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3-03-27张荣
张荣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需行手术治疗的2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仅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不同手术和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部位和不同手术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产科手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妇科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道部位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剔除、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剖宫产术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针对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围手术期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妇产科; 围手术期感染; 预防效果
外科手术是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疾病的常用方法,如卵巢癌、子宫肌瘤及剖宫产等[1]。多种因素可导致妇产科手术围术期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而且还可诱发脓毒血症等严重的感染疾病,因此减少妇产科手术围术期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2]。护理干预是常用的护理手段,对多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等均有效[3-4]。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需行手术治疗的226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3.7±8.3)岁;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妇科172例,产科5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子宫切除术19例,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41例,卵巢癌根治术36例,剖宫产术54例,其他2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3例,平均年龄(31.8±9.7)岁,妇科88例,产科25例;干预组113例,平均年龄(34.5±7.3)岁,妇科84例,产科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两组仅能给予常规护理,仅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入院健康指导 向新入院患者讲解医院的环境及规定,缓解陌生环境引起的焦虑等负面情绪;通过主动沟通,向患者介绍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讲解各项检查项目的目的及意义,增强与患者的信任,利于手术实施及手术配合。
1.2.2 加强围手术期的卫生和营养 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营养摄入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除常规的洗漱外,在条件允许范围下及时更衣,加强对外阴部的护理,如定期搽洗;鼓励产妇术后下床活动,促进子宫自我修复;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饮食形式和种类,保证患者可获取机体恢复需要的充足营养。
1.2.3 规范抗生素使用 除乳酸杆菌外,阴道内的其他病菌可引起相应的疾病,而手术及分娩过程可影响阴道微环境,继而导致菌群失调,因此在抗生素使用中因遵循适当、适量的原则,严格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1.2.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对术后常见的腹胀、咳嗽及伤口感染进行预防,如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可行的床上活动,促进患者的肠蠕动;咳嗽可导致痰液淤积,进而可引发肺炎感染,因此需及时的清除痰液,必要时进行痰培养,根据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对症治疗;密切关注术后的切口情况,加强消毒,若出现持续疼痛,且伴有体温升高的患者,则进行及时的治疗。
1.2.5 减少术后感染 对出现营养障碍的患者进行及时纠正,避免造成抵抗力低下;手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减少组织坏死并彻底止血,同时采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避免外来感染。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相应手术,分析两组的不同手术和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部位的感染情况 226例患者中共有72例感染,占31.86%,其中泌尿道感染12例,呼吸道感染16例,血液系统感染12例,消化道感染10例,皮肤感染14例和其他8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有47例和25例感染,且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9.865,P=0.002),其中呼吸道部位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字2=4.482, P=0.034),见表1。
2.2 不同手术的感染情况 对照组的妇科手术和产科手术中分别有30例和17例发生感染,而干预组分别有21例和4例,干预组的产科手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字2=13.169,P=0.000),但妇科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手术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子宫肌瘤剔除、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剖宫产术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较好,主要的原因是加强围术期各时期的针对性预防,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干预组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手术的感染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提示通过干预护理可降低不同部位及不同手术类型的感染发生率,也进一步表明护理干预的整体效果较好。通过分层分析发现,干预组的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主要的原因是干预护理针对咳嗽等呼吸道反应进行及时的干预,减少了感染的发生。干预组在子宫肌瘤剔除、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剖宫产术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干预对以上手术类型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较好,主要的原因是以上手术切口为Ⅱ类切口,主要特点是伤口存在细菌侵入,但未发生感染,而干预护理通过多方面进行切口感染的预防。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针对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围手术期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丽君,孙晓妍.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98-299.
[2] 吴立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切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60-161.
[3] 许琍文.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8-9.
[4] 周锁娣.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58-59.
(收稿日期:2012-09-25)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