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 & 布衣参事
2013-03-27马秀莲
马秀莲
电视问政
2012年的夏天,江城的一档电视问政节目,开始打捞 “沉默的声音”。
“电视问政” 被官员们称为“考场”,分为期中考和期末考,在武汉已试水六年,后被其它地区竞相效仿。
坐在演播厅的官员,面对主持人事关“食品安全”等犀利发问,及对面就坐普通百姓的民意表达,没有“做报告”或“踢皮球”的可能,因为没有彩排。随着节目的推进,他们从冒汗、磕巴、顾左右而言他等不适应,转为正视问题——或采纳民意迅速解决,或为失职诚恳致歉。当为期七天的电视问政节目画上句点时,这场堪称执政者与民意的交锋,后者最终占了上风。
荧幕之外,否定者不看好问题的后续解决,怀疑者称其作秀,围观者津津乐道官员窘态……诚然,一次电视节目并非治疗“城市病毒”的最好药方,更不敢奢望药到病除。但至少,江湖之外的声音,已经有了言达庙堂的可能。
与电视问政同时开启的“中国好声音”这档选秀节目,在这年夏天几乎一夜间成为街头巷尾的娱乐谈资。年末,“好声音”已经谢幕,明年的冠军将另有其主。此时,电视问政开始了“期末考”,“沉默的声音”不曾闭幕,主角的身份亦没有更换。
布衣参事
2012年,武汉市打破沿用60年的参事选用传统,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参事。
四月中旬,当一张没有“学历、年龄、职业”门槛的“英雄帖”发向民间后,立即引来围观。随后175名普通市民进入“海选”,历时一个月的策论、面试演讲、考察层层选拔后,学校新闻干事胡全志、城管陈勇、北大高材生施岚如愿以偿,拿到为期三年的参事聘用书,他们是武汉,乃至全国的首届“布衣参事”。他们将与其他33位同僚——学界泰斗或政界官员,出入武汉市参事室,共商城市建设大计,承接民意并谏言执政者。
胡全志的“万言书”,陈勇的武汉“历史考”,施岚打造武汉“伟人文化”旅游的志向,只是浩瀚民声的一角,如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希望不只武汉,每座城市的布衣,簪绅朝士的意见建议都能尊重,每位公民都是参事。”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从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到布衣参事,民意直通车的道路日渐丰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