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理性的批判 饱蘸智慧的导引——评匡促联《批判和导引:当代中国大学德性的伦理反思》
2013-03-27李大健
□李大健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党总支书记、教授)
“文化自觉”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大学是文化的播种机和发动机,更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学的德性将决定文化自觉的“度”,也反映文化自觉的“质”。因而从宏观层面研究大学的德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日收到匡促联老师赠予的专著《批判和导引:当代中国大学德性的伦理反思》(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仔细研读后感触良多,我认为这是一部理论性、思想性和实用性俱佳的优秀著作。它奇中出胜,点石成金,在大学精神文化的地图上为学术界做了标记,在探索大学精神文化的道路上为同行插上了标杆。具体来讲,它的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和谐性与严谨性中彰显精美的框架结构。综观该书框架结构,不难发现其章节划分整齐而清晰,给人以亮丽的视觉冲击。全书分十个部分,除导论外,另有九章,总体可以看作是并列式结构,分别以“大学管理:效力弱化与德性强化”、“大学科研:不端行为与德性防治”、“大学教学:知性化操作与德性拯救”、“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传受障碍与德性清扫”、“大学生心理活动:‘断乳’性失衡与道德调节”、“大学生课余生活:生活迷失与道德牵引”、“大学生网络生活:网络病症与道德方剂”、“大学生消费:偏差显示与道德矫正”、“大学生劳动角色的预演:表现不适与道德努力”为标题,表达形式高度统一,各章节既相互联系呼应,又各自相对独立,在研究路径、方法和框架上体现出鲜明的和谐性与严谨性。
第二,在准确性与深刻性中彰显高超的概括能力。作者围绕“批判”二字,对当今中国大学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及其成因概括得十分精到,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启发、有思辨。如将大学科研不端行为概括为“权力寻租型、弄虚作假型、重复泡沫型、追名逐利型”;将校园文化传播障碍诸表现概括为“互动缺失型、心理隔阂型、传授自利型、受众麻木型”;将大学生心理失衡的表现概括为“经验自我学习时的焦虑与厌烦、封闭自我社交时的自卑与多疑、绝对自我结友时的偏执与孤僻、情感自我恋爱时的迷惘与抑郁、理想自我择业时的失落与苦闷”;将大学生网络生活诸病症概括为“快餐—硬结症、狂泻—冷漠症、“自主—膨胀症”;将大学蜕化为官僚机构的成因概括为“对工业化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的盲目仿效、对社会等级文化影响的摆脱无力、对‘国家公共事业单位’这一社会身份的僵化认知”;将大学知性化教学的成因概括为追随三大“主义”等等。显示出作者的理性之思充盈着原创性的思想震撼力,其内容概括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足可令人击节。
第三,在全面性与系统性中彰显开阔的学术视野。作者从系统论的角度,立足于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的层面,对大学生活各领域的德性问题进行了全面把握和系统观照,并在冷静思考、深刻反思中探寻有效对策,如提出“在尊重大学本性中预制大学管理制度,在尽心尽性中践行大学管理制度是当前强化大学管理效力的必要之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结合,要敢于为大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可能生活”;“校园文化传播道德不仅能触及传受主体的思想和灵魂,而且能有效调控其传播行为,因而它是帮助广大师生清扫校园文化传播障碍、把握好校园文化传播的真实方略,需要师生予以切实的内化和践履”;“德性调节是大学生优化其心理、增强自身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要矫正大学生的消费偏差,必须从根本上着手,重新筑起大学生对一衣一食、一草一木的有德性的消费长城”;“只有既掌握劳动的本领,又拥有劳动德性的大学生才是社会劳动的真正接替者”等等。总之,作者紧扣“导引”二字倾注心力,其观点涉及面广,充满学术智慧,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提供了具有学理性的、建设性的思路。
第四,在忧患性与前瞻性中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标题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特别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匡促联老师专著的主题旨归正好与十八大报告的精神相契合。著作表征了作者对大学走出德性困境的关切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者善于透过复杂多变的形势认清和把握时代的主题,责无旁贷地对当代中国大学的运行进行深度思考,认为“没有德性支撑的大学只是一个对内难以创新知识和培育人才、对外不能积极引领和有力辅佐社会的‘国家利器’、‘企业合伙人’或‘经济人塑造者’”,进而针对一些大学‘有市场没气场’、‘有专家没灵魂’、‘有知识没心肝’的不良形象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理念,即“反对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功利至上的教育追求,倡导以德治校,使我国大学在重回德性之家中恢复其应有的活力和声誉”。可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思考大学教育的前途与未来,是贯穿全书的主线,是作者进行学术创新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原则。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匡著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无疑极具参考借鉴意义。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弗莱克斯曼说:“如果大学已经受到伤害,应该让它回到原路,而不是沿着错误的方向继续往前走。”作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批判和导引:当代中国大学德性的伦理反思》是一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讨大学德性问题的力作。它对大学德性富含理性的批判、饱蘸智慧的导引,吹响了强化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集结号,必将激起学界对大学怎样回归“大学之道”的研究热情,进而促使中国大学沿着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