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苏为鉴,吸取教训:读高放《苏联兴亡通鉴》有感*

2013-03-27刘显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3年1期
关键词:斯大林列宁苏联

刘显忠

高放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共运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名专家,年届耄耋,仍不断钻研思考,笔耕不辍,经常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独到见解。近年来,高放先生陆续推出几种个人专题文集,《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就是其中的一种。该书近56万字,凝聚着高放教授60年跟踪研究苏联问题的心血。从书中可以看到他研究苏联问题的心路历程,也可以看到他对苏联兴亡之道的独到分析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一书收录最早的文章《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怎样镇压反革命》发表于1951年,最晚的《中间阶层的历史景象与社会主义未来胜境》发表于2011年,时间跨度60年。将不同时期的文章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对苏联问题的认识前后是有变化的。对有些文章,作者在篇后的“记事说文”中做了自我批评。如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怎样镇压反革命》一文后面的“记事说文”中作者指出:“这是我60年前(时年24岁)开始跟踪研究苏联问题发表的第一篇文稿。今天看来,当年对苏联镇压反革命的经验评价过高。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维埃政权在紧急情况下就犯过镇反扩大化的错误。至今未见到冤假错案的准确统计数字,可以肯定被错杀、错关者总有成千上万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及其皇子(14岁)、四个皇女(17—22岁),连同御医、仆人,共有14人,于1918年7月17日凌晨在关押地被处决。虽然并非由列宁下令,但是事后列宁也未批评这种违法、株连举措,也未总结过镇反扩大化的经验教训。”再如,对1982年写的《重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文,作者在“记事说文”中也指出,“在文末把该书与我国的《史记》和《资治通鉴》等书并列为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则是不恰当的。看来当时我对该书在我国广大干部中所造成的深重恶果还认识得很不够”。类似的自我批评还很多。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已有成果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批评、自我检讨,正反映高放先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求真精神。实际上,高放先生在苏联问题研究上思想认识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苏联问题研究的变化轨迹,对新中国的学术史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该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很多直到现在都没有多少研究的问题在高放教授的书中都涉及到了。比如“马哈伊斯基与马哈伊斯基主义”、“苏俄昙花一现的另外两个共产党”等。再如,关于苏联的工资问题,现在好多人都说不清楚,而高放教授在二十多年前的文章中就已经涉及到了。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初期,干部工资差别不大。列宁很强调巴黎公社原则。1917年12月14日,人民委员会做出决议,宣布把高薪降到中等工人工资的水平,规定人民委员(包括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在内)最高工资为500卢布,这相当于当时工人的平均工资,和工人最低工资差别是1:2.78,这完全符合巴黎公社原则。1918年1月28日,人民委员会决定发给高级科学技术旧专家以较高工资。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了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问题。1922年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十七级工资等级表,其中徒工为一到四级,工人为五至九级,会计和办事人员为十至十三级,行政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十四至十七级。学徒最低和行政最高级十七级的工资差距为1:8。1922年8月决定党的领导干部工资提高一些,其中中央委员和州委书记相当于职工的最高级,即与十七级中最低工资相差八倍。1931—1933年全国范围实行工资改革,普遍实行八级等级制,这时党政干部的最高工资和工人的最低工资扩大到相差30倍。1945年苏联实行特定职务工资制,对少数人可以实行特定职务工资。苏联干部的生活待遇同群众生活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一些信息对深入认识和理解苏联的变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该书旨在让执政党以苏为戒,吸取苏共丧权的教训,提高执政能力,以免重蹈苏共丧权的覆辙。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我写出的每一篇关于苏联历史的文稿,都不是单纯出于历史癖好,都不仅是为弄清历史真相,而且还旨在明鉴苏联兴亡之道,为振兴中华而借力。”这种情怀在作者苏联解体后写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这一时期的文章反复强调,苏联模式弊端的根子在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定型的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苏共几代领导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误改革斯大林推行的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为体制外力量主导改革创造了条件。这可谓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苏联时期并不是没有进行改革,在苏联存在的七十多年中可以说改革不断,实施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柯西金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等等,实际上30年代斯大林中止新经济政策也是对新经济政策的一种改革。但这些改革只是在管理上兜圈子,并没有触动过分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也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日渐改善,人们对权利的要求也日渐增强,人们要求减少控制,扩大自由的空间,苏共没有满足民众的这些要求,最终只能为民众抛弃。正如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赵曜教授所说的,历史上只有“不自由毋宁死”的,没有“不富裕毋宁死”的。

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我国执政者应当从苏共丧权中吸取的教训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体来讲就是要改革党政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政府管好该管的事情,不要管它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要自觉铲除党政官僚的特权;要发展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党政分离。高放教授所呼吁的以苏为戒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求打碎重建,而是希望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自觉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自我完善,把握改革的主动权,防止体制外的力量控制改革的主动权,以避免像苏共那样丧失政权。这反映了高放教授忧国、忧民、忧党的情怀。

书中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比如,高放教授对斯大林功过的分法就很值得进一步探讨。高放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斯大林的那些功绩,正是通过他所列举的斯大林的过错所达到的。功过是密切相关的,根本无法分开。再有就是高放教授的书中突出了列宁和斯大林的不同,似乎斯大林的功过都与列宁无关。这忽视了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这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地方。

还需要指出,作者的文章是以资政为目的的,透着很强的对现实政治的关怀,故其重点在于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阐发自己的思想,这就使得有些地方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够准确。如在书中有几处(第11页、156页、243页)提到1922年苏俄在国名中删去“俄罗斯”,改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实际上,1922年成立的苏联并不是苏俄从国名中删去了“俄罗斯”,改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是按列宁的要求“再建一层新楼——平等的共和国联邦”①《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2版第43卷,第213—214页。。成立苏联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仍然存在,它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一同加入苏联的。

《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一书远非完美,但无疑是一本现实感很强的著作,这在其1990年代的文章中表现更加明显。书中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对深化我国的改革无疑具有借鉴意义。每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主义前途的人,不论是否同意高放先生的观点,都会从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斯大林列宁苏联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