能力和磨练意志,完善个性。养成参与锻炼的独立性与持久性,是形成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不问断,满足了大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给学生一个感情释放、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去感受参与的乐趣,体验体育的真谛。在此环境中,大学生的不同认识、情感、意识和行动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因此,只有加以正面的引导,才能使他们的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来源于对体育的态度,受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信念等个性倾向的制约,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人们的认识、需要程度而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已向教育终身化、任务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社会化的趋势发展,从而拓宽了体育价值的内涵,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载体,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大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根据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终身从事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传授与此相适应的具有延续性的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在转变体育观念上做好文章[J].中国高等教育.1998.5(5).
[2] 邹时炎.对高校体育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2.8(8).
[3] 赵文明.高等学校体育管理学[M].东北大学出版社.1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