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文科实践教学问题探析
——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2013-03-28蔡传里
蔡传里
(东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实践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因而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目标,其文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本科阶段的文科实践教学就成为学生教学培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为此我国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包括东莞理工学院)文科专业都开展了实践教学,但这些实践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学校来说,可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但对高等教育来说,把实践教学的目标仅仅定位在这一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体现高校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造精神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以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传统实践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值得探索。东莞理工学院近年确立了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战略定位,其理工类专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较弱,为此近年启动了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并选取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会计专业作为试点推动应用型专业建设,因此论文将以东莞理工学院及其会计专业为重点来探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的文科教育更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相关文科实践教学课程,但形式重于实质,实践教学往往被认为“学术价值不高”,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考核上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1]。东莞理工学院目前教学主管部门有一种片面的认识:实践课容易、教师花的精力少,所以在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上一般比理论课的工作量计算要少很多,这不利于鼓励优秀教师从事实践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实践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教学中,学校首先考虑的是理论教学的任务安排,其次才会考虑实践教学的安排。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工科院校,虽然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但由于惯性思维与资金的限制,片面强调工科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使得文科专业及其实践教学被边缘化,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同时由于目前职称评定普遍以论文的多少为指标,因此,在本科院校包括东莞理工学院,有相当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并不十分重视,鲜有教师主动到企事业单位去进行实践锻炼,这些都影响着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内容没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实际
目前各院校设计的文科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单一、雷同,盲目模仿知名院校的文科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没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实际,这与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不完全吻合[2]。各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实际各不相同,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可能也有一些不同,所以各院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文科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应该有一些差异和特色。东莞理工学院地处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外贸经济、中小企业经济、服务业发达,但学校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仍只是按照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一般性设置校内课程实践教学、校内综合实训以及校外分散实习三个环节,而校内课程实践教学只是设置了会计原理课程实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训、财务管理课程实训以及会计学综合实训等,开设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东莞、广东经济发展实际没有紧密结合,远不符合地方经济实际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形式单一
(一)实践教学内容单调,难以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定位不清晰,在文科实践教学中过分强调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综合性较差,实用性不强。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法通过实践来体会,所学的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灵活应用[3]。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更多考虑的是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培养高端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东莞理工学院会计专业而言,目前主要设置了《会计原理课程实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会计学综合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等课程实训以及校外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全部侧重于会计核算,《会计学综合实习》开在第七学期,实际上仍然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综合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训练。虽然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实习》,但实习资料数据简单单一,也只是对理论课程的一个补充训练。目前还没有开设《成本管理实习》、《审计实习》、《ERP综合实习》、会计仿真实习,也没有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实践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
文科各专业实践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系统、互融性[4]。一是各实践课程由教师自定教材、自定实践内容,缺乏充分的沟通协调,现有的实践课程或实践环节之间缺乏关联性,导致各实践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较多,过多地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整体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不能达到相关的实践课程资料承前启后、连贯性强的效果。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从整体性出发,实践体系的条块分割和重复性建设现象严重,毕业生对实践缺乏整体认识,达不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东莞理工学院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学综合实习》绝大部分仍是财务会计实习,完全不能体现综合实习效果;在实践教学中,会计模拟实习中还是把重点放在手工操作训练上,忽视计算机的模拟训练;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基本上各自为政,数据、教材等资源基本上都是分开的、不能共享,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核算资料,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完全被割裂。二是在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中,往往存在着单项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时间设计得多、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和时间设计得少,强调校内模拟实践的内容和时间设计,轻视校外实习的内容和时间设计等问题,没能做到单项实践与综合实践、校内模拟实践与校外实习的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以达到系统把握、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性较差
目前各地方院校在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时,没有充分认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各学科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分别立足于本学科本专业,没有从整个学科群建设和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工科专业与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文科专业内部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这都是文科实践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内容[5]。例如,东莞理工学院属于地方理工科院校,工科专业建设了很多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工科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没有为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所用,工科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实际上可以为会计专业提供了解制造工艺流程等见习;工商管理专业的ERP实践教学与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相互独立,没有相互整合。
(四)实践教学形式缺乏灵活多样性
在文科实践教学中,其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然而,目前文科实践教学的开展一般是采用两种形式,即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实地实习,很少开展案例分析实验、创新研究实验(如ERP沙盘模拟实验、大学生创业设计训练等)等活动。校内实训方案具有唯一性,实训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基本雷同,实训成为单纯的机械模仿。这种实训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建立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评判标准,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及创造能力。从教学手段来看,目前文科实践教学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材和教案,各类教材在结构、内容上重复较多,缺少特色,缺乏实践教学教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校外实践教学形式化,效果不理想
第一,实习基地难于落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实习服务,出于学生实习的阶段性、嫌麻烦、怕泄露秘密、对岗位需求非批量化、增加成本费用、担心实习学生造成工作差错等因素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习,因此,能实实在在与学校开展实习工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少之又少。东莞理工学院各文科专业虽建立了几家校外实习基地,但也只是名义上的基地,每年也只接收很少的学生实习。这样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没有从事实际的专业工作,“身在单位”但却学不到实际的东西,校外实践流于形式[2]。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即使涉及会计知识,我们发现,校外实习单位高度集中于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初级审计工作,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实习经费不足。学校的教学经费一直比较紧张,花在学生实习上的经费有限,而校外实习必然牵涉到住宿、吃饭、交通、指导教师的巡回检查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等一系列的费用,现有的学生实习经费不能满足这些费用开支。校内指导教师的交通补贴报账程序要求苛刻,实习单位指导学生也只是义务性的工作,导致校内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实习学生缺乏及时而恰当的教师指导,可能对实习单位一些不正确做法和观念产生误解。
第三,过程监控难,实习质量难于保证。目前校外实习采用学生自己联系、自我实习的方式,学校很难管理[3]。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习点分散,缺乏对学生实习过程、内容的指导,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很难逐一查实,难于对实习过程进行实质性的监控,往往通过评审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意见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习质量,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更多实质性的专业综合技能则无法评判。特别是毕业实习,由于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此时正处于学生为联系工作而奔波的关键阶段,许多学生无法安心实习。部分学生将毕业实习当成了假期的继续,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五、校内实验室建设不尽如人意,模拟实训仿真程度不高
模拟实验室是组织文科专业校内模拟实训的主要场所,其作用除了提供实训场地外,还能让学生在实习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实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很多地方院校文科专业都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内模拟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完全达不到模拟实际的要求。如东莞理工学院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仍停留在会计实务作业的水平上,缺少真实业务往来流程与环节衔接,仿真程度低,实战性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所需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目前,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存在场地、经费两大制约因素,以至于有些院校无法提供配套的实验场地和设施,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会计实践时将实践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像做习题一样在教室内完成。东莞理工学院虽然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室缺乏仿真实验环境和相应的实践设备及物品,学生无法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难以站在职业会计人员的角度来关注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是模拟实训资料不够真实,与企业实际差别较大。会计模拟实训以制造业会计为主,难以模拟金融、商业、建筑业及服务业会计。实训资料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涉及会计核算岗位,基本不涉及税收、社保、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内容,和会计实际较脱节。缺乏供应、生产、销售、税务、银行和审计等相关业务部门,人为地割断了会计工作和其它工作的联系,使得学生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无法全面了解。另外由于没有原始单据,只能通过实训教材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完成账簿的登记,而企业实际工作中凭证的多样性、业务流程的程序化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也无法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真伪、经济事项合理与否的实践教学环节。忽视原始凭证来源的处理和报表报送等的处理,缺乏与外界系统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实训无法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内外部经济关系的综合能力。而且校内实训往往是学生每人一套相当于一个中型制造企业一个月业务量的实习资料,会计材料较少,业务又大量重复,模拟范围狭窄,仿真性不高,实训效果不够理想[4]。
三是模拟实训未能体现岗位分工。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一般没有岗位分工和内部牵制,组织形式基本是采用“混岗”模式,一人充当企业的各种角色,由一个学生对全部业务进行处理,既是会计又是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形成报表等都由每个学生从头到尾根据实训资料通过手工或电算化方式完成,电算化也局限在财务处理、工资核算、报表系统等模块上进行练习,并且往往是一个学生从建账到报表模拟完成所有岗位工作,完全没有体现会计部门分工合作的真实流程。除了对凭证、账簿、报表有感性认识外,学生难以理解会计工作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也无法体会各部门、各岗位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在实训过程中没有分组和没有分岗位去操作,很难完全仿真会计工作的真实场景,学生实质上并没有掌握企业整个运营过程,难以理解企业财务运作过程,很难培养学生对市场财务环境的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
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务知识偏弱
实践教学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业务水平和经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理解能力。目前东莞理工学院工科专业有很多的专门实验室,并配备有专门的实验教师。但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全部由会计专业教师兼任,缺乏专门的会计实训教师。而会计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80%以上)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基本上没有参加或较少从事企业实际会计运作,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个别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只熟悉某一行业或某一岗位的会计工作,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在会计实践教学上缺少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只能以理论知识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脱离实践,缺乏权威性。最重要的是,学校对教师的在职培训不够重视,并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大部分教师与会计实务界的交流很少[6]。特别是学校苛刻的调停课制度,进一步限制了教师走出校门的机会,会计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提高,导致师资落伍,无法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职称评定普遍侧重于对科研的考核,因此在本科院校,教师侧重于理论研究,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内在需求,使得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并不重视,在实践锻炼、实训指导上精力投入不够,也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对理论教学的普遍重视,对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而对于从事实践教学的人员往往就放低了要求。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地位较低、同工不同酬,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大大低于理论教学的工作量,这些现象的存在大大损害了优秀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七、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不科学
目前,绝大多数实践课是学生的必修课,但课程成绩的确定没有科学的考评体系,指导教师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考核,难以真正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和质量。对于校外实习,校内指导老师主要根据学生返校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评语来评价学生的实习质量,计算实习成绩。这样的评价系统和机制对培养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流于形式。因为有部分学生利用校外实习时间找工作、做其他事情或呆在家里,然后杜撰实习报告,自己写上实习评语,随便找一家熟悉的单位盖章应付了事。对于校内实践,也主要以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编制的报表、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设计书等代替实习结果,作为考核依据。这些考核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重结果轻过程,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态度及效果,而且十分容易掩盖一些学生部分或全部抄袭以及应付了事的现象,难以保证学生实践的质量。
综上可见,要提高文科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从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文科实践教学、设计适于地方经济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与方法、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开展校内文科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李宏伟,张会明,王明东.地方本科院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159-160.
[2] 何存花.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34-37.
[3] 黄新颖.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2(13):126-128.
[4] 赵秀芳, 张炎兴.高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71-73.
[5] 孟祥斐.地方工科院校文科实践教学资源优势及其利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8-139.
[6] 邓亦文, 易冰娜.谈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师资队伍建设[J].财会月刊,2011(9·下旬):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