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的“新强调”
2013-03-27孙大敏
○孙大敏 周 莉
(作者系湖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社会建设如何建?这个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党中央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代会的报告都对社会建设有所表述。十八大更是将社会建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报告还分别从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的六个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是亮点纷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一、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建设的重要阐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建设日益重视,对社会建设作出了不同的论述。简单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论断。这里尽管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不难发现,它的落脚点还是在“能力”上。这是对社会建设的间接强调。
二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四位一体”的要求,即“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我们看到,这是对社会建设的直接论述,只是这一论述是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角度提到的,强调的还不够全面。
三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了“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重要论断。这是对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的全面强调。不仅如此,十七大还提出了当时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是党的十八大,我们看到,报告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继续明确指出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同时,报告还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几句简短的语言,几个鲜明的观点,透彻地阐述了在当前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党对社会建设更进一步的全面把握与深刻认识,它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工作内容。通览报告全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有许多新的强调。全面、准确、深入地领会这些“新强调”,有助于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实质。
二、十八大对加强社会建设的“新强调”
第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的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突出的是“加快”;十八大提的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突出的是加强。我们理解,五年前强调“加快”,是针对社会建设在当时比较其它领域,尤其是经济建设而言相对迟缓,要通过提速来实现几大领域协调发展,今天的“加强”,则是要求我们在这几年加快发展社会建设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社会建设的质量提升和内容完整。
第二,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两个报告在社会建设工作中都非常强调改善民生,而且对六大民生领域的重视保持着高度的一贯性。这六个方面分别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民健康与社会管理。但是,十八大报告更加鲜明地突出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如将十七大报告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表述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表述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表述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就把社会建设提到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的新高度。
第三,十八大报告在第七部分标题中特意增加了“创新管理”,这体现了对当前社会建设又一重点内容的强调。如果说十七大以来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一直通过试点在摸索的话(比如湖北省宜昌的网格化管理、十堰的第三方调解、武汉的居住证制度改革、鄂州的城乡一体化、襄阳的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等),那么,从现在开始社会管理将向科学化、法治化、机制化全面推进。这指出了我们社会建设进入到了不同以往的新阶段。
第四,党的十七大提的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如果说改善民生是重在服务,对应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那么,创新管理就是重在治理,对应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客观规律。这个重点内容的增加彰显出我党在执政理念、执政内容和执政手段方面更臻完善:既抓服务,也抓治理。这是对社会建设方式、手段的丰富和完整。
第五,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是“四位一体”。十八大报告将主要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生态建设单列出来,成为总体布局的第五项内容。报告从我国当前社会实际出发,具体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报告用一种创新的方式直接提升了社会建设部分内容的特别重要性。
第六,十八大报告第一部分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报告列举的这些问题,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都是社会建设领域里的。这表明我党对社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能客观正视的。这将使全党全社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增强在社会建设领域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第七,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格局有了新拓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十八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法治保障”。这表明,我们在推进社会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法治化建设。报告指出:我国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因此,社会建设领域中保障社会公正、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众参与等实现从内容到程序的公正,就要有一系列的法制规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看,这一“新强调”为社会建设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八,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我们认为,这是在过去几年我党我国有重点地推进社会建设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明确号召。它将指引我们不断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符的社会事业、社会组织、社会机制、社会制度全面协调建设好。
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的许多“新强调”,我们感到精神振奋、信心百倍。结合湖北的实际来解读十八大报告,更是信心满满。湖北省委在全省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中提出了把握黄金十年,建设“五个湖北”的战略目标,这与十八大精神十分吻合。尤其是在建设幸福湖北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好十八大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打造幸福湖北的过程中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富民惠民;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三是循序渐进、积极作为;四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五是改革创新、长效推进。我们要从提高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全省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方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把湖北建设成中部重要战略支点和荆楚人民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