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学研用模式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2013-03-27姜国刚王卫星王永利
● 陈 晶 姜国刚 王卫星 王永利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内涵界定
产学研用模式起源于产学研。1951年斯坦福大学工业园的建立标志着产学研结合的开端。我国于1985年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模式得以普遍推广,即通过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产品研发体系,同时实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但产学研模式侧重于强调各节点的链接,对市场导向并没有突出强调。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买方市场已经成型,如何针对用人单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本文研究角度出发,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内涵可以界定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利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尤其是企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其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二、国外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
(一)美国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早建立产学研用体制的国家。美国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完善系统的制度保证,同时已经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1]
一是高校和企业合作,以工业园区的方式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园区研究课题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提出,或由其中一方提出,共同承担,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这些研究的选题直接针对某行业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进行探索,相当于应用研究。目前美国著名的科技园区如以斯坦福研究园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硅谷科技园、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北卡罗来那金三角科技园都建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园内企业与高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共同举办研讨会,高校在若干研究领域可以使用研究园的设备等等。据统计,斯坦福研究园每年约有500名毕业生可直接参与研究园的工作。[2]
二是政府的支持在美国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中表现突出。早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就通过政策引导和提供资金推动美国高校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战后美国政府将这一成功模式运用到日常的经济运行当中,创立促进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3]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设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法案,通过政府筹资设立专项基金对产学研联盟投资。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积极鼓励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法规并设立基金,以促进产学研用合作,[4]如198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技术转移法》规定,许可证、专利转让收入提取15%归发明者,对鼓励产学研合作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高校拥有充足的研究资金。资金支持的来源渠道有三: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向高校提供的巨额科研经费,向大学提供最新最尖端的研究设备,用于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科研条件;二是企业的捐赠与投入;三是地方当局和社区的经费支持,用于地方和社区所需人才的培养与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四是组建产学研用合作管理机构,包括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格、课程设置、经费管理、人员互派等。
(二)日本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日本产学研用实践的突出特点是官方主导。从1996年起,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产学研用合作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级科研技术人才。研究生在学校完成基本理论学习后,进入合作企业,企业提供经费、场所和课题,以帮助其完成学业。作为回报,企业有优先用人的权利。这一措施实现了高校、企业和高层次劳动力的多赢。
二是高校组建科技园区进行产学研用合作。日本许多高校都与企业合作兴办高技术密集区,以此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同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三是建立完善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制度,以保障产学研用的推进,[5]包括委托研究制度、委托培训制度、捐赠奖学金制度、捐赠讲座、研究室制度等,将产学研用合作制度化。
(三)英国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英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产学研用实践,以提高科技创新的速度。英国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重点支持中小企业,鼓励高新技术投入。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英国政府推出的 “连接”计划,将人才合作创新培养集中于促进信息、生物、新材料等对英国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科技领域,规定各项目必须由企业和高校或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申请。1998年底英国实施“大学企业挑战”计划,通过竞争方式在高校筹建了8个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帮助理工科学校的学生掌握更高的商业技能,为促进未来技术创新和转移做好准备。
(四)德国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产学研用的最大特色。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德国法律规定80%的青年要接受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具有同等地位。
德国产学研用合作以市场为中心。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确定研究项目,与高校合作进行研发,企业出资负责研发,高校有权使用、支配资金。[6]另外,德国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做顾问,一般来说企业也愿意雇佣高校教师,并主动将企业的信息向顾问开放。
(五)加拿大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加拿大模式特别重视产学研用合作中“用”的地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际经验提升途径。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可以去企业从事有酬工作,工作时间一般占理论学习时间的一半。高校负责为学生联系企业,并跟踪学生的实践绩效;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工作获得经验,企业可以储备人才,高校可以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策略,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
二是引进企业和商界优秀人才到校任教,或对高校的教学工作予以指导。这为强化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纽带,进而加强了产学研用合作的紧密性。
(六)印度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商业孵化器模式是印度产学研用合作最主要的一种模式。商业孵化器多设立在高等院校里,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学生和老师积极进行技术创业。同时,政府定期组织召开全国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会,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用的合作与交流。
三、我国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及问题
国内的产学研用实践起步比较晚,主要借鉴国外的产学研用实践,还处于一边模仿一边自主创新的阶段。但在后发优势的影响下,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很快。具体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企业和高校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联盟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校通过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企业聘请高校科研人员协助研发,使高校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升。[7]这种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一方面使企业降低了技术开发成本,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或专利技术,另一方面使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新的科研基地,使之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尽管我国高校在产学研用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促进产学研用合作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政策不稳定的状况依然存在,制约了我国产学研用合作的发展。二是产学研用合作的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要。三是我国目前专门协调产学研用各方的中介机构还不多,功能还不完善。
四、对我国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国外的产学研用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完善我国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与模式。
(一)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
发达国家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是一种教育模式,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多方合作,学生在合作中接受的教育和训练是全方位的,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完善我国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指导思想,围绕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所需的各要素,以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企业适用人才为目标,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和环境、多个社会生活领域和部门工作,而不仅仅是进行理论指导,或者最多只是给予某一方面的实践教育,从而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保障条件。
(二)发挥政府的协调和引导作用
上述几个国家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点就是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就必须强调政府的作用,为产学研用提供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环境,并确保产学研用政策措施的落实。
政府应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管理协调机构,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支持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包括优惠的税收政策、直接支持与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完善融资政策和促进人员流动政策等,以调动企业和高校合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明确认识到,政府的作用是营造产学研用实践所需的宽松政策环境,使得产学研用合作成为一种双赢的市场经济行为,而不是过度干预,因此不能出于政绩的目的对产学研用合作各方强行撮合。
(三)促进产学研用合作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依据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自身特点,通过政府引导支持,联合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促进产学研用合作联盟的形成发展,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途径推动产学研用实践,促进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顺利发展。
(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中小企业对于高校学生的实践环节分流和毕业就业去向,起到不可忽视的中坚作用;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更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我国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在驱动中小企业创新上的先进经验,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优惠政策,逐渐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产学研用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五)高校应适时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
高校要摆脱传统体制的观念束缚,明确产学研用对学校发展的实际意义。高校可以通过设置顾问委员会,把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同时按照社会及企业需要设置专业及课程,使学校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结论
产学研用对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产学研用合作起步较晚,发展机制不健全,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产学研用合作的巨大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依托政府的协调和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能力,和企业做好合作创新,完善我国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与模式,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产学研用合作的有效发展。
[1]Elias G.Carayannis.Jeffrey Alexander.Strategy.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ssues of Pre-competitive R&D Consortia:In-sight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SEMATECH[J].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1.PICMET’01.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715-725.
[2]郑雪青,阙霄,姚政懿.国外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与模式比较分析.中国商界,2009,(6).
[3]彭玮,葛新权.国外产学研联盟运行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11,(1).
[4]Richard M Cyert.Creating Effective University-Industry Alliances:An OrganizationalLearning Perspectiv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Spring 1997.
[5]Lee Bransieiter.Japanese Research Consortia:A Microeconomic Analysis of Industrial Policy[J].Tli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June 1998.
[6]Elias G.Carayannis.Leveraging Knowledge,Learning,and Innovation in Forming Strategic Government-University-Industry(GUI)R&D Partnerships in the US,Germany,and France[J].Technovation 20(2000):477-488.
[7]孙宝华.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