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从党的“准指导思想”到指导思想

2013-03-27邹德文

党政干部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特色科学

○ 邹德文

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旗帜。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八大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作出的历史性决定和历史性贡献。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这一历史性决策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从“准指导思想”到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针对时代命题,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概念的提出。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感受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赴广东地区考察,提出“坚持全面的发展观”。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2003年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期间明确提出了“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的领导人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共中央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

2.地位的提升。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12月5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这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3.理论框架和“准指导思想”的形成。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十七大报告用“五个是”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写入党章,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大会已将科学发展观置于党的“准指导思想”地位。

4.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指导思想的确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继续发展完善。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规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阐释、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和科学理论体系。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顺应党和人民的意愿,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与升华

十八大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推进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实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升华。

1.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新阐述。与十七大相比,内涵方面有两个最明显的变化和扩充。一是第一要义从“发展”拓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反映了我们党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强调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确提出了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二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拓展为“核心立场”,这更直接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表明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谋发展、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绝大部分涉及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人民”与“责任”同样成了最核心的关键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群众立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表述没有变,但具体阐述总体布局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进来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表述也没有变,但强调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2.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新概括。十七大报告没有直接表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十八大报告把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共同成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求真”即追求真理,务实即“务实事、求实效”,求真与务实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只有理论上求真,才能在实践中务实;只有在实践中务实、在实践中检验,才能更好地去“求真”。可以说,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正是因为坚持了党的思想路线,才产生了科学发展观,才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从本质上看,科学发展观就是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结晶;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3.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科学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等,可以说实现科学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做到四个更加自觉,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4.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进行了新拓展。科学发展观在部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战略重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由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四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5.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新总结。过去10年既是在实践中提出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10年,也是科学发展观不断得到实践检验的10年,更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实践的10年。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自然和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风险的考验。面对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走什么路”的问题又一次出现了。在这个重大考验面前,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三、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理解。

1.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产物。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一次是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最新结晶。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成果和重要思想方法的继承,又是对其丰富和发展;既对新时代的命题进行开创性的论述,又对已有论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

2.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阶段、新水平。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先后进行了四次总结:第一次通过对非典事件的总结,我们党认识到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由此开始探索什么是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第二次是对宏观调控实践的总结,2004—2006年连续三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深了对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认识,将“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第三次是对改革开放29年经验的总结,十七大把它概括为“十个结合”;第四次是对十六大以来10年经验的总结,十八大把它概括为“八个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3.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篇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新量化目标,提出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市场主体“三个平等”的公平竞争的理论,将“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提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化同步”的新观点等。这些论述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正在告别过去猛踩油门式的高速增长,从速度迈向均衡,从数量迈向质量,从城乡二元结构迈向城乡统筹发展。

4.从世界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成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发展观理论主要历经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即经济增长发展观、“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在发展观的演进过程中,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渐把握了发展规律,形成了诸多共识,如增长不等于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强调发展的质量,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我们党在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广泛领域,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理论视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既吸收了人类现代文明的新成果,又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顺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求合作的历史潮流,开辟了一条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道路,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成果。

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将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组织制度的权威性相结合,形成了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实践自觉的高度统一,这一指导思想一定会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特色科学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完美的特色党建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科学拔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