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政府的对缅政策与美缅关系的改善

2013-03-28刘德会

东南亚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缅甸政府昂山缅甸

刘德会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641112)

从1988年9月缅甸军政府上台到2009年1月奥巴马执政前,美国一直以缅甸存在民主、人权、毒品等问题为由,对缅甸实行严厉的孤立、制裁政策,致使美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打着“变革”的旗号,在“巧实力”外交理念指导下,对缅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并实行务实接触政策,使美缅关系出现了久违的缓和。本文将在近几年学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奥巴马政府3年多来对缅政策的实践,分析美缅关系的改善及其未来发展。

一 奥巴马政府的对缅政策

奥巴马上台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高调提出“重返东南亚”战略。在这一大背景下,考虑到美国之前的对缅政策的失败、东盟作用、中国在东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缅甸领导层有意与美接触等因素[1],奥巴马政府在对美国过去对缅政策进行了7个月的认真评估后,提出新的对缅政策,即务实接触政策。所谓务实接触政策,就是用合作和建设性方式发展与缅甸关系的政策。具体讲,就是用一定程度的对话平衡制裁政策,以行动换行动,对缅甸政府施加影响,促使其支持人权,释放昂山素季和其他政治犯,推进民主改革等,从而使缅甸向美国希望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美国在缅甸的战略利益。这一政策实质上是“大棒加胡萝卜”政策,以“制裁”这一大棒为后盾,以“与缅官方接触、开展直接对话”这一“胡萝卜”先行的手段来实现美国的目标。因此,该政策的目标与之前的孤立、制裁政策仍然一样,都试图在缅甸建立美式民主政治。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2009年11月访缅后发表的谈话中讲到,“我们对缅甸战略目标依然不变: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与其人民和邻邦和平相处,更加繁荣、民主的缅甸”,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变了而已[2]。可以说,务实接触政策是奥巴马在美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背景下运用“巧实力”外交的一个典型,它充分体现了奥巴马大选时所强调的“变革”。与其前任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对缅政策有以下新变化:

第一,对缅政策从单纯的外交孤立、经济制裁转为经济制裁与接触并举。冷战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制裁备受美国青睐,并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所谓经济制裁,是一种强制性外交政策,是有意识地采取某种政策来限制或剥夺某一国家的利益,以迫使该国改变其某一对外政策或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3]。自1988年缅甸军方掌权后,美国为实现在缅甸建立美式民主的目标,一直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特别是当美国认为这一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受阻时,经济制裁基本上就是美国的对缅政策,尤其是在小布什执政时期。小布什执政时,美国先后在2003年、2007年、2008年三次加大对缅甸的制裁力度,还在2005年将缅甸划为“暴政前哨国”。然而,制裁和孤立不但没取得成效,反使缅军方统治更加牢固,并与中国、俄罗斯、朝鲜等地区国家越走越近。对此,坎贝尔曾说,制裁对缅甸军政府来说,仅是“适度的不方便”,却增强了缅甸军方解决外部压力的能力,也更坚定了他们主导缅甸未来的决心;同时,制裁政策反而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远离缅甸,放弃了对缅甸的影响力,也无法介入缅甸国内事务[4]。因此,奥巴马在2009年就职演讲时提出要向之前被称作“暴政前哨”的国家打开接触大门[5],后来希拉里在东亚之行时又多次公开表达美国愿与缅甸接触,改善两国关系。坎贝尔在2009年11月初访缅后又说,务实接触是促进实现一个“统一、和平、繁荣和民主”缅甸的最好方式[6]。自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韦布2009年8月访缅后,美缅官方接触逐渐开展,美国除了直接与缅甸军政府接触外,还与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少数民族领袖及其他政党领导人、普通民众等缅甸社会各阶层接触,从各方面加强对缅甸的了解和影响。就目前看,尽管其并未使美缅关系出现根本性转变,但确实增强了美国对缅甸政策的有效性,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僵局,为双方关系的改善带来良好开端;也使美国进一步了解并介入缅甸民主改革进程,并在美缅关系变化上更占主动[7]。

第二,从奉行单边主义到多边主义,注重中、印、东盟等在缅甸问题上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单边主义即指一国侧重单独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按照自己的原则而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处理国际事务;而多边主义则指一国更注重通过与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来解决问题[8]。小布什执政期间,凭借美国强大的国力,奉行单边主义,为使缅甸就范,一味地加大对缅甸的制裁和孤立,却未实现对缅甸政策的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力的削弱、小布什政府对缅政策成效的不彰及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移,使奥巴马政府认识到“让一国或一些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国际秩序已不可能再成功,若再对缅甸强硬,将造成美国无法挽回的损失,从而影响美国在缅甸的战略利益和重返东南亚战略的实施。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小布什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主张通过合作的方式、外交的手段解决缅甸问题。缅甸连接三亚,与东亚的的中国,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和东南亚的泰国、老挝相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东南亚甚至亚太地区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中国、印度等大国和东盟都是在缅利益攸关方。因此,在处理缅甸问题时,美国也非常注重各利益攸关方的态度,希望得到中国、东盟及印度的支持和配合。然而,奥巴马政府从其前任的单边主义政策转为多边主义政策并非是为了地区和平,而是为了确立美国在解决缅甸问题中的主导地位,最终达到美国的战略意图。

第三,从意识形态浓厚到淡化意识形态,强调现实性。由于缅军方牢控政局,小布什执政时,从意识形态出发,视缅甸军政府为非法政府,一直不与其主要领导人进行双边会晤,不允许其领导人参与美国、欧盟和东盟之间的多边会议,并呼吁联合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孤立缅甸军政府。自2003年缅甸提出七点民主路线图后,缅甸军政府就着手改革,到2010年,通过制宪、新的大选,缅甸基本完成了军人政权向民选政权的过渡。尽管新的民选政权仍是军方占主导,但这的确是缅甸政局的一大变化。考虑到缅甸当前的政治形势及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和美国的战略利益,奥巴马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若仍坚持不与缅甸军方打交道,就有完全失去缅甸的可能;况且,缅甸政局目前的变化比不变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说,外交政策必须基于原则与现实的结合,而非僵硬的意识形态;必须基于事实和证据,而非情绪或偏见[9]。同时,东南亚国家也希望美国借助缅甸国内出现的新形势调整对缅政策。因此,在对缅甸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将现实需求和原则结合起来,采取制裁和接触并举的方式,试图借助缅甸改革,通过加强与缅甸政府的直接对话,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推进缅甸政治发展进程,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上述新变化明显体现出奥巴马政府对缅甸政策与其前任的不同,但只是表层和策略性的,纯属行为方式的变化,因为战略目标仍未变。尽管如此,但这一政策的践行,着实使美缅关系出现了令世人惊讶的改变,有利于美国影响力在缅甸的提升。

二 美缅关系的改善

美国对缅甸的务实接触政策一直得到缅甸政府的积极回应,3年来,在不断的接触、对话和互动中,美缅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出现了过去20多年来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表现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初—2009年7月,两国互释和解信号,尝试接触,尚在观望。早在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缅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就给他发去贺电,希望他能改变美国对缅甸的强硬态度并取消制裁。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后,就不断向缅甸发出和解善意。2009年初,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对那些通过腐败、欺骗、压制异议保住权力的人,只要你们愿意松开你们的拳头,我们就会伸出一只手。”[10]2月,希拉里在访问日本、印尼时公开表示,美国对缅甸的制裁不起作用,美国正在评估对缅政策,有可能采取更灵活的方式;2月底,美国驻东盟大使考特·马歇尔出席东盟峰会也表示,美国正在考虑更为有效的对缅政策;3月24日,美国国务院亚太司负责东南亚大陆国家事务的处长斯蒂芬·布莱克访缅,与缅甸外长吴年温等官员会见。尽管布莱克的级别不高,但外媒大多认为,从他此行可看出奥巴马很可能重新审视对缅政策。美国向缅甸发出和解信号的同时,加大了对缅甸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并通过联合国、东盟等组织加强与缅甸的接触。作为对美国释放和解信号的回应,缅甸从2月底大赦6000余名犯人。然而,正当双方互释和解信号时,5月,耶托事件的发生使美国怀疑缅甸政府的接触诚意,并将本已在7月28日到期的严厉制裁缅甸的法案又延长3年。在接下来的3个月,缅甸因耶托事件引起的对昂山素季的审判成为美国关注缅甸形势的唯一焦点,双方良好的互释和解信号氛围暂时被打破,美国转而观望。

第二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0月,美缅两国继续互释和解信号,谨慎开展高层对话,互探接触诚意。耶托事件虽使美缅互释和解信号的良好氛围一时被打破,却使奥巴马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介入缅甸事务,才能提高美国在缅甸的战略利益[11]。于是,奥巴马政府继续向缅甸释放和解信号,主动与缅甸直接接触,并逐步放松对缅军政府的政治制裁。2009年8月中旬,韦布访缅给双方带来转机。因为韦布访缅期间,受到丹瑞接见,还被允许与昂山素季见面,并救走了耶托。韦布成为最近10年来首次访缅并会晤缅政府领导人级别最高的美国政要。8月底,果敢事件发生,美国并未像以前一样,严厉谴责缅甸政府,只是在8月31日发表了一个声明,指出该事件将影响到地区安全与缅甸国内和解进程。为向美国证实正在改善人权状况,9月17日,缅军政府再次大赦7000多名犯人。美国随即放宽对缅高层的政治制裁:18日,允许缅甸外长赴华盛顿;26日,又允许缅甸总理到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28日,坎贝尔公布对缅甸政策评估结果,指出美国对缅甸政策基本目标仍是:支持一个统一、和平、繁荣和民主及尊重公民权利的缅甸;鉴于缅甸已表现出与美国接触的兴趣,美国打算与之开展持续性互动,以改善双方关系,这标志着奥巴马政府对缅政策基本成型。29日,坎贝尔在纽约会见缅甸科技部长及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等高官,探讨改善两国关系,成为美缅官员10多年来举行的最高级别会晤。10月初,坎贝尔宣布美国打算开始与缅军政府展开直接对话。为迎合美国,缅甸随即放松对昂山素季的控制,仅10月就多次允许她离开被软禁的住所会见美、澳、欧盟等多国外交官,并在东盟系列峰会时称,若昂山素季表现良好,政府可能放宽禁令,并允许她在国家和解中发挥作用。11月初,坎贝尔率领14年来首个高级别代表团访缅,得到缅甸官方高规格的接待。期间,他会见了缅甸总理等政要及包括民盟在内的多个政党成员及少数民族领导人,并多次指出,奥巴马政府希望“改善美缅关系”及改变以往美国政府对缅甸的“孤立”政策,但须以缅甸政府作出实质性和互动性努力为基础。坎贝尔之行,使美缅双方有了进一步的直接了解。事后,缅甸国家电视台罕见地播放了他与吴登盛和昂山素季会晤的画面;CNN、《华尔街日报》等美国部分媒体对缅甸的称呼也由旧称“Burma”,改为缅甸政府使用的“Myanmar”。这表明美缅对对方的态度确实有了变化。11月15日,奥巴马在与东盟领导人会晤时,会见了吴登盛,成为美缅领导人43年来的首次会面。这次会晤再次确认了美国对缅政策的转变,为双方的进一步接触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2月,美缅双方官方高规格直接接触加强,互动频频,关系回暖。2010年11月,缅甸大选如期举行,虽是由军人发起的缅联邦巩固与发展党获胜,被西方媒体称为“换汤不换药”,但它的举行标志着缅甸向民主政治迈开了重要一步。为弥补大选结果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带来的失望,证明新政府与军政府确有不同,缅甸政府于大选后的第二天就无条件地释放了昂山素季;2011年3月,缅甸新政府上台后,更是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惊人的政治改革:大赦政治犯,主动寻求与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和谈,派遣联邦部长吴昂基先后多次与昂山素季对话,修改《政党注册法》为民盟参政铺平道路,允许和平集会,放松出版审查等。这些改革得到了美国的赞扬和鼓励。8月,奥巴马任命美国国防部亚洲与太平洋安全事务首席副助理部长德里克·米歇尔为美国驻缅甸特使及政策协调员。11月底12月初,希拉里对缅甸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期间,她会见了缅甸总统、外长等政界要员,还与昂山素季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的单独会谈,并接触到缅甸少数民族领袖及社会代表。吴登盛向她详细介绍了缅甸的改革计划;她则向缅甸明确传达了美国关心的有关缅朝军事合作和核问题,所有政党参与选举等政治改革措施,终止少数民族人权镇压,释放政治犯,集会、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等五大事项,并称缅甸若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美方将采取改善关系的新措施。她同时承诺将对国际金融机构在缅甸的评估活动予以支持,作为“对正在缅甸进行的改革之鼓励”,并向缅甸提供120万美元支持其改革。希拉里和吴登盛的会谈,使双方对各自下一步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希拉里成为10多年来美国访缅的最高级别官员,将美缅自2009年以来的接触推向顶峰,标志着两国关系明显回暖,被缅甸总理吴登盛称作是“两国历史的新篇章”,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第四阶段:2012年1月至今,美缅双方继续互动,关系逐渐升温,双方关系开始迈向正常化。希拉里访缅后,美缅开展多方直接对话,互动加强。为争取美国解除制裁,实现双方关系正常化,缅甸继续积极推进政治改革:批准民盟注册为合法政党、再次大赦包括著名政治异见分子在内的600多名犯人、批准昂山素季参加4月举行的议会补缺选举、放宽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在缅甸从事人道主义活动的限制等,这些举措被美国视为是积极和实质性的,美国随即做出了回应,并加大了对缅甸的鼓励力度。1月13日,希拉里表示,美国已做好提升与缅甸外交关系的准备,将从现有代办级恢复至大使级;随后,美国开始了对缅甸的全面考察,先后派负责缅甸事务的特别代表和政策协调员德里克·米歇尔和华盛顿负责打击人口贩卖的特使路易斯·西德巴卡、美国负责国际安全和不扩散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马斯·康特里曼及包括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在内的5名美国国会议员访缅,这表明美国已将其与缅甸关系正常化提上议事日程。当然这一切得以缅方的实质性行动为前提,如康奈尔所说,“全面恢复与缅的正常外交关系是美国政府完全恰当的决定,但是,吴登盛政府需要进一步解释缅军方与朝鲜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解释与自由和公正选举相关的疑问。”[12]2月6日,美国国务院宣布了一项禁止国际金融机构对与缅合作的豁免令,放松了美国长达20余年的对缅制裁,允许国际组织等向缅甸提供援助。4月1日,缅甸议会补选成功,在45个议会议席补选中,民盟共赢得43个各级议会议席,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这一结果大受美国欢迎,被美国看作是缅甸民主改革“具有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作为对缅甸议会补选积极结果的回应,希拉里4日宣布美国将放松对缅甸的投资限制,允许缅甸部分官员入境美国并向缅甸派遣大使。但是,至于具体措施和时间表,美国官员仍在考虑。当然,美国考虑的是缅甸民主改革的下一步会如何走,这在希拉里的答记者问中体现出来。她说,缅甸前方道路依旧漫长,前途“尚未明朗和确定”,但“我们充分认可和支持 (缅甸)所获进展,将继续致力于推行政策,鼓励这些努力”[13]。为鼓励缅甸继续推进改革,不走回头路,5月17日,奥巴马宣布正式提名美国驻缅特使及政策协调员德里克·米歇尔出任22年来美国首位驻缅甸大使,被美国媒体视为美国全面恢复与缅甸外交关系的最重要步骤。奥巴马在一份声明中称,“今天 (17日)是美国和缅甸关系掀开新一章的起点”。至此,美缅关系完全正常化似乎指日可待。

三 美缅关系改善的前景

务实接触政策实施3年多来,美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僵局状态发展到现在的如此热络,双方关系完全正常化是否指日可待?美国是否会取消所有对缅制裁?笔者看来这一切还受制于诸多因素。

首先,美缅改善双方关系的最终目标不一致。美国改善与缅甸关系,旨在通过对缅甸的影响,使缅成为一个听命于美国的民主国家,成为其实施东南亚战略的重要棋子。而缅甸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其目标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取消对缅制裁,打破国际孤立,维护政权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美国改善与缅甸的关系是以缅甸政府作出释放昂山素季和其他政治犯,举行议会补选并给予昂山素季一定的政治地位、推进国内和解进程等实质性和互动性努力为基础的。自2011年3月上台后,缅甸新政府一直都在积极地将这些实质性努力付诸实践,被美国看作是正朝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缅甸政府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如获得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有限放松制裁和前所未有的宽松国际环境。但就目前看,双方实现的只是各自阶段性目标,并不能代表各自最终目标一定会实现,因为双方最终目标有着质的不同。这将意味着美缅还会继续博弈。

其次,美国是否会完全取消对缅甸的制裁,这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这一做法还受多方面的牵制。第一,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各种情绪化个案往往会被政治化,同时仍有一些美国议员对缅甸政府改革的“持久性和真诚性”持怀疑态度[14],甚至还有部分共和党人士和社会团体公开反对奥巴马调整对缅政策,也就是美国国内对缅甸问题还存在争议,这可能会影响到国会修改制裁文件的进程和美国对缅政策的走向;第二,缅甸是否会按照美国的要求继续改革。目前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已陆续宣布暂缓或放松或解除对缅甸的多种制裁,但若缅甸未向美国希望的方向继续推进改革甚至逆转的话,美国等国可能随时恢复和延长制裁,也可能进行限制性制裁,即仅对那些破坏改革进程或践踏人权或导致民族冲突或与朝鲜进行军事贸易者实施制裁[15]。第三,目前美国对缅甸制裁的相关法律文件主要有5部法案和4份总统令,要解除制裁的话,还需要美国国会来修改这些法律文件。而国会修改这些文件要经过调查、提交报告、举办听证会、两院的提案、辩论等一系列国会立法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要是出现前两种情况,那时间就无法确定。所以,美国在短期内是很难取消所有对缅制裁的。

第三,缅甸是否会与朝鲜断绝关系。缅甸与朝鲜于1961年建立领事级外交关系,于1975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1983年10月之前,两国交往密切。1983年10月,因韩国总统全斗焕一行访缅时遭炸弹袭击,缅甸政府认为是朝鲜特工所做,11月便宣布与朝鲜断绝外交关系,直到2007年两国才恢复外交关系。由于两国是在双方都处于比较艰难的国际环境下恢复的外交关系,因此不论两国在军事交往与核合作方面有无真实凭据,都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密切关注。自2009年美缅接触以来,奥巴马政府就多次强调“缅朝或许存在核武方面的合作”,担忧这将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并在公开和私下场合持续不断且直接地向缅甸表达了这一忧虑,希望缅甸能消除这一顾虑。2009年7月,希拉里在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时公开表示,美国严重关切缅朝之间可能存在的军事联系,对此所带来的安全威胁的担忧正在升级。2009年坎贝尔在纽约会见缅甸代表团时,在谈到缅朝间可能存在军事合作问题时,缅方作了模糊的回应:缅甸政府同意遵守安理会1718号和1874号决议,不过,缅甸政府有责任维持和保护国家权力[16]。为尽快使缅甸处理好缅朝的军事合作问题,10月,坎贝尔表示,美国将把朝缅之间的军事合作纳入今后与缅甸政府的对话内容,同时敦促缅甸要严格遵守安理会决议。2011年12月希拉里访缅期间,在与吴登盛会谈时,明确提出改善美缅关系的首要课题是缅甸断绝与朝鲜的军事合作关系;对此,缅甸政府一直没有实质性表现,令美国非常着急。不过,2012年5月,吴登盛在韩缅首脑会谈中表示,承诺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止向朝鲜购买常规武器。但仍无实质行动。6月27日,美国再次明确提出将缅甸与朝鲜断绝军事关系作为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德里克·米歇尔在当天说,除非缅甸“一劳永逸地切断”在美国看来属于与朝鲜的全部“非法联系”并令美国完全满意,“我们两国的双边关系才会完全正常化”。显然,缅甸对其与朝鲜的军事关系的处理是美缅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关键。不过,缅甸对此没有立即表态。

第四,缅甸是否会按美国的意图继续推进改革。缅甸政府推进国内改革的目标在于建设一个和平、发展、繁荣的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缅甸政府把政治改革作为第一步战略改革,并在2012年5月11日提出,政治改革基本达到政府预期,即将进入第二步战略改革,即经济改革。缅甸政府强调经济改革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仍将继续推动国家和解、和平、稳定、法治以及公共安全等。而美国,对缅甸接下来的改革将更加关注缅甸封闭的政治体系及其如何对待少数民族和仍在押的政治犯、缅朝关系、缅甸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及军人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等[17],并希望缅甸在这些方面加大改革。在第一步战略改革中,缅甸的改革举措基本上达到了美国的要求。那在第二步战略改革中,缅甸是否会像在第一步战略改革中那样一味地去满足美国的要求呢?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犹如希拉里所说,缅甸前方道路依旧漫长,前途“尚未明朗和确定”。同时,有人认为缅甸目前进行的改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民盟创始人之一温丁在2012年1月初的一次会谈中说到,目前在缅甸发生的“改革”是缅甸独裁者为迷惑外国政府和中立派昂山素季而耍的一种花招。另外,根据缅甸2008年宪法,缅甸是不可能很快变成一个民主国家的,在将来发生任何“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缅甸人现在正享受的有限的新自由,也可能通过宪法手段而非枪管被剥夺[18]。这样一来,缅甸现在着手的改革也有可能发生逆转。因此,缅甸今后的改革何去何从,还需时间来验证。而这作为美缅以行动换行动的一大关键条件,必将对美国是否完全取消对缅制裁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美缅关系最终能否完全正常化,关键点取决于缅甸如何处理与朝鲜之间的军事关系;而美国是否完全取消对缅制裁,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牵制,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注 释】

[1]刘阿明:《美国对缅政策的调整及其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2期。

[2]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访问缅甸后发表谈话,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texttrans/2010/05/20100510170532eaifas0.7195355.html#axzz1mSYOpGUf,2012年1月15日。

[3]肖刚、黄国华:《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国家经贸探索》2006年第3期。

[4]Andrew Selth,“Burma:Obama's pragmatic engagement”, http://www.lowyinterpreter.org/post/2009/11/18/Burma-Obamas-pragmatic-engagement.aspx,2012年2月18日。

[5]PRISCILLA CLAPP,“Prospects for Rapproch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yanmar”,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32,Aio.3,2010,p.411.

[6]《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访问缅甸后发表谈话》,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texttrans/2010/

05/20100510170532eaifas0.7195355.html#axzz1mSYOpGUf,2012年1月15日。

[7]PRISCILLA CLAPP,“Prospects for Rapproch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yanmar”,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32,Aio.3,2010,p.418.

[8]叶江:《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相互转换》,《美国研究》2004年第4期。

[9]《奥巴马谋划务实外交》,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20/content_10686258.htm,2012年4月12日。

[10]IAN HOLLIDAY,“Extending a Hand in Myanmar”,POLITICS ABROAD,Dissent Spring 2011:Dissent,rev.qxd 3/1/2011,p.17.

[11]PRISCILLA CLAPP,“Prospects for Rapproch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yanmar”,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32,Aio.3,2010,p.410.

[12]《美国有意全面恢复与缅甸大使级外交关系》,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1/15/c_122587809.htm,2012年5月3日。

[13]《美国放松对缅甸制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4/06/c_122935356.htm,2012年5月25日。

[14]徐利平:《缅甸改革:从民主到民生》,《小康》2012年5月。

[15]“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 on the Easing of Sanctions on Burma”,July 11,2012,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2/07/11/statement-president-easing-sanctions-burma,July 13,2012.

[16]DAVID I.STEINBERG,“The United States and Myanmar:a‘boutique issue’”,International Affairs,86:1,2010.

[17]“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 on Burma”,May 17,2012,http://www.whitehouse.gov/the- press-office/2012/05/17/statement-president-burma,June 30,2012.

[18]Bertil Lintner,“The limits of reform in Myanmar”,Jan 18,2012,http://www.atimes.com/atimes/Southeast_A-sia/18Ae03.html,June 12,2012.

猜你喜欢

缅甸政府昂山缅甸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缅甸记忆
孟加拉国对罗兴亚人涌入“严重关切”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昂山素季胃病休假引担忧
缅甸非常之旅
缅甸勒令国际组织离开若开邦
昂山素季出门探望党内大佬
缅甸首次报道昂山素季受审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